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

2021-11-24 00:51
办公室业务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城建用户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音频、视频等基于所有载体而存在的相关材料,即为城建档案。其作用在于,整体协调城市建设,使城市功能更加全面,期盼城市居民获得全新的生活体验。在物联网通信模式下,城建档案的知识需要高度集成化,终极目标是为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一、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的作用简析

(一)城市发展与管理。城市并非凭空出现,其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耗费了数代甚至数十代城市建设者和城市居民的心血。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较为原始的构建思路、技术工艺必然被逐渐淘汰,而城市文明究竟按照何种形式予以保留,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在岁月变迁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并处理古今城市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绕过的重点问题。如古代城市的“老城墙”,虽然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兴衰,足可称之为“文明瑰宝”,但时至今日,其使用寿命和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尽管得到了修缮,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徒有其表”,无法再现历史原貌,故如何处理一直存在争议。

(二)政府部门的决策管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现代科学文明及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逐渐形成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及必要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后,必然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人们对古城墙的“执念”本质上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缺乏实物的情况下,外部文明不予承认;其二,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如果实物不存,则“历史记忆”将会逐渐减弱,最终导致文明断档。面对此种情况,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将一些已经进入“风烛残年”的“远古建筑”,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予以记录,并将“残檐断壁”保存在博物馆内,如此一来,无论经历多少年,相关信息依然留存,而随着3D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观看“影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朴的气息。若要实现上述需求,必须形成完善的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充分收集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从而为具备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使多种城市建设的文化“有迹可循”。比如西安市留存至今的古代城墙,已经成为地区文化的象征。在充分保留其历史面貌的同时,如何与现代城市整体设计规划相契合,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运用城建档案,找到可行性方案。

二、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构建存在的问题

以现代智能化视角看待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构建过程,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与城建档案有关的知识组织构成不甚合理,相关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必然有所区分。相比之下,新城区建设稍显简单,在确定总投资的前提下,多项工程均可以按照工程量清单造价模式,对使用的技术、设备、材料、人力资源支出等“明码标价”,结合BIM虚拟模型技术,短时间内即可得出城区建造完毕时的整体形象。对其中所有知识信息予以收集并归档处理后,即可形成较为完整的档案。但老城区改造面临更大的“成本计算”问题,即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部循环功能“孰先孰后”。如果大刀阔斧地改革,内外共同提升,不仅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进展,还会影响大量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果采用“拖延”的方式,始终纠结于表层问题,则城建档案收集的有关数据必然无法延伸。无论是用户对于城建档案特定数据的需求,还是城市居民对现代智能化生活的要求,都会受到极大制约。

第二,城建档案知识组织构成不合理,直接导致服务渠道狭窄,使用户与城市整体的“对接”出现问题。自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普及以后,基于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搜索目标信息。但此种“方便”的模式并未体现在城建档案知识服务体系中。比如江苏省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国家地震局开展“地震预测预防与对策”编制项目。总体来说,该项目从设计规划开始,到实际编制过程,再到最后的项目结算审核,总计从该市城建档案馆调阅273个工程档案共1268卷;期间拍摄的工程竣工图纸超过2万张,前后耗时近4个月。尽管编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辛苦,但由于管理机制、档案调集过程存在缺陷,导致原计划耗时数天的档案查阅时间增加至数十天,大幅度降低了工作效率。故构建合理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尤为必要。

三、提升档案数据资源知识集成服务水平的方法

(一)围绕基础数据,建立完善的集成化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的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知识集成化管理服务体系,需要围绕各项基础数据,形成以下四个功能各异的“模块”:1.档案信息收集。该模块的核心作用在于收集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小到主干道路况、大到城区整体项目,均应一字不差地予以记录,经过整理后,将核心内容显示在信息传播平台中,方便用户搜索。2.档案检索功能。档案存在的意义在于,方便有需求的用户及时查找并针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调整相应计划。比如上文提到的某市南二环桥梁建设工程,导致轻轨电车始发站变更事件,尽管该市城建档案中予以明确记载,但城市居民无法在城市便民服务平台中查找到有关信息,使档案的作用大打折扣。此外,部分门户网站常年占据头版头条、醒目位置的信息,其内容多与居民诉求契合度较低,使用户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检索”“查找”过程。因此,智能化、便利性的档案检索功能必须具备。3.反馈交互功能。城建档案的收集与应用,并非单相的信息传递,而是应该充分吸纳来自社会各界的建议后,使有关内容逐渐完善。比如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影响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几乎涉及城市正常运行的所有系统。如果市政管理部门在规划新项目时,充分运用城建档案,并围绕核心问题,全方位收集城市居民的意见,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质量。基于此,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知识集成化管理服务系统中,必须设置反馈交互系统,针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诸多问题,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征求意见,找到政府管理部门与城市居民之间,针对特定问题的“平衡点”。4.基于BIM模型、北斗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数据监控及传输功能。城市居民是城市规划、发展、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城市的“主人”,只有发挥“主人翁”精神,切实参与,城市发展才能朝着人们期望的方向不断前行。因此,所谓“可视化”,其本质在于让城市居民对照城建档案,监督城市建设水平。

(二)确立服务意识,基于客户诉求开展所有业务。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的另一项重点在于“服务”。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管理均由政府部门主导,尽管在行政层面,城市居民位于“基层”,但政府机构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明确服务意识,基于客户诉求开展所有业务,是一种必须深植于思想深处的核心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也都可以转化为数据。谁能率先分析出潜藏在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谁就可能引领时代潮流。在新时代,城市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无论是城市整体管理运营模式,还是有助于城市发展的新型规划设计理念,往往在不经意间,脱胎于某个极为普通的常规项目。故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要求在合理框架下,以用户为中心,特别是在管理城建档案数据与组织档案知识单元时,应该充分尊重用户需求,以之为导向,尽可能使用户满意,从而使城建档案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更加注重对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全面思考用户反馈意见中的合理之处,最终形成全新的服务模式。

(三)大数据分析结合高效率管理,逐渐拓宽服务渠道。部分城市的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尚处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阶段,无论是技术设备支持,还是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比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依然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固然存在国家政策扶持、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的因素,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诸多科学、合理的理论思想,值得其他地区学习。但现实情况是,部分相对落后的城市,长时间处于“等待”状态,缺乏自主提升的意愿。因此,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分析”结合高效率的管理,是拓宽服务渠道的前提。如杭州市,围绕西湖景区历年来的翻修档案,进行充分研究后,将西湖周边的大量区域全部改建成“康庄大道”,便于大批量接待外来游客。与此同时,西湖景区的收费较低,带动了周边住宿业和餐饮业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将大数据分析结合高效率管理的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构建城建档案知识集成服务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BIM虚拟建筑信息模型等智能化软件,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地理信息系统(GIS),同时完成对建筑大框架、细节设置、整体形象的把控,并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在短时间内予以调整,从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效率。此种模式遵循的核心思路在于,围绕知识经济,形成特色的城建档案服务体系,能够有效避免多种问题。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城建用户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Apply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of vocational colleges
城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
保证城建档案完整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