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清除效果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11-26 03:43梁绍谭光琦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输尿管

梁绍,谭光琦

(宜春市新建医院普外科,江西 宜春 336000)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等,青壮年为高发人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1]。既往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钬激光碎石术最为常见,具有确切临床效果,但相关研究显示,钬激光碎石术结石清除率较低且会影响患者尿流动力学,不利于患者预后[2]。因此,亟需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清除效果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21±4.17)岁;单侧输尿管结石45 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结石直径1.35~4.28 cm,平均直径(2.84±0.97)cm。观察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29~63 岁,平均年龄(44.95±4.12)岁;单侧输尿管结石43 例,双侧输尿管结石7 例;结石直径1.33~4.15 cm,平均直径(2.81±0.93)c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泌尿系统X 片以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②结石位置位于第4腰椎以上;③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输尿管狭窄患者;③合并心、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碍;④治疗积极性不高。

1.3 方法

1.3.1 常规措施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输尿管上段结石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大量饮水及抗感染等,术前常规行尿常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检查。

1.3.2 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 对照组予以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手术,指导患者取健侧截石位并行全麻、消毒铺巾处理,后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至结石位置,仔细观察结石形态后采用钬激光行碎石操作,后用采石钳取出碎石或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出碎石,术中设定钬激光碎石机功率为0.8~1.2 J,依据结石大小调节频率以及灌注泵流量,术后留置双J 管,14 d内未见异常后将其移除。

1.3.3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指导患者取健侧截石位并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以及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后经患者患侧处逆行置入输尿管导管作导尿用,协助患者改为俯卧位并采用软垫将患者腹部肾区垫高,使之与背部齐平,通过输尿管导管注入0.9%氯化钠溶液形成人工肾盂积水,B超引导下探查结石位置、数量、大小以及患侧肾脏积水情况,并于11 肋间腋后线与肩胛线交界处作1.5 cm 切口,采用肾穿刺针行穿刺操作,后置入斑马导丝并采用扩张器将穿刺通道扩张至16F,建立经皮肾道,经通道置入经皮肾镜,于灌注泵冲洗引导下探查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并将其取出,仔细观察输尿管内有无结石残留以及出血现象,术后置双J 管以及肾造瘘管1 根并行缝合处理。两组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②术后30 d医嘱患者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体内残余结石<4 mm 定义为临床无意义结石,≥4 mm 视为结石残留;③术后7 d采用智能尿流量分析仪(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Ndly 11B)检查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道压力(MU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已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s)

住院时间(d)6.52±1.27 3.48±0.72 14.724 0.000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手术时间(min)97.12±10.25 101.05±11.43 1.810 0.073术中出血量(mL)28.43±5.51 15.67±5.24 11.866 0.000

2.2 两组结石清除效果比较 对照组结石取净38 例,结石清除率76.00%,观察组结石取净47例,结石清除率94.00%,观察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12)。

2.3 两组尿流动力学比较 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及MUP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ur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urodynamic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MUP(cmH2O)67.25±3.98 69.52±4.11 2.806 0.006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最大尿流率(mL/s)21.13±1.02 22.17±1.03 5.073 0.000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一般是由于患者肾结石排出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其暂时受阻于输尿管狭窄处形成,可导致患者排尿困难、血尿甚至肾积水,肾积水严重时可导致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既往临床常采用钬激光碎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但目前关于两种术式对比的相关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最大尿流率及MUP 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究其原因,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排石率及安全性较高等特点。然而相关研究显示,若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结石存在嵌顿性或与四周组织粘连严重时,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结石清除率较低,不利于患者预后[5]。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于B 超引导下可通过不同角度观察患者上段结石尺寸、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关系,术者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穿刺定位后进行取石操作,可最大程度规避其对于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还便于肾内取石,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6-7];且钬激光碎石术是将尺寸较大碎石击碎后以小便形式排出,其可能造成患者输尿管损伤从而导致便血,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则通过建立工作通道并将其扩张后置入微创肾镜配合钬激光碎石,对患者造成损伤较小,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且住院时间较短[8],且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故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较快[9-10]。

综上所述,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结石清除率,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输尿管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