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之策

2021-11-23 06:21宓麟松铁人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提质效益管理

宓麟松 铁人学院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球经济都逐步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这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情形,也是各个政治、经济组织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使各国都被迫大幅度降缓生产开展活动及生产力发展速度。同时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安全、健康影响,又产生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耗,这些都很大程度为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世界许多经济实体迎来了新一轮的破产潮,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此历史发展背景和偶发事件的消极影响下,企业如何通过自身改革管理提升,实现提高运行发展质量增强企业经营效益,是摆在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常态下,企业依然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不少企业、行业的产能规模都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增长质量整体上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抗风险能力不强。增长质量的差异,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存硬实力,对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走上去、走高、走远构成的一定的掣肘,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步伐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急需改变经营管理理念,以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和现代企业经营思路进行企业提质增效的思考探索,对症下药,增强企业综合软硬实力。

三、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的措施

(一)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

在经历了疫情“大考”、油价“严冬”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国资委提出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围绕效益中心,在市场升级、管理升级、质量升级方面做出重要部署。

1.要转变发展观念

要充分认识到提质增效不仅是低油价的应对之策,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坚决摒弃“等、靠、要”“毛巾已经拧干”“潜力已经挖尽”等错误思想,在连续多年提质增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改进、提升,着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

2.要增强内生动力

坚持“四精”工作要求,坚持低成本发展战略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经营管理,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倒逼机制,深挖内部潜力,持续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坚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要健全管理机制

着力在健全“事前算赢”、投资增效、资产创效、市场化经营、现金流管控、风险防控及激励约束等机制方面下功夫,持续深化管理手段,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督促指导,建立健全提质增效长效工作机制。

4.要抓好组织协调

把提质增效作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提高站位、统筹谋划,发挥齐抓共管合力。深化改革、对标世界一流等重点工作有序衔接、相互促进,与“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融合推进,保障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二)注重标本兼治,全力打赢亏损治理“攻坚战”

亏损治理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任务,也是提质增效工作的重中之重,形势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要牢固树立“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终将消灭企业”“扭亏减亏也是增效”“养人不养亏损企业”理念,按照“四个一批”原则,“一企一策”明确治理方案目标。要巩固重点业务领域扭亏治亏成果,以业务归核化为路径,推动业务链、价值链、市场链延伸拓展,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实现本质扭亏。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重点难点,把亏损企业治标和治本统一起来,为完成治理目标拓展空间、创造条件。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完善配套措施,全力以赴推动亏损企业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三)坚持多措并举,全力完成效益效率“硬指标”

要扎实推进以油气勘探开发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坚持产量与效益并重,避免“要效益就没有产量、要产量就没有效益”,全方位控投降本提效,大力提升勘探开发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完善“事前算赢”预算管理体系,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决禁止编制缺口预算。立足效益提升专项工作,将部分预算指标管理下移,建立以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实行完全成本考核,推动油气生产单位完全成本硬下降、市场开发单位经营质量实质性提升、亏损单位扭亏为盈、盈利单位持续向好。要加强对宏观形势、市场走势和油价趋势的分析研判,持续强化投资回报意识、正向现金流意识,实施“效益倒逼”机制,新建产能要确保实现对降成本、提效益、增加SEC储量的正向拉动。建立现金流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重点单位现金流评测与分析,杜绝借钱过日子思想,完善有偿使用资金机制,带动各项业务增强“造血”功能。持续资金紧平衡管理,除刚性保障、非常规资源开发资金外,推行“无流入勿支出”,压缩一切非必要支出,举全力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

(四)加强管控、夯实基础,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紧密结合形势变化,立足抓基层、打基础、防风险、强管控,全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一是疫情防控精准有力。坚持把员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战时状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格实行基层站队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重点人员隔离报备规定,严格采取消毒、测温、分餐、戴口罩、倒班轮换、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有力保障抗疫物资的生产与供应,建立海外分级分区防控机制,确保了疫情防控与油气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二是安全环保全面加强。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开展“四查”活动,全面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化履职能力考评,突出重点领域整治,严肃事故问责追责,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大力推动生活污水处理、热电机组减排、含油污泥治理、绿色施工作业。

(五)以增强活力为核心,深化改革攻坚,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把握重大政策窗口期,深入落实改革实施方案,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强力推进改革攻坚,破除各种藩篱桎梏。一是推进改革。加大试点单位工作力度,总结经验,配套机制,完善提升,在油气单位全面铺开,带动服务单位加快跟进改革,初步构建油气业务突出、服务业务高效、管理架构扁平、经营机制灵活、质量效益提升的“油公司”模式。二是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坚持发展共赢、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出台内部市场化运行管理办法,严格甲乙方关系,规范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以更大力度市场化,推进更高水平一体化,有效促进油气产业链整体高效协同发展。三是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去行政化”的评价机制,推行企业和领导人员分级分类管理,扩大任期制试点,年度考核定薪酬、任期考核定去留。构建通畅灵活的用工机制,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制定人员内部调剂、外部输出考核政策,强化人力资源挖潜。健全市场化的分配机制,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行差异化薪酬精准激励,进一步强化业绩贡献导向。四是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强化机关政策制定、监督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制定出台差异化管控模式下的授权管理清单,推动建立定位明确、界面清晰、责权统一、协调运转的高效管控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激发活力动力。五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对厂办大集体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业务实施“混改”,打造一批产权多元、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效主体。同时,坚持改革与管理双深化、双促进,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四位一体”岗位责任制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不断减少、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科技的高速更迭都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大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新常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软硬实力,通过不断挖掘内生动力,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增加企业科技等高附加值,从而增加运行效率、效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提质效益管理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