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2021-11-26 03:43陈进金卫星祝斐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单发开颅栓塞

陈进,金卫星,祝斐

(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神经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我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2%~7.1%,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伴有剧烈头痛、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对其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危害[1-2]。颅内动脉瘤>7 mm 时,发生破裂的风险较大,而颅内动脉瘤直径在5~7 mm 时,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较好,颅内动脉瘤<5 mm 时,其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则需要为患者选择一种适宜的手术方式,以提升其预后。临床主要是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动脉瘤,包括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等,开颅夹闭术会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血管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开颅夹闭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预后佳等优点。由于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多<5 mm,介入诊疗的风险较高,但是相对于开颅夹闭术而言,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更佳[3-4]。本研究选取60例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 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8岁,平均(60.84±3.81)岁。研究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52~75 岁,平均(60.67±3.5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②手术前完成CTA、MR、DSA 检查,符合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诊断[5];③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直径≤5 mm;④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拒绝手术治疗;③血泡样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④拒绝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手术前采取降压处理措施,全麻后,在患者的右侧腹股沟动脉处行Seldinger法穿刺,置入6F股动脉鞘,在DSA透视下,插入导引导管后,置入颈内动脉,微导管尖端塑形,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选择ev3的弹簧圈(柯惠公司,型号:Axium-Helix,Axium-Prime系列弹簧圈),进行栓塞操作,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对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评估其近期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动脉瘤完全闭塞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使用GOS评分[6]评估患者的恢复状况,包括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and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of aneury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and complete occlusion rate of aneury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30 30手术时间(h)2.96±0.49 2.04±0.11 10.034<0.05动脉瘤完全闭塞率(%)21(70.00)29(96.67)7.680<0.05住院时间(d)15.35±1.83 10.82±1.85 9.534<0.05住院费用(万元)6.38±0.52 3.46±0.32 26.194<0.05

2.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恢复良好人数高于对照组,植物人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较大,该疾病属于病理性局灶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壁异常,随着血管壁异常的突起导致瘤样改变,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血等继发性病变,加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7-8]。开颅闭夹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症状,最大程度地降低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但是由于开颅闭夹术的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偏瘫、失语及癫痫等严重并发症,且该手术对颅内动脉瘤直径较小、位置较深的破裂动脉瘤无法进行准确操作,导致整体预后效果欠佳[9]。目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相对于开颅闭夹术,该手术的创伤性较小,对于一些颅内动脉瘤直径较小、位置较深的破裂动脉瘤,借助DSA影像可进行精准操作,患者手术后的预后效果较为满意[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显著,且患者预后效果较好。研究组恢复良好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33.33%,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的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发开颅栓塞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