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宁夏大学公共体育课德育渗透现状研究

2021-11-22 23:23曹美玲宁夏大学
灌篮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问卷立德树人

曹美玲 宁夏大学

一、研究背景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1]。通过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体育不仅能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宁夏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宁夏大学体育学科关于德育的研究,为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视,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推进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改革。

二、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宏观层面,“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培育人才,对教育而言是一个方向性的价值定位,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在微观层面,“立德树人”即是具体化、可操作化及规范化的德育方面,主要注重“德”的具体发展和渗透。“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2]。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所需的德。树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

德育作为“立德树人”微观层面意义而言,定义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国学者对德育的理解不一[3]。关于德育的概念,本文选用檀传宝学者的观点“学校德育即道德教育”。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全国普通高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和研究的需要,本文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界定为爱国主义、竞争合作、顽强意志、法治规则、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6个方面。

(三)德育渗透

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统治阶级或教育管理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委婉的、含蓄的思想意识形态或品质的教育与引导活动[4]。本文将德育渗透定义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竞争合作、顽强意志、法治规则、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德育”和“体育教学”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查阅了30余篇学术期刊及学位论文,在学校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德育的书籍,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成果,为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调查需要,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遵循体育科研方法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发放纸质问卷,学生发放电子问卷。

(1)问卷发放情况

具体见表1。

问卷发放时间为2021年3月,在不同项目的公共体育课进行了抽样调查,宁夏大学开设公共体育选修课21门,公共体育课教师共45人,发放教师纸质问卷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发放学生电子问卷1414份,回收率100%,无效问卷17份,有效问卷1397份,有效率98.8%。

(2)问卷信效度检验

为确保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请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经检验问卷能够为研究提供帮助。为确保调查问卷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行性,采用克隆巴赫Alpha信度系数法测定问卷的可信度,得出教师问卷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769,学生问卷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788,所用的问卷在信度方面达到要求。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3和Excel 2010将问卷数据进行整理,运用体育统计学的知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对德育的认知情况

(1)公共体育课教师对德育的认知

以性别和学历为自变量,以对学校开展立德树人的了解程度和体育课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对调查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女教师普遍比较了解学校立德树人的开展情况,小部分男教师不太了解学校立德树人开展情况,在调查教师对“体育课德育渗透的必要性”问题中,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体育课德育渗透的可行性调查中,教师态度明确且均认为可行。在调查哪些是德育内容的问题中,法治规则与其他5个内容相比,占比偏小。

(2)公共体育课学生对德育的认知

对“德育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德育的了解不是很深刻。在“体育课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体育课渗透德育是必要的。在调查“哪些是德育内容”的问题中,爱国主义和心理健康选择较高,分别达到了89.98%和93.06%。

2.体育课德育渗透情况

(1)公共体育课教师在体育课渗透德育的情况

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的要求较高,通过调查得知,教师一般在技术动作教学及组织比赛的环节进行德育渗透,6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体育课中“竞争合作”的教育较高,50%的教师认为在体育课中“顽强意志”的教育较高,40%的教师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此相比,爱国主义教育、法治规则教育和社会适应这3方面的渗透在体育课中力度不大且不明显。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品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由此可以理解为何教师在体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及顽强意志品质。

(2)公共体育课学生感知德育渗透情况

在体育课感受“竞争合作”的调查中,73.02%的学生感受较多或感受强烈。在体育课体会到“顽强意志”的调查中,80.53%的学生体会较多或强烈体会到,由此可见,体育在培养人顽强意志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在调查“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问题中,59.6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在调查“体育课学习对学生社会适应帮助程度”的问题中,61.6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学习对自己适应社会帮助多。在调查“体育课什么环节感受到德育渗透”的问题中,学生普遍认为是在技术动作学习和游戏比赛的环节感受到了德育渗透。

3.影响体育课德育渗透的因素

(1)公共体育课教师视角

教师都认为言传身教对学生德育渗透影响大,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比较重视立德树人,一学期来看,学校组织立德树人专题学习的次数在3次及以上,与体育有关的途径开展立德树人的调查中,教师建议主要从体育知识讲坛、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这3种途径开展。

(2)公共体育课学生视角

在调查“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德育渗透影响程度”的问题中,51.0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德育渗透的影响较大,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德育渗透的影响因素中是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德育占比”的调查中,一半的学生认为占比大,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体育课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较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宁夏大学公共体育课师生对德育的认知情况较好,师生普遍认为在公共体育课进行德育渗透有必要且可行,在德育内容的认知中,法治规则不被大部分师生选择,一方面可能与本文将体育规则扩大为概念更广的法治规则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比赛中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忽视了规则教育。在德育渗透情况中,竞争合作与顽强意志渗透力度大且明显,渗透环节主要在技术动作教学和比赛环节,这可能与体育的本质属性有关,而爱国主义、法治规则、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这4个方面相对不够明显和丰富。影响因素中,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德育渗透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升教师的德语素养的路径是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通过调查得知,宁夏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德育占比较大,学校体育课教学对立德树人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德育渗透未能与课程有效结合;教师对学生德育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德育认知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教师自身德育认知和德育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德育渗透手段少,实施细则欠缺等。

(二)建议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渗透德育,采用不同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对渗透方式、内容、途径进行合理设计。多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和专题讲座,在实践体验和理论学习中感知德育。在体育课程中适当进行德育知识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加强对德育的认识。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体质的同学设置不同强度的训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制定考核细则,操作层面的规章体系,丰富内容,科学化方法。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课堂规则中践行立德树人;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内涵,丰富立德树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明确德育目标,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理论实践,深化课程改革。通过以上途径更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问卷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