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的空间特色建设探讨

2021-11-21 16:53陈志桂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区空间数字

陈志桂

(广州市花都区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800)

1 少儿空间观念心理特点分析

少儿空间观念心理的形成主要依托感官体验和周围环境的互动,构建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观念。少儿在形成空间心理过程中对直观的依赖性比较大,容易感知图形外显性较强的因素,依据平面再造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逐步形成的,空间的色彩、布置和设计等都可能影响少儿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图书馆是除学校、家以外,影响少儿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合理设计少儿阅读空间,有利于培养少儿求知和探索的精神。阅读行为是图书馆少儿空间常见的行为活动,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少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也呈现出差异性。例如,6岁以前的少儿对图形、色彩和声音等较敏感,文字辨认能力较弱,主要依附于父母完成阅读;7—12周岁的孩子已经接受了基础学科的熏陶,文字阅读和逻辑能力提升,且能独立完成阅读行为;12—14周岁的少年已逐步开拓视野,转向科普及多媒体阅读体验。

图书馆少儿专区的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少儿的空间心理,打造层次丰富的多样化阅读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探索、舒适阅读、增长知识。

2 图书馆少儿专区空间设计概述

2.1 相关设计依据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阐述了有关图书馆平面布置和设计方面的内容,建议“当图书馆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区时,少年儿童阅览区宜设置单独的对外出入口和室内活动场地。”《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把“安全性,针对低幼读者”“对图书馆环境设计、分区空间的合理性”等列为明确评分标准。《国际图联儿童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提出“为孩子提供所有的资源和媒体”和“为儿童、父母和看护人提供各种活动”等目标。

以上国内外的图书馆基本条例或规范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少儿专区,打造符合少儿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空间,建造环境合理、功能多样的分区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特色空间建设指明了方向。

2.2 布局特征

根据图书馆建设规范条例,笔者基于不同年龄少儿读者的空间心理特点,融入少儿兴趣导向需求,提出以下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特色空间布局特征。

2.2.1 趣味性。根据6岁以下儿童的喜好,公共图书馆可在少儿空间内装饰动漫卡通图案,如小动物、森林植物等,并涂上多种多样的颜色,呈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2.2.2 统一性。少儿专区空间整体设计风格应统一规划,如墙面、天花板等可涂上彩色图案,家具使用柔材质、包边设计,设备使用卡通造型等,展现少儿专区一致的设计风格。

2.3 多功能

与传统借阅区不同的是,少儿专区分布了阅读区、活动区和数字体验区等多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少儿读者的需求。

2.4 数字化

现代社会鼓励少儿爱科学、讲科学,从小培养少儿的科技能力,公共图书馆通过为少儿读者提供现实虚拟、感官沉浸的数字体验,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技的魅力,可提升少儿的科技兴趣。

3 少儿专区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3.1 国内案例

《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室”,同时“要区分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创新服务理念,引入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196个公共图书馆共有少儿文献1.3亿册,比上年增长14.5%”。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服务比重在逐步增大。在此背景下,纵观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空间建设情况,可了解少儿专区的建设现状及趋势特点。

3.1.1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位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东侧,由中文图书区、文献阅览区、展示区、主题活动区与数字共享空间五个区域组成。馆藏图书以图册为主,装修上采用软垫+环形书架设计,营造舒适感;数字共享空间拥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打造多功能的阅读体验,但在空间装饰上较少采用动漫元素,总体而言过于简洁。

3.1.2 丹东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区域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性,室内配置儿童阅览室特色区域,搭配跳跃的色彩和明亮的设计呈现,增添了一些少儿趣味元素,风格上较活泼。图书馆三楼活动体验区还配置了“红色e站”和AR科普数字资源体验项目,通过数字化互动设备,吸引了不少儿童读者前来体验,接受立体化的科普知识学习。

3.1.3 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整体设计采用动物主题,以接近大自然的思维打造阅读空间,色彩跳跃、装修活泼,为儿童读者营造出轻松活跃的阅读氛围,同时也营造了亲子共读氛围、自然科普、绘本游戏等多样化的体验感。该馆还设有创客数字阅读体验区,利用3D全息成像和虚拟馆员等,传播数字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

3.2 国外案例

世界上较早开展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的国家是美国,从文献馆藏、专门空间、引入创新技术等方面为其他国家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提供了建设性参考。笔者列举国外的一些典型设计案例,以探析少儿专区的空间建设特点。

3.2.1 美国Brentwood公共图书馆儿童区。Brentwood公共图书馆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社区公共图书馆,儿童区入口以字母拼图“once upon a time”(翻译:很久以前)作为门上装饰,这个语句常用于儿童故事的开头,营造了一种“讲故事”的氛围。儿童区的墙装修成童话森林,小朋友的书架隐藏在一棵棵树的下面,座椅也设计成了书的样子,小朋友坐在书上,和小兔子玩偶一起读书,使小读者始终沉浸在童话故事中。

3.2.2 挪威Biblo Tøyen 图书馆。该馆根据10—15岁孩子的喜好设计,大胆采用个性的机舱、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为少儿打造自由自在的活动天地,小读者在这里可以躲在机舱里看书,躺在垫子里聊天,窝在车厢里讨论作业,探索自己的新天地,趣味十足。

3.2.3 德国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在公共图书馆的设计上也同样方正,内部布置简洁清爽。在儿童区中,童书被摆放在低矮的木箱中,小朋友伸手就可以拿到。此外,软椅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完全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高特点。儿童区还有成排的软椅方便婴儿们爬行,也方便孩子和爸妈们坐在一起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综合国内外大型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的空间设计、视觉传达和功能区规划等,笔者发现,国内大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览专区多采用亮色和卡通图案装饰,常设少儿阅览区、数字体验区和活动区等,布局、家具和设备装饰等充满童趣,符合儿童读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而国外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的设计更为大胆、丰富和个性,能结合动漫造型和童话故事等营造小读者可自由探索的空间,还提供面向不同年龄段小读者的专门区域,如小学生阅读区、低幼儿童活动区和蹒跚学步的幼儿玩具区等。

4 图书馆少儿专区特色空间创新设计启发

4.1 规划特色主题,使空间情景化

图书馆少儿专区空间的情景化构建要综合考虑风格统一、布局合理、动线科学和 审美元素等,表现为墙面、地板、天花板、灯光、家具、陈设和装饰等浑然一体,少儿读者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一次享受阅读的旅程;在装修设计方面应制定主题化元素,如童话故事、海上冒险等主题,通过使用动漫人物、漫画场景和卡通造型的家具设备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体现趣味性和吸引力。情景主题能使少儿读者获取直观的情感体验,真正融入阅读环境中;在环境布置方面应以少儿读者为本,打造符合少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阅读环境,如增加软垫座椅、沙发和各种形态的桌椅等,满足他们自发性的或坐或躺或靠的阅读姿势,塑造自由且舒适、安全且愉悦的环境,让少儿读者从心理上获得归属感和感到被尊重;在装饰形式方面应增加视觉导向的标志,如功能区布局、馆藏布局、温馨提示和安全告示等标识,对整个少儿专区进行整体、统一的规划,具备全方位、多视觉和整体美的特征。

4.2 延伸借阅功能,使空间多样化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不再局限于借还书,功能内涵更是延伸至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和数字体验等,图书馆少儿专区亦然。当前,公共图书馆少儿专区建设已从单调的图书借阅拓展至集亲子活动、休闲娱乐、教学教育、科技体验和艺术表演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以满足少儿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少儿专区空间有限,各功能区之间可相互融合,通过空间的统一性与秩序性、开敞与流动、尺度序列、趣味等美学规律和手法,灵活划分空间,对空间的组合、色彩、设计等进行合理规划,如:演艺厅、数字体验区可组合设置,共建声、光、影完美融合的场景,打造数字化沉浸式视听体验空间。

4.3 融入现代科技,使空间创新化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打造定制化、沉浸式、多功能和多选择的高科技体验空间,利用体感交互手段,增强广大少儿学习、阅读的趣味性,满足现代化、科技化的阅读需求,更好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如:建设多媒体数字体验区,提供数字阅读、视听体验、才艺表演、体感游戏等体验;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少儿编程课、机器人学习、3D打印等一系列科技智能活动。现代科技的融入为孩子插上了科学的翅膀,赋予其未来的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专区空间数字
空间是什么?
“新福建·新女性”电视专区上线
创享空间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答数字
会员专区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小鬼专区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