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

2021-11-21 16:53薛红秀于利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传统

薛红秀,张 岩,于利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36)

1 背景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表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教育机构,理应承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其必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坚持开展与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相关的主题活动,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2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 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年累月实践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青年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2 履行教育职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3]。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空间优势,坚持开展传统文化推广品牌活动,履行教育职能,辅助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高校图书馆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的优势

3.1 丰富的馆藏传统文化资源优势

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学典籍、史书文献、艺术作品、民间技艺等资源的总和,是我国人民重要的文化资产[4]。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采购各种类型的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源,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推广工作,不仅能够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还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3.2 空间优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图书馆开始积极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体现高校特色,且空间功能更加丰富,为其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合理规划馆内空间,建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基地,并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拓展了服务内容,使国内外的大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另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依托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了红色阅览室,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为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3.3 人才优势

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断吸纳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辅助高校教师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吸引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能。

4 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重视程度不够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中心,理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于2020年开展的传统文化推广相关活动仅占2020年所有活动的20%,充分说明该馆对中华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用户服务,从不同角度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如: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特定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打造传统文化空间和传统文化服务品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等。

4.2 没有充分履行文化服务和教育职能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履行文化服务和教育职能。传统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传统文化资源的习惯,大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另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履行教育职能,成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4.3 缺乏人才、资金支持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工作需要多方协作和支持。一方面,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对参与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高校图书馆必须在不断提升馆员职业素养的同时,积极号召有能力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推广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高校和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以获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5 高校图书馆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

5.1 营造适宜的环境

高校图书馆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馆内阅读、学习环境,能够调动用户情绪、陶冶用户情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文化内涵建设。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资源推送和实践活动、与历史事件相关的革命文化推广活动等,并在馆内添置相应的文化宣传品,扩大活动影响力。二是传统文化空间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建设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空间,使用户能够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

5.2 利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定期在馆内播放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纪录片等视听资料,吸引师生用户主动了解传统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增设朗读亭,使师生用户能够大声朗读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献,切实感受文化阅读的魅力。

5.3 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宣传品牌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指出文化文物单位要依托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5]。高校图书馆在开发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地方特色和高校文化背景,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才情、智慧和创意,开发具有创意性、文化体现性、内在价值性的文创产品,并逐步打造文化宣传品牌,使文创产品走出校门。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图书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去图书馆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