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组织与社区戒毒康复创新

2021-11-26 09:13雷海波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201400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戒毒篆刻

文/雷海波(上海商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 201400)

2003 年,上海开始了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的探索,该项工作历经十余年发展,日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2015 年,国家禁毒委员会制定《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 年)》,大力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社会化戒毒康复工程,全面提升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2017 年,国家禁毒办等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不断完善毒品问题的治理体系,大力发展禁毒社会工作队伍,持续提升禁毒工作的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实践层面亦逐渐发展出多元社区戒毒康复模式,诸如社会工作视域下的同伴教育模式①费梅苹:《司法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与反思——以上海社区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项目为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4 年第2 期。、家庭为本的戒毒社会工作模式①沈黎:《支持与应对:家庭为本的青少年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9 年第3 期。、“所社衔接”的综合干预模式②赵芳:《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 年第5 期。、以美沙酮门诊为中心的“综合健康医疗模式”等③李晓凤、马瑞民:《我国戒毒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及实务运作模式初探》,《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 第5 期。。不少学者从生态系统理论④侯荣庭:《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社区戒毒》,《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4 期。、信任关系论视野⑤潘绥铭、侯荣庭、高培英:《信任重建与社区再融入:社区戒毒长效机制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3 期。、需求治理视角⑥张昱、胡鹏:《需求治理视角下吸毒人员社区康复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抗逆力视角⑦张丽芬:《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15 年第5 期。、多元整合理论视角⑧韩丹:《多元整合视野下的社区戒毒模式——一项基于江苏南京的实证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 年第4 期。等方面对社区戒毒康复模式进行了考察分析。总体而言,既有研究比较多地强调社会工作者的直接干预方法和间接的资源链接或资源整合,较少探讨这一烙印群体的主体性、组织赋能尤其是艺术赋能。近年来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实践中已有艺术形式介入的服务探索,不过此类艺术介入多出于艺术治疗的动机或本意,而非艺术赋能的自觉。本文试以笔者长期扎根研究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艺术自组织“兮望印社”为例,旨在探讨艺术自组织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作用原理和风险治理。

一、主体性视角下社区戒毒康复自组织个案

戒毒康复人员的自我戒毒意愿直接影响到社区戒毒康复的效果。如何激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康复意愿及主体性,是禁毒社会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理论上,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即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以及其他主体的关系中所显示出的自觉能动性,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主体性内涵包括存在维度、主体意识和客观行动三个互依互存的层面,主体存在是主体性的前提,是生成主体意识和践行客观行动的基础。作为存在的主体,也只有生成了主体意识,获得了主体权能并积极自主地作用于客体,才具备真正的主体性。⑨龚志文、刘太刚:《论主体性的维度及成长进路》,《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2 期。2008 年年初,专事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服务的上海Z 机构本着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基于社区戒毒康复对象主体性增进的视角,开始探索艺术辅助戒毒康复模式。有着篆刻艺术特长的禁毒社会工作者老陈在社区服务点为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对象开启篆刻艺术辅导班,成立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艺术自组织——兮望印社,摸索篆刻艺术疗法,取得了良好的辅助戒毒康复效果,在行业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禁毒社会工作的奇葩和社区戒毒康复的重要创新⑩彭善民:《篆刻艺术小组:戒毒社会工作本土创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7 期。。兮望印社是由参加完首期篆刻艺术康复辅导班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发起成立的自组织,也是上海首个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组建的艺术团体。该艺术自组织旨在通过篆刻艺术学习,增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毒与康复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艺术调适心理,充实业余时间,促使服务对象自强自立,用自己学习到的谋生技能,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回报社会。

兮望印社按社员共商议定的章程进行管理,即在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开展印社工作。印社章程中规定,印社原则上每个月开展一次活动,一般安排在月末,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交流、探讨和切磋篆刻艺术,提高会员的篆刻艺术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区、市和国内外艺术比赛,为印社增光;三是经常组织社员走出去,参加各种艺术展览,提高会员的艺术欣赏力;四是经常到市、区兄弟印社进行交流和探讨;五是帮助优秀印社会员举办篆刻个人作品研讨会。兮望印社聘请社会上有影响的书画家担任名誉社长,聘请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和街道综治领导担任印社顾问。会员方面,凡是街道辖区的服务对象,只要喜欢篆刻艺术,愿意遵守印社章程,经身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正副社长及秘书长同意,均可入社。印社经费主要来自社工站和街道拨款、会员刻印所筹捐款、个人和团体捐款等,经费由专人保管。①雷海波:《烙印群体的社区营造:以篆刻戒毒共同体为例》,《都市文化研究》(第21 辑),上海三联书店,2019 年。

兮望印社的成立,标志着社区戒毒康复对象有了自己的组织,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组织形式,区别于禁毒社会工作中一般的小组工作形式,是小组工作的进化,更有助于互助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小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常充当了教育者和引导者等重要角色,而在自组织中,更加彰显了服务对象的主体性。理论上,自组织建立在群体内部的利益诉求基础之上,能更好地表达所属群体的利益诉求;自组织因其内部成员的同质性和同理心,在服务传递方面优势明显,能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自组织提供了社会群体组织化的场域,通过组织运作、资源获取、内部关系协调,组织成员进而拥有更多接触社会、突破自我的机会。②葛忠明:《社会自组织研究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东岳论丛》2016 年第7 期。社区戒毒康复的篆刻艺术自组织在实际的运行中,发挥了自组织的上述功能,产生了显著功效:

其一,戒毒康复成效明显。参与篆刻艺术自组织的服务对象,就业率和戒断率不断提升,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执行率均为100%,总体复吸率控制在10%以内,就业比率高达91%。其二,篆刻艺术能力快速提升。十余年来印社学员刻制印章5 千多方,印社多次组织社员参加全国乃至国际书画篆刻大赛,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20 余人次。印社学员的不少作品还刊登在《新民晚报》《书画报》《禁毒周刊》上,部分优秀社员因篆刻艺术造诣而被区级书画协会吸纳为个人会员。其三,主体性增进。人的主体性涉及人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吸戒毒者的公共形象往往是被救助者、受惩戒者、行为缺乏理性者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自从成为篆刻艺术自组织一分子之后变得自信,提高了自尊。诚如社员阿鸣所言:“我常常捧着大红的优秀学员证书和兮望印社副社长的聘书感慨万分,过去我得到最多的是强制隔离戒毒的通知和证明,听到的都是些指责的话语,受到的都是歧视的眼光。而如今,我听到了街道领导和社工站工作人员对我的夸奖和鼓励,得到了周围朋友友好和赞许的眼光,我的心里也充满着晴朗和阳光”。其四,社会影响。兮望印社开创了篆刻艺术辅助戒毒康复的先河,成为国内禁毒社会工作的创新标杆,广受政府与社会好评。2009 年,兮望印社代表向出席“万国禁烟会”百年纪念大会的各国代表,展示了“万国禁烟会百年纪念”内容的印章,受到代表们的热烈好评。兮望印社所在的社区被评为“上海市禁毒工作示范社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

二、群体动力与审美救赎:艺术自组织赋能的机制分析

篆刻艺术自组织上述效果及影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艺术赋能与主体性增进,而艺术赋能的作用机制集中体现为艺术自组织的群体动力与审美救赎能量。

(一)群体动力:激励、监督、互助及联结

群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动力,群体的本质就是成员之间由共同目标所产生的相互依存关系。其相互依存关系有三种形式:积极的相互依存,即合作关系;消极的相互依存,即竞争关系;没有相互依存,即个人指向。①[法]让·梅松纳夫:《群体动力学》,殷世才、孙兆通译,商务印书馆,1997 年,第19 页。兮望印社作为艺术戒毒康复人员自组织,其群体动力机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自组织激励。兮望印社社员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学习篆刻的起点相同,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人员也不多,同在印社,相互的比较和竞争非常具体明确,更容易激发出激励的功能。有如社员阿孙所感:“我现在的目标就是要超过印社的第二把刀——那个得银奖的,第一把刀是得金奖的,我不敢追,我感觉是没法超过的,第一把刀练的时间比我长很多,确实刻得很好。我现在一下班就刻,每天都会在家里刻,他们毕竟是刻了两三年才获奖的。”禁毒社工在篆刻艺术自组织运行过程中的角色之一是充当观察者和评论员。有着多年篆刻研习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老陈每次对社员的篆刻作品都要进行公开的专业点评,并在点评作品好坏的时候,还会与社员的投入或用功程度联系起来,让学员觉得只要努力就存在提升自己和超越别人的空间。当场公开的专业点评为何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个中原因之一是,被污名化和常被社会排斥的戒毒康复人员平日受到的专业认可稀少,因此很重视专业评价,另外也是源于社员较强的好胜心和面子感。篆刻自组织赋予社员以社长、副社长、秘书长等新的身份,亦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带来了新的身份认同和角色激励。

其二,自组织监督。社区戒毒康复是在开放的社区环境中进行的,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服务对象自身的态度和决心②姚建龙:《禁毒法与我国禁毒体系之重构——风险预估与对策建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 年第2 期。。兮望印社自组织提供了一个相对敞开的监视环境。学员有没有经常到篆刻社区这一特定空间来报到或参加活动,有无毒品的偶吸行为,自组织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比较准确的识别和判断。有时作为曾经吸毒的社员比禁毒社会工作者对社员中有没有复吸的发生更敏感。一定程度上,熟人也是一种理想的监督机制。篆刻艺术自组织作为服务对象特有的社会空间,也是在城市社区开放空间里的一个隐形的监控器。

其三,自组织互助。学会依赖人,而不是依赖物品,是戒瘾的有效方式之一。①[美]弗雷德里克·沃尔夫顿、苏珊·夏皮罗:《戒瘾——成瘾治疗的案例分析与自助指南》,苏文亮、管琳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年,第79 页。对吸毒者的吸毒行为的矫治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毒者个体的再社会化过程。社会控制论认为,群体可以提供社会化的基础,可以成为社会变化的推动力,群体可以给成员一种存在感或归属感,群体也可以为集体认同的发展提供帮助。②[美]詹姆斯·克里斯:《社会控制》,纳雪沙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年,第48 页。在兮望印社篆刻自组织里,朋辈之间的交流指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非正规的培训机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身处篆刻艺术赋能自组织,强化了社会交往规范的练习与养成,在非正式规范里,也逐渐增强了信任。

其四,自组织的社会联结。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制度排斥与社会接纳的问题③林少真:《制度排斥与社会接纳: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与出路》,《贵州社会科学》2015 年第5 期。,诸多负面的标签,形成对戒毒者的刻板印象,使其被隔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及被边缘化,一定程度上,这些排斥加重了吸毒者的成瘾性。自组织有利于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联结。兮望印社自组织给了服务对象新的身份,即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对象在违法犯罪者身份背后,新添了一个高雅传统艺术的研习者,甚至是篆刻高手或专家的身份,实现了从“罪人”“废人”向“能人”身份的转向。印社社员的身份提高了社区戒毒康复对象社会参与的信心,社员身份也给他们的社会参与带来了机会和方便。他们以印社社员的身份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可以自由尽情地参观西泠印社、美术馆、博物馆等,避免了个人外出受动态管理所致的不便或尴尬。随着兮望印社的发展,篆刻艺术自组织在社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社会各界人士到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参访和交流,进一步增加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联结。随着印社影响力的扩大,街道基层办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对他们刮目相看,也逐渐给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支持。

总体而言,单一的社区戒毒康复对象靠一己之力很难改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看法,自组织则凝聚了群体的力量,更有利于改变社会的看法,获得社会的承认。以兮望印社为核心的篆刻艺术自组织给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新的身份以及融入家庭和社会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主体性的回归则是其回归社会的根本。

(二)审美救赎:艺术空间的情绪释放与情感生产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和再现,具有审美救赎的功能。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论认为:艺术是解放被压抑的本能、打破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单向度性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异化、超越现实的心理和本能革命的重要途径。在现实原则支配下,人们受制于压抑的系统,而在艺术活动中,这种压抑则得到了解放。在审美形式中,艺术还表达了被压抑的解放形象的回归。①[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第105 页。艺术让生活变得易于承受,②Thomas E. Wartenberg:《什么是艺术》,李奉栖、张云、胥全文、吴瑜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87-90 页。③杨玲、李鹏程:《吸毒者回归社会的过程:归属与认同的剥夺》,《心理学探新》2007 年第2 期。艺术可谓个体赋能的理想途径。

有关研究表明,戒毒人员在情绪情感方面普遍具有强迫、抑郁、焦虑、情感缺失、偏执等特点,且在行为特质上缺少主见,精神世界空虚,贪图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等。吸毒者的自我认同程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者,尤其是多次复吸者,在回归社会之后,常常感到自我的分离,对“现实的我”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和憎恶感,尤其是面对生活挫折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脆弱、无能为力感③。对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来说,他们是受现实原则的宰制而相对压抑的群体,艺术审美则预示了社区戒毒康复对象在社会污名与社会排斥情境中突围的可能。

艺术以其细腻而温和的触角蔓延进人的心底,重塑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将封闭的心扉重新开启,以其独特而别致的语言搭建起一架与心灵沟通的桥梁。篆刻艺术本身是一种审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篆刻学习和钻研,不仅是作为一门独特技术的学习,更是一场审美学习和审美救赎的过程。一方面,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篆刻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方寸之间,思接千载,别有洞天,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既可以情感抒怀,又可以享受创作的愉悦。篆刻是一门静的艺术,特别强调专注。篆刻从设计到排版,再至镌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特别考验篆刻者的耐力和意志。篆刻者在篆刻过程中聚精会神,物我两忘,有利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忘记心瘾。另一方面,篆刻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具有较强的适切性。艺术赋能的艺术品种需要顾及作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经济承受力和学习能力。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尤其是经历过强制隔离戒毒的社区康复人员,通常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因吸毒而妻离子散,生活相对拮据,居住空间狭小等。篆刻需要的材料体积小,成本低,需要的物理空间不大,一刀一石即可。某种程度上,篆刻可以说是一种空间艺术,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的生产开端于身体的生产,身体是空间性的,空间也是身体性的,通过身体实践获得自我生产的丰富性之后,身体与空间占有之间的双重关系将会构筑出自我再生产的新身体空间。篆刻艺术突出身体在场,一刀一石一人很容易产生一种空间感。篆刻艺术的深厚底蕴给予篆刻自组织成员一种意想空间和审美空间,在方寸之间,身为烙印群体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情感得以激发和升华。

三、社区戒毒康复艺术自组织风险及包容性治理

现代社会的风险无处不在,通常而言,吸戒毒人群是高风险人群,吸戒毒人群的自组织更是风险高发地,艺术创作更是有可能刺激吸戒毒人群的毒品需求。与此同时,主体性理论表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性在发展中亦有可能遭遇过度主体性的困境,一个绝对意义上的主体会将其他一切都当作客体,甚至把他人当作等同于物的客体。这样极端的主体性会把人和社会推上绝境,其结果只能使人从根本上丧失主体性。①郭湛:《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2008 年第4 期。篆刻艺术自组织在提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主体性的同时,亦不乏产生过度主体性的风险。基于艺术自组织的潜在风险,禁毒社会工作机构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有效的应对。

(一)艺术自组织风险:感染、分化与依赖

其一,戒毒康复群体交叉感染风险。一般而言,戒毒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戒毒对象与吸毒人员的聚集,很容易造成立场不坚定、心瘾未除的戒毒对象复吸现象。戒毒对象之间的群聚也存在交叉感染、引发复吸的风险。从吸毒的发展趋势看,群吸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吸毒方式。从社区戒毒康复政策及其实务发展上看,均是尽量控制服务对象的聚集。作为国内最早的禁毒社会工作机构——Z 机构——而言,一开始在试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小组工作时,便遭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兮望印社自组织早期的篆刻康复辅导班也曾受到同样的怀疑。篆刻艺术自组织在创办之初并不否认戒毒群体之间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勇于直面其风险并进行选择性控制。篆刻艺术自组织的服务对象来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常是面向社区戒毒康复意愿较强的人员开放的,这样可以避免原本没有戒毒康复意愿的服务对象进入自组织中以增加其复吸风险。在篆刻艺术自组织内,尽管也明确了拒绝复吸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随着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发展,服务对象之间相互熟悉之后,的确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事实上也存在部分戒毒对象的偶吸现象。通常此类现象最容易出现在戒毒康复对象突然间有钱了,或有意外之喜,或有突发的重大失意,或者在重要的节假日时。

其二,自组织内部的分化与冲突。篆刻艺术自组织也是个复杂的小社会,在这个艺术自组织中,有领悟力强又勤于钻研而篆刻艺术成长快的,也有相对缺少潜质学得慢的,还有以学篆刻的名义进到印社自组织玩玩的。社会工作者曾将篆刻学员分成三个梯队,篆刻作品的好坏是艺术水平或能力的硬性象征,因此在这个以群体动力为基础的自组织内很自然地存在着等级和分化,并且这种等级和分化随着自组织的发展会更趋明显。等级也象征着身份或认同,这种不平等本身也暗藏了潜在的负性比较和冲突的因子。与此同时,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或篆刻艺术自组织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学习自组织或兴趣自组织,而且也是一个利益自组织。好的篆刻作品不仅可以获得荣誉,分配到更多的社区资源,而且可以进入市场获利。这进一步加大了学员之间的距离和分化,进而出现了拉帮结派的派系斗争。刻得好的部分学员在获得一些荣誉和实现一些价值之后,开始高高在上,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显得自负起来,部分刻得不好的开始心理失衡,甚至想方设法联合起来抵制和阻碍刻得好的学员。总的来说,篆刻艺术自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一直以来是存在的,既有社员与社会工作者的冲突,也有社员与社员之间的矛盾,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体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其三,自组织的依赖与保守。有如鲍曼所言,自组织是一种保障,自组织能够为人提供依恋。就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而言,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新的依恋。这种依恋的后果,有可能产生过度依赖,进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进一步社会化。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成为有影响力的戒毒品牌之后,受到多方关注,尤其是上级领导的重视,政府开始给予一定支持和更大期许,一定程度上政府提供的这种保障也束缚了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创新发展的自由。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社会工作者及业务主管部门因成名而变得保守:一方面,负责兮望印社运行监管的社会工作者和街镇及条线干部需要花不少时间接待各路参访者;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复吸风险,倾向于提高进入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门槛,压缩学员人数。兮望印社创始人老陈坦言,“兮望印社成名之后,受到领导的关注,我们的压力事实上更大了,现在比以前更担心社员中出事情了,一出事情就会砸了牌子。原来的同事好几次建议我见好就收,我也动摇过,但想想这个篆刻疗法还是有效的,对服务对象是有用的,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不过的确有时候觉得不如当年的那个闯劲了”。无疑,艺术自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相应的治理创新和积极变革。

(二)艺术自组织的包容性治理

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间基于立体治理网络的协同与合作、促进社会公平、容纳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发展为特征的包容性治理,是对现有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与传统上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式社会管理体制相比较,突出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性、过程的互动合作性、成果的利益共享性。①徐倩:《包容性治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江苏社会科学》2015 年第4 期。包容性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是以信任与合作秩序作为纽带的协作网络。对于社区戒毒康复这一特殊群体所形塑的艺术自组织来说,其如前所述的诸多问题和风险,需要以包容性治理方式来应对。具体的治理路径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其一,对自组织分化与冲突的积极理解。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冲突不仅是固有的,还是社会发展中有用的部分,是内在发展的动力机制。对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治理,不是否定和逃避组织内部存在的分化与冲突,而是需要正视和包容,将分化和冲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具体而言,需要洞悉艺术赋能戒毒康复自组织的机理,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辅之以相应的教育培训。所谓交叉感染、聚众滋事等风险不是完全能够杜绝的,但若施以专业社会工作手法,这些风险整体上还是可控的。兮望印社创始人老陈强调,“每次社会工作者都紧紧依靠绝大多数社员进行调整和干预。印社一开始便建章立制,制定了《兮望印社章程》,人手一份,碰到什么事情和矛盾,大家都需要按章程办事。对不遵守规则的,在印社中闹不团结的,都要淘汰出印社”。有时人们也是谈“毒”色变,对吸毒人员过于隔膜,对风险估计过高,过于害怕,进而阻碍了服务的开展。兮望印社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冲突的积极应对将自组织推向更高的发展和更完善的境地。

其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式治理。社区戒毒康复对象自身所存问题具有复杂性,非单纯的篆刻艺术所能应对,作为艺术赋能的兮望印社自组织的良性运转亦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式治理。兮望印社的成立系社会工作者引导和创新的结晶,是社会工作者将社区戒毒康复人群组织化的一种方法尝试。从兮望印社发展的历程上看,社会工作者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兮望印社墙上挂着的“帮教在服务中体现,康复在艺术中进行”的大幅标语,是该艺术戒毒康复社会工作实践点的真实写照。艺术赋能的戒毒康复自组织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型帮教和参与式治理。艺术赋能自组织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更有效地戒毒康复,因此艺术赋能自组织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醒和强化社员的戒毒康复使命,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复吸。篆刻艺术的成长只是其次,控制复吸才是艺术成长、社会联结的根本,是自组织的运行和治理务必坚持戒毒康复的初心。对于篆刻戒毒康复人员来说,尿检合格是衡量篆刻艺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是维系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基础。社会工作者在自组织体系中的顾问角色不是一个虚置的角色,也不是一个控制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

其三,艺术自组织的规范化能力建设。自组织是社会成员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协商和某种契约关系形成的组织,尽管没有法人组织那般正式,但其本身也是走向有序结构和自我适应的过程。为此,契约和规范是自组织的立身之本。吸毒人员多数是不愿被规范的、敢冒风险的人群,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与规范或控制相对应的事物。因此,对于一个艺术戒毒康复自组织来说,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自组织契约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艺术自组织需要进一步完善自组织体系,提高组员对章程或组织契约规范的决策参与程度,提高对自组织目标或使命的深入理解,明确社员的基本角色,经常性地定期举办组员间的沟通交流,不断研习和完善自组织章程,认真学习和遵守相应的法律政策规范。具体的自组织规范化建设指标也可以部分参考或借鉴当前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的规范化能力建设指标体系。

四、结语

总的来说,赋能是社会工作领域长期存在的理念,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被广泛应用。赋能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主体,个体赋能是具有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个体赋能是一种主体性重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是难以被社会和家庭接纳的烙印群体,自组织本身是一种难得的社会联结和社会资本再造,对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以兮望印社为依托的篆刻戒毒康复自组织的运作及其影响,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艺术审美和群体动力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个体赋能的重要意义。艺术自组织是艺术赋能的重要机制,其通过艺术的方式,激发了烙印群体自我改变的主体性,提升其能力,并通过艺术发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改变社会污名,促进社会接纳,以更好地回归社会。不过,由于组织本身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主体性过度亦会引发主体性流失和组织成员间的冲突,作为特殊人群的自组织,更是充满了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在场,引导自组织基于组织契约进行组织的治理和完善,以促成公共主体性或主体间性,从而使得艺术戒毒康复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兮望印社篆刻艺术戒毒自组织个案,不仅是社区戒毒康复领域篆刻艺术治疗功能的彰显,更是主体性视角下的艺术赋能实践,对创新增能视角下的社区戒毒康复模式有着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戒毒篆刻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戒毒康复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衔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篆刻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