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的耦合问题的探讨

2021-11-22 17:20宋华琼桂林技师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责任指标

宋华琼 桂林技师学院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审计工作也高度重视。各企业都严格按照“有离必审”的原则,对离任的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不断完善绩效审计指标,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正,健全评价体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显著的成果。但是鉴于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其审计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针对当前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深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的耦合创新。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现状

(一)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1)审计过程。在审计前,做好审计准备工作。成立审计工作组,实施审前调查,依据述职报告、工作报告、会议记录、会计报表以及各类原始凭证等资料,编制审计方案。然后下达审计通知。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进驻被审单位,根据审计目标进行审查,包括目标责任中的经济目标完成状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领导干部工作和廉洁状况以及预算执行状况等。而后根据审计记录,编制工作底稿。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报送并归档。(2)评价指标。一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及时。二是经营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评价企业成本、利润、资产负债、流动性等方面的指标考核负责人的经营能力。三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考察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四是资产质量状况评价指标,确保国有资产质量清楚明白。五是重大经营决策评价指标,保证企业经营决策能够在未来生存和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六是廉政建设评价指标。考核企业负责人是否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做到廉洁自律。七是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对企业的销售增长率等发展能力指标进行考核。八是社会责任履行评价指标,对利税、就业、环境指标进行考核。

(二)绩效审计现状

(1)审计过程。做好审计准备工作,成立审计小组,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市场形势和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全面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对审计费鞥下进行评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情况,把握风险点,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确定整体水平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审计目标、范围、方法、评价标准等详细的审计方案。围绕审计目标,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确保其充分性和可靠性。根据审计结论和意见,撰写、提交绩效审计报告,并且按照规定进行公告。(2)评价指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反映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评价,包括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资产质量评价指标、债务风险评价指标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包括经营决策评价指标、风险控制评价指标、基础管理评价指标。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从安全生产、绿色生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问题和原因

(一)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问题

(1)在个人与集体、主管和直接责任的对象区别存在盲区,出现问题责任不明,有些负责人以会集体领导为由推卸责任,逃避问责。(2)在实际工作中,先离后审现象往往成为常态,缺乏在任在职的审核,削弱了审计的权威性。(3)在审计方法上,较为因循守旧,没有以点到面,形式较为单一,不能作为追责依据。(4)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细化评价内容和量化评价指标,审计结果的科学性还有待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依赖财务指标,而对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社会责任和安全生产等方法缺乏重视。(5)在审计结果方面问题较为严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效果较差,审计结果没有成为干部任免和升降的依据,在审计结论执行上,缺乏明确规定。(6)审计力量不足,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体量,在工作内容上不能满足审计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产权益和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把握不足。

(二)绩效审计方面的问题

(1)由于法律制度基础有待完善,导致缺乏细化的操作准则,在计划、准备、执行、评价、报告等方面缺乏支持,导致方案制定不完善、不系统,指引性和针对性不强,效率较低。由于方案不完善,进而导致审计效率和质量得不到应有保障。(2)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单独开展绩效审计,而且去绩效审计模式单一,发现问题较为缓慢。(3)在技术应用上,主要采用就账查账、现场查看、统计比较和财务分析等方法,缺乏对体制壁垒、制度缺陷和结构障碍的深入分析。(4)同样,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待完善,目前只侧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非财务绩效考核不足。(5)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还需要增强,很多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还不能够满足绩效审计的需求。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审计理念方面。审计的独立性不高,对于系统性问题仍然缺乏解决的办法,导致审计内容和对象不能正确缺乏。组织安排方面,由于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导致很多审计工作匆忙完成,质量较差。(3)国有企业机制给仍需深化,监事会等机构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审计结论能够得以落实。(4)技术水平、约束机制、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尚需完善,审计支持不足。

三、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耦合策略

(一)审计目标、原则与方法

(1)审计目标。推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绩效审核的应用力度,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耦合。整体上从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外部约束和内部监督,深入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出发,确保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和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作为评价依据。通过耦合审计,提高国有企业管理的水平,根治沉疴,实现治理水平的飞跃。(2)审计原则如下:综合性原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和综合评价。权责对等原则,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各个岗位必须各司其责。重点原则,优先对重大事项进行审计,体现出主次取舍。(3)审计方法。可采用质量控制法和系统管理法进行组织,采用审阅法、抽样法、查询法、实地考察法、调查问卷、判断法等进行取证,采用内部控制测试、指标测试、法规测试等方法考核各项工作绩效完成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成功效果法和统计分析法等对审计进行分析。

(二)组织方式

(1)区分对象,明确责任,谁决策谁负责,根据事实判断责任。重大经济决策的责任必须要落实到个人,追溯到当时都谁参与到投票,避免领导干部逃避责任的现象发生。责任评价要落实到任期之内,明确前任和现任,落实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权责定岗,特别是要防止领导干部将自己应付的主观责任推卸为不可抗力的客观责任。(2)重点审计和全面审计结合。建立联议联办机构,强化审计的常态化功能,在重大经济事项和人事任免调动前,进行重点审计。围绕重点审计内容,结合大数据技术等工具进行系统全面的全过程审计,不放过细枝末节,抓好细节工作。(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加强知识培养,丰富手段技能,针对性进行培训和培养。

(三)完善审计评价的指标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科学系统为原则,从规范管理、企业绩效、发展建设和社会责任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指标完善。管理评价可以包括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资产管理、政策执行等评价指标,企业绩效可以包括经营绩效和经营决策等指标。发展建设包括发展能力和廉政建设等指标。社会服务包括安全生产、利税增长、生态环保、社会捐赠等方面。评价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如果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那么负责人要追责,如果节能减排控制不力,负责人要减分,如果在汛期防汛工作得当,避免水灾等损失,那么负责人要嘉奖。

(四)审计结果利用

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从中央一级要明确直接负责人不得推卸责任,审计报告反映审计项目要客观真实,能够揭示系统性问题,实现审计一点、带动一面的目的。从根本上要增加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审计功能的发挥。审计结果要作为国企经营管理的参考,也要作为主要负责人和领导干部升降的依据,在接受内部和外部监督的过程中公开透明地利用审计结果。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有审计制度,是行政授权下领导干部考核监督的重要工具。绩效审计是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率,管理水平和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客观评价。既要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又要强化绩效审计的过程,实现二者的耦合。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责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最新引用指标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