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流转四季智慧
——浅谈“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实践

2021-11-22 14:31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节气桂花

刘 俊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幼儿园,江苏扬州 225125)

引 言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没有生活外的课程,也没有课程外的生活。”因而,幼儿园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点,最后又自然地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善于研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自然经验,是让幼儿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慢慢地受到美的熏陶、爱的启发、善的感悟[1]。通过文献研究,我园初步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感知了节气的传统概念,力求用幼儿最喜欢的方式和适宜的策略,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

一、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背景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表明了幼儿教育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从二十四节气中选择契合幼儿园课程的传统文化和教育素材,源于自然与生活。山川、风雨雷电、季节等自然奇观,再加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能让幼儿获得良好的认知经验,从而吸引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二、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班级部分区域材料源于幼儿和家长们的共同收集,有芦苇、狗尾巴草、螺蛳壳、贝壳、石头、菜籽秆、稻草、公鸡的羽毛等,无一不是大自然的馈赠。幼儿身处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里,通过自主实践、充分探索、大胆表现,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路径有以下几种。

第一,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与二十四节气教育相辅相成。幼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交往、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保育护导、安全健康等环节,都要将节气的知识渗透其中。生活如水,幼儿如鱼,任何时候教师都要以幼儿为中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第二,挖掘节日主题资源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相互渗透。针对二十四节气中亲子活动的开展,我园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充分利用家庭成员中的资源,开展有效的家园互动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特有魅力。例如,在春天,教师可以用清明、春分节气为切入点,带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端午前夕,让幼儿学习儿歌,开展端午节“画彩蛋”“画粽子”“画龙舟”等艺术活动,使幼儿感受“挂菖蒲艾草”“挂香包”“系五彩绳”的传统风俗。

第三,创设与营造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美好环境。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活动,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大班幼儿,要让他们做时间的主人,更好地做好管理自己的主人,在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次活动着手,从每一天的细节中渗透!例如,我们班级美工区域,从“我们一起发现”到小组讨论、大组商量;从思考解决的办法到自己亲身实践,幼儿重新认识了班级的美工区,并进行了整理。正如《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二)表现与创造目标中所述,5~6 岁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因此,我们充分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再如,“你剪的小白兔真像,感觉真的在拔萝卜一样!”“你的窗花真好看,就像过年一样喜庆!”这样,我们的幼儿每天都能积极参与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游戏素材,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共享、进步。

三、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收获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十四节气素材从生活、自然中来,能够使幼儿在学习一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谚语的含义,我们决定在自然角种上瓜果。二十四节气中有句儿歌说得好:“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谷雨春茶。”这句儿歌告诉我们,在清明节气要翻地。于是,我们带领幼儿来到户外,拿着工具翻地。在翻地时,幼儿还发现了泥土里的小动物,他们一边挖泥土,一边观察,一个个都非常投入。

(二)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

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素材,幼儿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时,我们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中药材”知识有效渗透其中;在立秋时节,处处桂花飘香,我们带领幼儿闻桂花香、看桂花树、采摘桂花等,在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处理后,桂花变成了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酿等。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个个跃跃欲试,开心地投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操得到了陶冶,经验得到了拓展。

(三)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

幼儿喜欢探索、乐于发现,自然角里有他们的大大世界,幼儿将四季的植物种子种植在有差别的生长环境中,如泥土、沙土、水、棉花中,每每看到植物种子的变化,都会认真做观察记录,如果发现问题,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立夏时节,刚刚下雨之后,土蚯蚓醒了。幼儿在土壤里不仅发现了土蚯蚓、根、石头,还发现了苔藓、树干等,他们每次都流连忘返。

例如,在“松松土,种菜了”活动中,我们邀请了一位幼儿的义工奶奶来做示范,在我们班的小菜园边做边讲种菜的流程。在奶奶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指导下,幼儿学会了一些种植方法,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家园互动一起走进“节气的神秘世界”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在自己的祖辈、父辈的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四季劳作中都受到了二十四节气的熏陶,因此,我们着眼于幼儿的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内容融入活动中,引领幼儿去探索节气的文化魅力。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泥塑活动,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为主题大胆地发挥想象,把各种颜色的黏土制成了春、夏、秋、冬各种各样的图案,家长和幼儿制作的泥塑色彩搭配协调,他们大胆创新,将自己心中最有特色的节气景象展示了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也使家长和幼儿对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时值夏至时节,我们开展了二十四节气之“夏至蝉鸣 麦飘香”活动,让家长也适时参与其中,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节气的特点及习俗、食俗等相关知识,加上平时的耳濡目染,他们对传统民俗知识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幼儿探索了量影子的方法,折出了夏季的一份凉爽——扇子,做出了飘香的各式面点,体验了“切西瓜、吃西瓜”的快乐,聆听了雨水滴答的声音,还和家人一起度过了“夏至要吃夏至面”的亲子惬意时光……当幼儿端着爽滑筋道的各式面条兴奋地与爸爸妈妈分享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此次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为他们搭建了动手平台,增进了父母与幼儿的情感。

结 语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教师只有怀着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敬畏之心,才能让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起点,才能在民俗文化的四季流转中,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惊喜。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节气桂花
桂花
桂花蒸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