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儿童路线 读懂表达密码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麻雀》为例

2021-11-22 01:27庄夏娟
名师在线 2021年26期
关键词:老麻雀麻雀密码

庄夏娟

(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宜兴 214200)

引 言

《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新增的特殊功能单元,承载着教给学生习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任务[1]。因此,该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教师应在阅读导向上将其区别于普通阅读教学。

教师应带领学生领会习作单元的功能和任务,紧扣语文要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凸显习作单元教学的特点,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以文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表达、学会表达、读懂表达密码。

一、立足单元要素,利用问题指向表达

编者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单元导读提示语”凸显的,体现了“双线组元”的特点。学习习作单元的课文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读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据此展开学习[2]。

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要素中的第一个目标着力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第二个问题:“找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第二个问题表面上看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则是为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课文是怎么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这一问题做铺垫。针对写作单元,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首先要通过阅读;然后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方法;最后才能模仿和运用。教师不能机械地为表达而表达,把语文课上成写作知识分析课[3]。所以,解决这篇文章第二个问题时,教师不能急于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而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问题,一步步推进,然后总结:要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这就是坚持儿童路线,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在起点,让语文要素分步“着陆”。

二、研读教材文本,读懂表达密码

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呢?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精心设计问题[4]。例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设计问题:“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找到相应的段落,最后加上时间、地点、怎样的小麻雀,把故事连起来再说一说、说清楚。这样,教师立足文本,采用综合分析法,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写一件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如果本课的表达有密码,那么,这个问题便能引导学生读懂本课的第一个表达密码——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5]。

课文《麻雀》中还有一个表达密码——要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对这个表达密码的破解,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找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课文是如何把老麻雀的特点写清楚的?”教师可以立足文本,首先抓住描写老麻雀的几句话进行品读、体会、总结、提炼。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学生立足文本,抓住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细细品味,很好地体会到了老麻雀的英勇无畏。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品读每句话后,对文本进行提炼,总结出课文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方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种自然生成的教学恰恰体现了“以儿童为核心”的本真教学理念。

三、利用表达密码,叩开写作之门

叶圣陶先生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如何让“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落地并内化为学生的言语智能呢?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的问题上展开探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表达,并将更多时间用在对写法的品悟、运用上,一定要从精读课文中学写法,再创设语境,让学生进行实践表达,从而掌握写作方法。

聚焦习作单元,我们可以看到,习作单元一般由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一个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构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这样说:“教科书中的习作单元自成体系。”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更多要求,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仿写。其间,教师应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与策略进行梳理和归纳,在“初试身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学生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习作指导强调修正的过程,要求教师加强“精读”“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之间的整体联系。这些内容都紧紧围绕某一项习作能力,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从而体现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由于本课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又是第一课时,根据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儿童认知规律,教学重点应是充分领会习作的表达方法,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研读文本、体悟表达方法后,再安排练笔,比如:“回家观察妈妈是如何炒菜的,运用学到的方法,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这样拓展延伸能让表达与生活链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充分领会习作单元编者的意图,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习作方法,完成从写作知识到写作能力的过渡。这是坚持儿童路线的另一种体现。

结 语

总之,习作单元课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立足儿童本位,指向阅读表达,注重人文关怀,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学习表达是一个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坚持儿童路线,读懂表达密码,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为语文教师打开了一扇窗,教师透过这扇窗,便能找到习作教学的美丽春天。

猜你喜欢
老麻雀麻雀密码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麻雀》教学设计
燕子和麻雀
谁泄露了密码
密码藏在何处
破译密码
夺命密码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麻雀与红襟乌
超越万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