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探析①

2021-11-24 13:05张兰李红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人格运动员

张兰 李红霞

(1.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 新疆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立德树人是国家育人之本,人格教育是实现育人之本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由此可见,人格教育步入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群体中的特殊成员,身心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此阶段是他们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运动员受学习、训练、比赛影响,身心承受“现实压力”远远超过“生理压力”极限,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涨,价值取向迷茫、信仰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等心理疾病不断涌现。健康人格教育缺失,给青少年运动员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体育教育者应首当其冲担起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教育使命,探索健康人格教育有效途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实现体育强国之梦,是历史赋予体育教育者的使命。

1 人格

1.1 健康人格概念

人格是一个由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层面构成的综合性概念,是个体在对自我理想目标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是性格、习惯、能力的总和,也是道德情操、思想觉悟、实践意识等潜在能力的显现[2]。简单说,人格是和人的意志、性格、精神、信念、习惯一脉相连,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一个人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品质、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

健康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这4个方面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是健康的、积极的、正向的[3]。健康人格应包括一个人“德、智、美、体、劳”等方面良好的特征,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个体表现不偏离正常轨道,呈现出健康和谐发展态势。健康人格一般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能清晰认识自己。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能清晰认识到自己位置和角色,同时能以自尊、自信、自强的状态扮演好角色,这就是健康人格的表现。其次,具有平和的内心世界。人格健康的人往往表现出心态平和,做事不急不躁,能够调控好自己的各种情绪,以社会原则和基本要求为标准来准确剖析和评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性格品质上表现出是非分明,心胸开阔,努力拼搏。最后,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正面和非正面人际交往对人们的影响不可小视。人格健康的人和身边同事、朋友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对方感觉到肯定和积极回应。而人格不健康的人则欠缺友情滋养,不能准确对待和解决一些繁琐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自身生活质量,阻碍自身发展。

1.2 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的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在青少年阶段加强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健康人格培养是身心发展的需要。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发育处于不平衡状态,智力、心理发育不成熟,在受外界环境影响下,处理身心发展变化时体现出能力不足,心理上难以接受现实,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矛盾与困难时,希望得到理解与帮助。其次,健康人格培养有利于顺利完成学业。青少年运动员相对于基础段学生学业和训练任务繁重,长时间脑力与体力交替性劳动,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学训矛盾被激化,使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保持愉快心情和乐观心态来应付繁重学业与枯燥训练生活,还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人际关系协调,顺利完成学业。再次,健康人格培养是体教结合的要求。体育、教育结合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树立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体教结合更有助于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成四有新人,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最后,健康人格培养是运动成绩提升的基础。运动成绩提升不仅需要扎实的训练功底,还需要健康人格作为基石。健康人格可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准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及时排除在学习、训练、生活中遇到的绊脚石与不良因素,保持自我,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塑造更加坚实的意志品质为运动成绩突破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

2 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青少年运动员自身健康人格养成意识淡薄

人格教育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青少年运动员长时间进行单一、枯燥的训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知道很少。直接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意识淡薄,导致人格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有的过度竞争,缺少合作意识。在训练、生活中偏爱个人奋斗,“孤军奋战”虽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缺少与他人合作,个人能力拓展及人际关系协调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在“光环”庇护下,只重视比赛成绩,忽视与队友协作;有的自居意识强。全局观淡漠,对集体利益、班级荣誉漠不关心,在碰“钉子”时表现出自暴自弃,出现道德失衡,使人格发展受阻;有的缺乏诚信意识。受“唯运动成绩”影响,忽视文化课学习,考试作弊、代考、替考现象频频出现,其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认为诚信品质培养是落伍表现;有的意志品质薄弱,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家庭条件优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对社会认识不清,耐挫能力差,遇到困难退缩不前,发生矛盾时常常处于不知所措状态。由此可见,青少年运动员由于自身健康人格养成意识淡薄,忽视健康人格正向影响,使自己在训练、学习、生活中处处碰壁,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

2.2 健康人格教育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合力

在传统青少年运动员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其中文化基础课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做了具体要求,但学校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轻文重专”的思想导致专项教育占据首要位置,青少年运动员人格教育主要由教练员负责,教练员受“唯成绩论”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忽视青少年运动员人格、身心等素质养成教育,课堂育人功能潜力尚未充分开发,由此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在专项课中长期未被重视,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格素质教育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但与此同时,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又提高了青少年运动员人格素养的要求,从而使青少运动员人格素养与运动成绩出现不和谐的音符。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教育在两大课程模块中未能整合课程资源,形成合力,严重制约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

2.3 教育者不良人格造成青少年运动员人格障碍

在自身发展与外界环境影响下,形成人格良莠不齐的施教队伍,其中教育者不良的人格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首先,教育者不健康人格直接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伤害。有关教师者奸淫、猥亵、伤害青少年运动员等犯罪极端案件频频发生,在社会中引起剧烈反响。极大地损害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理健康发展与生理发育。其次,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青少年运动员心理伤害极大。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者不懂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状况不能做到“一口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教育者以体罚、训斥代替正面教育。最后,教育者不健康心理问题影响教学行为,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形成。

3 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路径

3.1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建构意识

健康人格教育是心灵与品格的塑造,青少年运动员只有具有了自我建构健康人格的精确需求和强烈意愿,同时能积极寻找自身人格发展中的不足,主动探寻高效方法来攻克人格的弱点,教育者的指导与教育才能行之有效。所以,教育者应设法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建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人格形成是靠个体意识主动建构的结果。教育者从教过程中要指导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行之有效的自我建构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可以督促青少年运动员严格解剖自我,选择有效方法去攻克自身人格弱点,可以通过撰写日记、周记形式进行自我解剖人格发展中的弱点,提出自我改造具体措施。其次,指导青少年运动员根据自身人格不足的实际需求选用激励性座右铭督促自己及时纠正不良人格。最后,青少年运动员可以结合自身弱点,有选择地投身实践活动,锻炼健康人格的养成。健康人格塑造,实质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结构“重组”过程。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构建意识,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坚强面对“内我”,学会做“心灵巨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远大理想与信念。

3.2 “学训”合力促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

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运动队和班级是开展健康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健康人格培养与知识、训练、比赛缺一不可。知识是塑造青少年运动员人格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青少年运动员人格教育才能得落到实处。学校要发挥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两大课程体系的作用。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整合,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第一,文化基础课是健康人格形成的理论依据。在文化基础课开展健康人格教育,让青少年运动员找到心理支点。例如,在心理健康课中,教师根据青少年运动员体育专项设计课程,利用课堂收集、整理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变化,通过心理学分析及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人格发展障碍,利用心理学疏导策略使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得到“排障”,为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养成创造心理沃土;在德育课中,教师应注重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角色的体验,通过与人合作,学会感知集体力量,提升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帮助他人学会感恩,通过困难设置提高耐挫力。第二,专业课程是健康人格实践“战场”。教练员针对青少年运动员意志力差、任性、性格偏执等人格问题,要完善专业课具体操作方法,形成不同年龄段健康人格发展的目标与教学实施方法。摒弃“唯运动成绩论”观念,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教育、兴趣爱好培养和人际交往方面引导,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形成。例如,田径训练时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球类教学中培养团结协作、不畏进取精神,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同时,教练员要做运动员“心理窗户”,抓住青少年运动员敏感话题,巧妙引导,让他们在感情与心灵上受到触动。通过教师和教练员有效嵌入到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训练、生活中,准确捕捉青少年运动员人格动态,“学训”齐抓共进,双管齐下,是青少年运动员清除健康人格培养障碍的“及时雨”。

3.3 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树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榜样

教师和教练员是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教育的施教者,他们的人格修养对青少年运动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格高尚的教育者对青少年运动员有积极的感染力,对健康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陶行知先生对人格教育尤为重视,他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4]。由此可见,要成为青少年运动员灵魂的工程师,学校应将提升教师健康人格魅力作为基础,引导教师重新审视教书育人真谛。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育者学习相关法律,依据法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杜绝教育者不良人格行为发生。其次,学校开展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人格自查。对人格出现问题的教育者积极采取相关干预,引导教育者树立健康人格及“自育”意识。最后,开展全校人格健康培训,让教育者从理论层面科学、准确地认识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并掌握有效引导策略。教育者人格魅力是青少年运动员强大的精神支柱,他们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言传身教,教育者要“严爱”适度,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品、学识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人格。只有青少年运动员拥有健康人格,才能在成长路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随着体教结合进一步深化,健康人格教育对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具有深远意义,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提升自我整合力与社会竞争力,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无疑能为我国体育发展输送大量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为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人格运动员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品读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