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汀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抗氧化能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1-11-26 03:46裴亮周平张俊勇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乌司胰腺胰腺炎

裴亮,周平,张俊勇

(新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新余 338000)

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且病情复杂,发展速度快[1]。患者常会有腹痛、恶心等表现,严重的会引发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性感染、休克等,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影响[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该病,能够抑制胰酶和胰液的分泌,阻碍急性胰腺炎向坏死性胰腺炎的转变,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引发腹壁皮下出血,影响药物吸收[3]。而乌司他汀对多种蛋白水解酶活力起抑制作用,能控制胰蛋白酶的分泌,促进机体微循环等。基于此,本研究使用乌司他汀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旨在观察患者抗氧化能力和炎症反应所受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诊的8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男21 例,女20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38.56±2.37)岁;发病时间2~10 h,平均发病时间(7.72±2.13)h;胆源性17 例,酗酒8例,暴饮暴食6例,血脂异常10例;急性轻型胰腺炎22例,急性重型胰腺炎19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20 例;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39.05±2.13)岁;发病时间2~11 h,平均发病时间(8.05±2.11)h;胆源性16例,酗酒7例,暴饮暴食5例,血脂异常11 例;急性轻型胰腺炎21 例,急性重型胰腺炎18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4]中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肿大,胰腺外有浸润迹象、质地不均;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继发性重症胰腺炎者;②合并肠梗阻、消化性溃疡者;③且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者;⑤对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过敏史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两组均先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抗休克、补液改善微循环,静脉营养支持,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等渗乳酸林格氏液,250~500 mL/h),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及抑制胰酶分泌(5-FU、抑肽酶等)等对症治疗;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进行常规吸氧等。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10,规格:0.05 mg)治疗,将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6 mg 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微泵持续泵入24 h。持续治疗2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汀(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2,规格:2.5 万单位)治疗,将10 万单位乌司他汀溶入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抗氧化能力: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Hafeman直接测定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通过Gress显色原理测定活性氧(ROS),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②炎症反应: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经离心后提取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③免疫功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经离心后提取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SH、SOD、ROS、MDA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GSH、SOD、ROS、MD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两组GSH、SOD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ROS、MDA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SH、SO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OS、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SOD、ROS、MDA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H、SOD、ROS、MDA水平比较(±s)

注: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ROS,活性氧;MDA,血清丙二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MDA(bmol/L)71.93±8.67 72.56±8.43 0.329 0.743 50.86±10.53a 41.23±8.12a 4.564 0.000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GSH(mg/L)15.63±9.72 15.23±8.46 0.196 0.845 22.74±11.62a 38.85±10.45a 6.509 0.000 SOD(pg/L)178.16±14.92 176.68±14.26 0.453 0.652 218.43±21.53a 257.36±19.57a 8.450 0.000 ROS(U/mL)924.12±18.13 923.14±26.18 0.196 0.846 784.23±38.13a 674.83±30.35a 14.153 0.000

2.2 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IL-8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IL-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周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水平比较(±s)

注:hs-CRP,高敏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IL-8(pg/L)24.83±3.92 24.36±3.57 0.560 0.577 10.53±2.74a 8.65±2.23a 3.356 0.001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hs-CRP(mg/L)7.23±1.52 7.16±1.38 0.215 0.830 3.76±1.25a 2.85±1.13a 3.410 0.001 TNF-α(pg/L)32.06±4.03 33.07±4.86 1.014 0.314 19.23±4.06a 15.33±3.87a 4.394 0.000 IL-6(pg/L)15.57±2.85 16.12±2.68 0.888 0.377 6.24±2.18a 4.46±1.94a 3.851 0.000

2.3 两组IgA、IgM、IgG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gA、IgM、Ig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周后,两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比较(±s,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A、IgM、IgG水平比较(±s,g/L)

注: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IgG 9.93±1.05 9.85±1.07 0.338 0.737 12.34±1.17a 14.82±1.51a 8.235 0.000时间治疗前治疗2周后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39)t值P值IgA 1.35±0.12 1.37±0.18 0.587 0.559 1.84±0.21a 2.37±0.25a 10.286 0.000 IgM 0.75±0.07 0.77±0.06 1.369 0.175 0.96±0.15a 1.24±0.18a 7.573 0.000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受全身炎症反应的直接影响,病损的胰腺组织及应激反应刺激白细胞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可对激活机体炎症反应起到加重效果,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会引起细胞因子网络和免疫功能紊乱,快速转化为全身炎症综合征及多系统器官衰竭[5]。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出现高水平现象时,可激活肾脏内皮细胞,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AK),增加患者病死率[6]。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大量治疗该病所用的药物,但长时间接受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肠胃道反应,且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同时随着病情趋向于复杂化,部分患者出现耐药性,对各药物治疗效果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该病尤为重要。

IL-6水平升高能改变细胞内G蛋白活性,对中性粒细胞能力具有增强作用,且可调控各炎性因子的转录情况,影响胰腺细胞凋亡,且其出现高峰的时间、水平是反映胰腺损害程度和机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的重要依据[7]。IL-8是是急性胰腺炎的保护因素之一,是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发生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当该因子水平提高时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活化并迁移,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通过级联反应对IL-6 的生成具有促进效果。hs-CRP 是一种反应蛋白,其在血液中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在正常人血液中其水平较低,而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受到损伤时,水平会异常升高,故可做为判断该病的依据之一[8]。而TNF-α 是由单核巨噬细胞通过细胞分泌而产生的一种肽类物质,会造成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胰腺外器官损害,其在炎性反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该因子可通过自身激活,且对其他炎性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起促进作用,能加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观察组GSH、SOD、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hs-CRP、TNF-α、IL-6、IL-8、ROS、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乌司他汀能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氧化能力,缓解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水平。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对胰酶分泌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降低胰液通过胰管内流入胰腺组织中,可保护细胞,抑制局部炎症,达到缓解患者炎症反应的目的。但该药物价格较高,且长期使用该药物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食欲不振、痉挛性腹痛、腹痛、脂肪泻等)。同时,由于其对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易引发血糖调节紊乱等,患者会有高血糖症等表现,治疗效果达不到最佳[9]。而做为一种光谱蛋白抑制剂,乌司他丁安全性较高,且不存在免疫原性。该药能抑制广谱蛋白酶活性,能对胰蛋白酶的分泌起控制作用,稳定溶酶体膜,使脏器细胞损伤得以修复,患者自我消化状态得以改善,且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能够加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同时,乌司他丁也是一种炎性反应调节性物质,其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活化起抑制作用,对抑炎因子具有促进作用,且对TNF-α在单核细胞中的翻译和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炎性因子的过度生成,能达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的效果,可减少炎症反应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10-11]。此外,乌司他丁可提升诱导性T 细胞/抑制性T 细胞的比例,且可改善T 细胞亚群功能和数量,能进一步减少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对细胞免疫起增强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免疫功能水平的作用。

综上所述,乌司他汀能够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使免疫功能水平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乌司胰腺胰腺炎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