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2021-11-23 06:21苏州市吴中区乡镇审计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5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审计工作指标

邢 霞 苏州市吴中区乡镇审计服务中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家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可以发现,同国外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才将财政资金审计的相关制度和经济效益向内部进行拓展,提出了要以财务收支审计的真实可靠、合乎规定为基础,进而追求更高水平的经济型目标。且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绩效审计意识才慢慢地觉醒,相关政府部门对于项目评估等研究工作重视起来。相关法律也对此予以了明确规定,2006年《审计法》修订后,明确提出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进而各级人大常委会也开始对绩效审计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我国财政绩效审计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也开始朝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直至目前,我国也已经颁布了《审计法》和《预算法》,这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整体管理予以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要求,并通过法律的确立来确保财政审计绩效工作开展的全面性。然而,在实际的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上来看,普遍注重的财务收支审计,对于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却不够深入,进而难以达到全覆盖的审计工作。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展开,使得审计工作面向范围更加广泛,财务领域和非财务领域均得到了重视。例如在开展住房保障性绩效审计工作时,虽然重要的指标是经济效益,但是与此相对应的环境资源影响度、社会满意度等诸如此类的非财务指标也同样不可忽视。虽然我国财政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已经与时俱进做出了改革,但是受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普遍的审计工作都更加注重财务领域。例如针对项目管理、政策执行等非财务领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诸如此类的非财务工作效率受到不利影响[1]。

(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效率较低

当前时代,我国经济水平已经有了更高突破,进而导致我国财政资金的收支途径也得到了拓展延伸,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相关操作也更加精细化、具体化。并且,相关法律法规也的出台也对其予以了约束。2011年,江苏省就针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制定了《绩效审计指南》其中明确的对不同项目的绩效审计操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同时也囊括了相关部部门专项资金、部门预算支出、政府投资等各个方面的绩效审计操作要求。但是认真分析可以发现,绩效审计操作指南虽然有明确相关步骤,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导致在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时效率不高。

(三)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没有做到全覆盖

由于当前时代我国财政资金的收支途径不断的拓展延伸,使得实际工作中所面向的审计对象繁多,且范围广。例如在对财政扶贫工作进行审计时,所面向的地点较为分布,以此导致审计成本颇高,从而很难达到全覆盖审计。并且数据类型五花八门,而且较为混乱,毫无章法,若是人工记录就会很容易由于人为失误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准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数据环境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冲击

(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对象拓展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的提升,发展结构日益优化升级,国家财政资金相应的分配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项目投资方也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增多。这样的形势下,国家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对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充,例如当前时代下以高科技术为主要研发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同时它也大大解决了社会就业难等问题。新兴企业发展初期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较多,同时也没有相关资产贷款抵押,相关政府就会对其予以风险类投资予以财政资金的支持。诸如此类,各种项目不断开发下,政府财政资金的投资项目也日益增多,进而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也成比例的上涨[2]。此外,传统审计工作对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数据和会计资料进行研究。然而,在当前大数据的冲击下,开始以绩效审计为目标,将被审计单位的整体预算情况都深入性的展开审计工作,将财政资金的实际效用发挥至最大,从而产生更高效益。因而,审计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所面对的数据也从单纯的财务会计数据拓展成一切审计可利用信息。

(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覆盖面拓宽

近些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部门积累的历史财务数据已经到了“海量”的地步,面对如此甚多的数据时,若是依然沿用过去审计工作的抽样方式,样本量数量相比而言也是不小的数目,审计工作的整体效率也必然会大打折扣。此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目标不同于其他审计目标,它更加倾向于绩效目标的达成率、成本、利润等作为审计依据,以此才能够为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政策疏漏提供重要指导和支持。但是传统绩效审计很难达到全覆盖,大数据的到来就大大弥补了这个缺点,它不仅能够对绩效审计工作全覆盖,同时它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并自动识别分类、归档。此外,它还能够利用SPSS、Oracle等先进数据分析软件予以全面分析,同时自动构造可视化模型,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能够更加一目了然的发现问题,并科学合理的做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相关决策报告。

三、大数据环境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丰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内容,依托大数据建立数据库

传统财政资金审计工作,整体审计工作开展规模小,形式单一、不够全面。近些年,信息化发展起步,财政资金审计工作也开始引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互联网尚不成熟,使得财政资金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高效实现数据共享,数据采集过程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昂。审计工作开展时仅仅是对有效数据予以相关财务收支上真实性情况进行展开,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在大数据的冲击下,审计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它能够透过国家审计平台高效实现数据共享。相关地方政府也纷纷建设了符合地方特性的数据平台,随着平台不断的开发升级,平台数据的存储也愈发的丰富。并且地方审计平台能够实现跨部门、跨机构的进行数据采集,从而对绩效审计工作的相关依据予以补充。通过信息化平台将绩效审计数据的高度整合,不仅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立足于全方位角度,对相关工作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审计数据资源的利用率[3]。

(二)加强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意识,依托大数据建模

传统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之所以不够高效的原因,就是因为整个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予以约束,整个过程都是以实际审计结果为指导方向,对于数据的分析也局限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全可以依托先进技术对整个审计过程建模,对各种数据予以精准全面的分析,不再局限于因果性。建模也立足财政资金“5E”指标要求,从而对难以量化的指标定性分析相关风险。5E的指标要求是基于3E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再增加环保性、公平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立足于这5E指标要求,从而确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效果类指标、效益率指标、预算类指标、公平类指标以及环保类指标等等。

(三)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全过程可控,依托大数据动态跟踪

大数据时代到来,为原本各自独立的政府审计工作打破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高效实现了各部门与绩效审计工作的数据交流,与此同时也为审计部门拓宽了被审计部门数据的获取通道。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模式下,审计工作也由传统的现场审计转换为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对整体项目的绩效审计工作开展,实行了全面动态跟踪模式的全过程审计,从而确保审计全过程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升级,依托大数据动提高分析力

传统审计工作的开展,大多数都是随机抽样,过于依赖样本的随机性,这样就会导致审计结果会产生误差。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的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范围从抽样性拓展到了全量性,这样的方式大大避免了抽样数据所带来的片面性进而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的情况。这样范围更广阔的审计工作,就会对各种表面上的、潜在的问题都予以精准定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控制能力。并且,在财政资金审计工作中的一些财务报表、预算分析、经营数据等信息都会自动上传至云端数据信息平台,再利用Hadoop架构,运用MapReduce模型,对于一些无效信息进行“云清洗”,从而对核心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整体的数据分析能力[4]。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环境下,国家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得以更加高效的展开,完全不再复往日般的传统绩效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抽样审计所带来的审计报告不全面、审计信息不科学的情况。它巧妙地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数据库,扩大了绩效审计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促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科学的展开。同时,它由传统的现场审计转换为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全面动态跟踪模式的全过程审计体系。大数据时代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审计事业,提升整体审计效率,为国家的正常发展运行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审计工作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最新引用指标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