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游戏 铸造幼儿教育高效性的“弹跳器”

2021-11-22 14:31田钱辉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材料游戏幼儿

田钱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幼儿园,江苏南通 222600)

引 言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入游戏中。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搭建游戏平台,优化游戏组织,提供游戏材料,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设游戏情境,唤醒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幼儿来说,所谓的有意注意其实更多的是一句空话,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无意识的特点,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推动每位幼儿都能处于最积极、最主动学习状态。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幼儿的特点,借助多维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幼儿都能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学习效率。

例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为“记得牢”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就要从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入手,创设相应的游戏化情境:今天有客人来到教室,他们带了一个箱子,里面装了什么呢?这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所有幼儿都集中起注意力。此时,教师顺势从箱子中取出长方形图形,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类似的事物;随后,教师相应概括这一类图形的特点,引导幼儿一起开展拼接图画的游戏,鼓励幼儿从箱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使其在积极创意的影响下用图形拼接成不同类型的事物,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拼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很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为了帮助幼儿牢记长方形的特点及相关事物的特征,并没有机械而生硬地讲解和传授知识,而是搭建了相应的实践平台,让幼儿在情境中自主观察、自主想象、自主归纳,并在活动中穿插了相关的游戏,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认知,提升了幼儿整体参与度和学习的效率[1]。

二、搭建游戏平台,融通交流通道

亲子关系是幼儿生命成长的重要保障,亲子之间的游戏不仅可以实现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融合,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应尝试从原本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设置游戏后与幼儿一起完成游戏任务,积极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让所有的幼儿都喜欢与教师亲近,更乐于在教师面前不断地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在适当的时机下,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互动,促进家园间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开展主题“我给妈妈穿鞋”的实践游戏时,教师就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首先,幼儿需要辨认之前家长准备好的鞋子,辨认出哪双鞋是自己家长的。此时,所有鞋子的顺序是打乱的,幼儿既需要在众多鞋子中成功找到匹配的两只鞋,又要明晰自己家长的鞋子究竟是哪一双,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的家长穿上。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纯粹的组织者,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对每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和指导,让幼儿感觉到教师也是整个游戏过程中的一员。综观整个游戏过程,不再是简单地由哪一个或哪两个角色所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游戏的任务,这就为达成育人目标奠定了基础。这样一来,游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在教师与幼儿之间还架构了一条沟通心灵、交融情感的桥梁。

三、优化游戏组织,培养合作意识

当下是一个呼吁合作的时代,每个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合作能力和意识,而这种习惯不能寄希望于幼儿长大之后,时间越长,培养的难度就会越大。这就意味着幼儿教育应对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进行积极培养。幼儿教师要善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借以增强幼儿的集体责任感。因此,教师在关注每位幼儿自身能力成长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帮助搭建平台、开掘通道。在一些体育活动类的课程中,如拔河、接力赛跑等,可以通过合作性游戏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小知识竞赛等可以唤醒幼儿的表达动力,增强他们的团结和互助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幼儿内在的认知意识。

例如,训练幼儿认识颜色时,一个个地教给幼儿各种颜色和相应的名称,只能将幼儿的认知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拔萝卜”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游戏不仅有着极强的趣味性,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聆听音乐、聆听歌曲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自行组成小组,对歌曲的名字进行抢答,抢答的速度最快,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就可以获取最终的胜利。这样的游戏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对幼儿的多个感官产生了刺激作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觉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四、提供游戏材料,提升游戏效果

喜欢玩游戏是每位幼儿与生俱有的天性,他们参与游戏的方式和维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很多游戏活动中,所使用的游戏材料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就应合理而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将游戏推向更加多元、立体的层面。事实上,幼儿游戏有着天然的教学优势,而这种优势是优秀教师无法完全替代的,但教师需要积极为幼儿提供游戏时所需要的工具和素材,以保证游戏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达成游戏所应达成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从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合理性、新颖性、趣味性角度入手,多方面选择游戏所匹配的材料。

因为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和相对陌生的事物,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感,所以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游戏的形式吸引了幼儿,而是在实施游戏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安全因素,要多选择软性材料,如海绵、棉絮等。很多幼儿对螺丝钉非常感兴趣,我们经常可以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幼儿由于喜欢玩螺丝钉,甚至放在自己嘴里,这些必须在游戏活动中避免出现;还有一些相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如玩具刀、美工刀等,幼儿应用此材料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伤害到他人或自己,教师可以选择塑料剪刀和安全剪刀来代替。此外,在选择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考虑游戏材料的匹配性。例如,小班的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全面,所选择的游戏材料就应以毛绒类为主,而大班的幼儿思维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可以培养其思维的拼图板块等。

结 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育教学离不开游戏的浸润和支撑。将游戏应用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形成思维意识和交流能力。教师只有将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与游戏进行全面的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材料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