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升级背景下南通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1-11-22 17:20戴姗姗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南通市南通设置

戴姗姗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对职业教育法草案进行审议。意味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将在立法层面的进一步落实。面对“就业难”和“用工荒”矛盾,高职教育是有效解决效途径之一。笔者选取江苏省南通市为研究范本,探讨当地高职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现状与路径。由于南通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对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意义,南通市具有范本性和战略性。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性

耦合,指两个系统间内在连接相互依存的状态。在各种教育形式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最为紧密。在产业链智能化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输送服务于当地经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资金支持。既有通过税收提高财政支持的间接方式,也有行企参与办学的直接投资方式。其次,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行业企业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目的地,吸纳了大量高职毕业生。最后,行业企业生产需求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科研的应用场所,加速了院校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具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行业、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当今最重要的竞争力量。高职院校是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其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在科技研发上,高职院校的研发和科技成果为行业企业提供了现实的生产力。

二、南通市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性分析

(一)教育规模与经济规模协同分析

高职教育规模是否与区域经济规模相匹配是教育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规模取决于就业市场的岗位容量,而岗位的供给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经济规模。根据南通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南通市区域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十年间,经济总量上涨近三倍。若从经济规模角度看,南通市就业市场仍有一定扩容空间。在教育规模方面,2016—2020年南通高职招生人数总体上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经济的扩容相一致。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分析

根据2016年南通市委确立的“3+3+N”的产业体系规划,南通市产业发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制造、船舶制造、港口航运等;对于这类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链的升级以及引入智能科技。另一类是智能、绿色为主的新兴产业。对于这类产业,其发展方向主要是打造新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产业。

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的设置应当与产业结构相一致。南通市境内共有高职院校六所,已经形成纺织、港口航运、农业技术等各具特色的院校格局。具体来讲,在支柱产业方面,江苏工程纺织专业、南通航运船舶制造、港口航运专业,特色鲜明。建筑业和机械制造、汽车装配等专业,大部分院校都有所涉及。在新兴产业方面,多家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配专业。从整体上讲,专业设置基本与区域经济结构相一致,但在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上,人才培养上还属空缺。

(三)南通高职教育质量与地区经济协同现状分析

在办学质量上,南通共有三所院校入选“双高计划名单”。江苏工程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南通航运的航海技术专业入选B档专业群、南通职大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C档群。同时这三家院校也入选了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南通市的高职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基础。科研服务水平方面,南通市个别院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从2006年教育部开始启动高职示范院校建设,至2018年13年中,对全国1423所高职院校获得授权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总数进行统计并排名。江苏工程在全国所有高职院校中排名26位。在研发中心建设方面,以2018年度拟立项建设江苏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名单为例,在39个被立项的项目中,南通共五个项目,占到总量的12%。

三、南通市高职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一)专业设置以经济发展为引导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起点。高职教育与经济的协调问题,首当其冲就是要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其关键是要紧扣行业动态和人才需求。具体来说,首先,专业设置的参考因素应当是多维度的。不能只参考招生情况,更要考量人才需求、行业现状乃至政府经济规划等因素。政府应搭建好信息服务平台,做好行业动态等基础信息的统计工作,及时反馈学校。其次,专业设置的过程要科学化、规范化。专业设置不应当是领导层的主观判断,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决策依据应当有客观的数据支撑。最后,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学校办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业设置不仅要看到当下的就业情况,更要预估未来的需求趋势。否则,学校的办学特色不能形成长期的、连贯的发展逻辑。就南通市而言,各高职院校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等列入政府重点规划产业,相关院校在对应专业开设上教为迟缓。各高职院校应紧跟政府规划,在充分调研南通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使专业设置与行业精准对接,动态对接。不能局限于已取得的成就和已建立的优势专业,要定位未来产业发展,进一步开拓、完善专业设置结构。

(二)师资建设应与产业行业相贯通

师资是学校最重要的软件条件,也是“三教改革”的起点和源头。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育人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高职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产教融合推进的短板和瓶颈。高职教育由于与经济结合紧密的特质决定了高职教师应当兼具高水平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亟需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其途径有二:一是拓展在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在校教师提供多种提升渠道,如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进修机会。建立在校教师到企业实习的制度,畅通教师进入企业通道。二是引入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从企业生产一线引进行业能手、高级技工,建立区域人才资源库,畅通企业人才向院校流通渠道。在教师的评价上,改变“唯学历论、唯论文论”的评价标准,建立多维度、多主体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职业技能、科研能力的多渠道评价,加大对技术技能、行业创新等实践能力的评价比重。鼓励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教师量化考核。

(三)学生培养过程紧扣行企实践

学生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过程应紧扣企业生产实践,推进“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岗课融合,教学内容紧扣岗位需求,探索企业参与教学的多元途径。将岗位要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标准。教学内容紧扣岗位实际操作流程设置。扩大实习实训环节的比例。教学过程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企业生产一线。畅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多层次多方式的参与教学。课证融合,推进“1+X”证书。“X”证书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认定。将“X”证书内容融入教学,以证书要求为切入口,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引入教学,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相互融通的途径。赛课融合,以国家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赛促学。教学中,通过竞赛模拟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复习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省级比赛内容引入校级竞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

国家关于高职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高职教育与经济融合问题是高职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课题。南通市各高职院校也在探索结合南通市具体情况将国家政策切实落地有效的路径。如何鼓励多方参与办学,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如何制定企业办学的准入与退出标准仍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南通市南通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