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时代价值、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1-11-21 14:27孟召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8期
关键词:进校园冰雪校园

孟召伟,王 娟

(天津市河西区滨湖中学,天津 300060)

冰雪进校园是推进我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大愿景的关键环节。2016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教育和体育部门积极联动,共同推进冰雪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顺利开展。加大高校体育专业对冰雪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成2020年校园冰雪引进500名专业人才的任务。2017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17年青少年体育工作要点》特别强调,以北京2022冬奥会的筹办为契机,逐步在青少年中普及冰雪运动。冰雪进校园政策的提出使学生群体逐渐关注冬奥会项目,并展现较高的参与热情。借助冬奥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冰雪进校园对冰雪运动普及、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时代价值

1.1 拓展校园文化,营造校园冰雪氛围

冰雪体育文化是在多元化冰雪实践活动中所创作的物质与精神产物的集合,是冰雪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冰雪运动可以拓宽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视野,使其了解冰雪运动的发展历史、冰雪竞技项目和冰雪的时代价值,通过观看冰雪赛事、学习冰雪专业技能,使学生充分学习奥林匹克文化。将冰雪体育知识、冰雪发展历史、冰雪项目等纳入学校体育课,注重结合本地特色,挖掘冰雪运动的民族地域性和娱乐健身性,注重传统冰雪体育项目的推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冰雪赛事活动,积极营造校园冰雪氛围。

1.2 强健学生体质,助力健康中国

冰雪运动是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中进行的有氧运动,冰雪运动能促进学生形成冷环境适应,寒冷环境刺激身体调整恒定体温,为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需充分调动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因此,冰雪运动在强化学生心血管系统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适宜的寒冷刺激加上适宜的运动量,肌肉和血管持续收缩,呼吸加深,使学生的肺部弹性和身体代谢能力增强,使学生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调节能力得到强化,对促进学生骨骼肌发育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具有明显作用。极具刺激和冒险性的冰雪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意志磨炼和寻求新颖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校园冰雪运动丰富冬季体育文化,以冰雪进校园推进冰雪强国建设。

1.3 优化冰雪人才,实现冰雪强国

冰雪进校园是我国冰雪后备人才培育和冰雪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强健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路径。冰雪进校园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冰雪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校园挖掘在冰雪竞技领域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群体为冬奥会储备优质人才资源。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的夺金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储备尤为重要。自由式滑雪虽然具备一定的集团优势,但是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薄弱,花样滑冰、单板U型场地雪上技巧、冰壶等项目也都需要青少年冰雪人才。通过冰雪运动进高校能培养冰雪工程、冰雪场馆运营人才,实现冰雪产业优化升级。

2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现实困境

2.1 体制机制运行受阻

《规划》提倡在北方中小学开展校园冰雪教学课程,但没有明确冰雪课程教学内容、冰雪师资培育、冰场设施等基本要素。另外,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财政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冰雪进校园政策不能有效贯彻落实。

2.2 场地瓶颈

冰雪自然与实体环境不足。我国南北地区自然气候环境差异显著,北方具备开展冰雪运动的先天自然条件,而南方需要依靠冰雪人工实体环境构建。东北部分高校仅在冬季浇建一个室外冰场,场地较少且缺乏安全性,许多冰雪项目课程的开展受场地限制,很难满足基本的冰雪教学需求。

2.3 冰雪人才较稀缺且专业性不强

冰雪人才是学校开展冰雪运动的关键因素,冰雪教学的正常开展依赖于冰雪教师的数量、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有调查显示,在北京市9 000多名体育教师中只有5%的体育教师有1次冰雪经历体验。

2.4 体育教师冰雪认知欠缺

由于当前体育教师对冰雪运动的学习与训练方法、冰雪运动特点知之甚少,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相对单一,碎片化的学校冰雪文化资源未能深度整合,学生在冰雪运动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5 对冰雪文化的宣传有限

校园冰雪文化仅依靠电视广播和宣传栏呈现,宣传力度较小,学校普遍没有定期开展冰雪体育文化节、冰雪知识竞赛和相关讲座。

3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优化路径

3.1 各部门协同刚性执行冰雪进校园政策

冰雪进校园政策的刚性执行必然涉及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等机构。在横向上,冰雪政策的稳定推进需要各相关部分的协同联动。各部门以校园冰雪政策的发展目标为合作基础,明确各部门在具体校园冰雪工作中的权责划分。在纵向上,冰雪进校园需要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参与可操作性的冰雪政策制定,对相关执行文件进行细化并辅助相应的执行方案与落实标准,最终保障冰雪进校园政策的完善,并严格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地方政府,地方教育、体育部门为学校提供场地器材、资金、人才等支持,保障冰雪进校园的有序开展。学校要形成校长引领、家长支持的多方参与局面,保障校园冰雪教学活动和冰雪业余训练的健康持续运行。

3.2 政府、社会、市场共建共享校园冰雪场地

冰雪场地资源稀缺是阻碍冰雪进校园的现实短板,仅依靠政府的经费支持将使校园冰雪场地落实非常困难,因此还要积极引导非政府力量参与校园冰雪场地建设。学校加大对冰雪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方式,或与社会冰雪俱乐部开展合作,平时学生可以在俱乐部使用冰雪场地,由俱乐部承办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青少年冰雪赛事,保障学校冰雪教学需求。旱季条件下,可以开展校园旱地冰雪运动。旱地冰雪是通过改变场地性质,对冰雪器材进行开发,使冰雪运动易于在学校操场和空地开展,旨在促进青少年模仿冰雪运动获取初级体验的运动形式。在校园操场开展旱地滑雪运动,借助滑雪板体验滑雪中下肢蹬滑、身体重心移动等基本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下肢力量和发展学生平衡能力,为冬季滑雪打下基础。

3.3 增强冰雪师资力量

冰雪进校园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的教练员和辅助管理人员,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开展紧密合作,招募有冰雪特长的家长担任中小学入门级志愿者教练员,在补足教练员的同时还能得到家长对校园冰雪的支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对各地中小学和业余体校冰雪教师和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涵盖现代冬奥会项目的运动技术特点,青少年冰雪运动员技术训练、全面身体训练和冰雪专项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青少年冰雪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方法等。北方高校逐渐普及冰雪专业,委派冰雪专业学生到中小学实习,带动更多的体育教师和青少年学习冰雪运动理论与技术。

3.4 打造校园冰雪特色文化活动

体育部门积极举办冰雪运动会、冰雪嘉年华、冰雪旅游节、冰雪冬令营等户外冰雪拓展活动,借助新媒体宣传优势,注重挖掘全国性、区域性青少年冰雪赛事的新闻素材,多渠道加大冰雪赛事宣传,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户外冰雪培训,以传帮带的形式逐步辐射扩大学校冰雪人群。全国的学校可以优先开展对场地和装备要求相对较低的冰壶、旱地冰球运动,可适当加大推广力度。在文化课教学中,融入冰雪元素向学生传授冰雪理论知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冰雪运动词汇和口语对话等;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冰雪运动的人物、冰雪竞赛知识等课文。校园冰雪运动需要从我国本土文化中获得生命力,进一步挖掘体现地方冰雪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游戏活动予以推广。将地方传统民间运动与冰雪元素相契合,形成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校园冰雪运动形式。例如,开展像“抽冰猴”“滑爬犁”“冰蹴球”等健身性、休闲性的民间冰雪运动项目,拉近学生与冰雪项目之间的距离。校企联合办赛,允许企业冠名,接受企业资金和物质的赞助,提高校园冰雪赛事影响力。

猜你喜欢
进校园冰雪校园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冰雪幽默来袭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