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1-11-22 17:20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领导

杨 建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为了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开展,我国于2010年10月印发《规定》,此文件的出台对促进主要领导干部更好地尽责履职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01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修订印发《规定》,这一举措是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职能力考核的有力举措,对确保党中央政策有力执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严格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履职、敢于尽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要求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确保政策贯彻执行

《规定》表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党的工作紧密结合,必须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发挥新发展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经济监督的职能作用,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慎严谨的审计原则,促进领导干部在正确的轨道之内规范履行单位主体责任和经济监督责任,促进权利在正确的方向上使用,确保所在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和落地落实。

(二)精准把握审计工作新定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规定》指出,经济责任审计首要的任务是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利履行期间的监督管理。因此,内审部门应紧密围绕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所管理的单位有关重要的经济活动展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阶段,内审部门要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新的目标定位,深入学习和掌握《规定》的精神实质,精准发现和揭示领导人员存在的经济责任履职不到位问题,举一反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上级管理部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管理能力和执政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为任职和提拔干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依法依规确定审计问题,客观作出审计评价

《规定》强调,经济责任审计应紧密围绕国家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分配的决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开展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在充分进行审计查证基础上谨慎进行事实认定,统筹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单位内部控制环境及领导干部个人履职情况,依法依规从主观客观、先行先试、为公为私等几方面综合分析领导干部在责任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准确界定责任,中立客观作出审计评价,揭示领导干部履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格地规范管理干部,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探索,敢于作为,更好地保护干部努力创业的积极性。

二、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规定》出台后,各单位内审机构逐步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定位,调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升高,对准确考核评价领导人员和改进被审计单位的管理现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实际审计工作中,仍然发现一些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方向仍以传统财务收支为主

按照《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向是对领导干部在所管辖区域内任职期间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防范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可见,经济责任审计较多关注的是政策性、宏观性、重要性的情况,但现阶段仍有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将大量审计资源投入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层面,结果必然是发现的问题仍以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为主,未能说明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与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因果关系,未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阶段新的要求和目标。

(二)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方法仍以查证财务账项为主

按照《规定》,往往要求在领导干部届满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包含的内容十分全面,违纪违法的手段不端更新换代,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就需要更加精准快速地发现问题,过去的审计方式无法实现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要求,但现阶段部分内审部门仍未加强推动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部分审计人员仍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大量翻阅财务凭证等程序性工作上,未能掌握利用大数据进行审前分析发现问题疑点的能力,未能借助大数据资源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情况作综合对比分析,导致无法深入开展领导人员履职过程中的检查和分析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不高。

(三)经济责任审计揭示的问题仍以偶发表象问题为主

通过查阅一些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发现,部分内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仍以偶发性和表象性的问题为主,究其原因是审计人员站位不高,仍将更多精力用于具体财务收支业务真实合法性的审计,发现的问题多数为个别和散发的情况,倾向于就事论事,并未系统分析发现的经济事项问题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并未探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导致审计报告揭示的问题多为偶发性问题,不具有代表性,缺乏对系统性体制机制问题的深入分析,无法为上级部门奖惩和提拔干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四)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的建议仍以不可操作性建议为主

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在审计报告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是推动被审计单位领导人员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将审计整改放到了更高的位置,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成为巡视巡察、督查的重要内容,力求审计整改能够取得实际效果,但现阶段部分内审机构大多提出类似于“进一步加强……的管理”“积极处理……事宜”“及时对……做出处理”等笼统和虚化的审计整改建议,令被审计单位对问题整改云里雾里、模糊不清,整改措施无法落实落地,无法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应有目的。

三、新时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转变审计理念与思路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工作,要求各单位内审部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将我国和党中央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全过程各环节,尽快转变审计理念和审计思路,围绕领导干部权利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展开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推动传统的以财政财务审计为主向以领导干部经济决策履行情况审计为主进行转变,站在全局的角度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领导干部在管理所在单位中注重经济责任的履行,将主体业务工作和经济责任履行有效贯通融合,两项工作同开展、同部署。

(二)创新审计模式,运用数据信息审计方法

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间短、任务量大,传统审计的时效性、权威性面临巨大考验,进一步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优质高效,是内部审计部门当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各单位内审机构应加强推动数据库建设,建立电子信息系统,逐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大数字化审计建设和应用力度,不断完善大数据平台,完成审计数智化转型,建立信息化审计监督的新模式;其次审计人员应主动求变,紧跟时代,加快学习运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审计方法,提升利用数字信息等手段分析和发现苗头性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养

能否做好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关键在人。新时代,内部审计人员在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加强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现阶段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内审人员更应快速提升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开展远程审计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各内审机构应通过培训交流、业务练兵、以审代训及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自身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内审人员发现问题精准性、分析问题深刻性、解决问题有效性的综合素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为经济责任审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明确整改意见,促进整改措施落实落地

问题整改是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是审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审计整改意见应力求做到立意高、痛点准、具有可操作性。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新阶段的新要求,审计人员应从被审计单位宏观规划等重要方面入手,进行风险提示;应从影响被审计单位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着眼,提出审计意见;应对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纳内在深层次的原因,对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漏洞提出具体建议;不仅要提出问题整改的方向,还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彻底有效整改,提出具体整改的措施,推动溯本求源、见微知著;内审部门应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回头检查,确保审计整改取得应有效果。

经济责任审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特有的审计监督方式,它对于提高领导干部规范开展经济管理工作、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规范履职尽责具有重要作用。新的发展阶段,内审机构应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大局观念和宏观思维,不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为我国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领导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