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

2021-11-26 03:46何俊泰徐景华李彩琴
当代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空腹血脂胰岛素

何俊泰,徐景华,李彩琴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抚州 331800)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减退而引起的持续性的高血糖,属于代谢系统紊乱疾病[1]。目前,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患者临床多出现口渴、乏力等现象,在病情持续作用下,会出现微血管扩张等并发症[2]。基于患者体内对胰岛素的缺乏,临床治疗多以门冬胰岛素进行胰岛素补充。在口服药物方面,二甲双胍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门冬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对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9 年1—9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8~75 岁,平均(57.21±3.54)岁。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45~70 岁,平均(49.71±3.5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2 型糖尿病;治疗前未接受过胰岛素、降糖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对非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疾病、器质性功能不全患者;对本研究所用治疗药物存在禁忌证或过敏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30 治疗,早餐前及晚餐前30 min进行皮下注射,由于患者为初诊,需使用初始剂量进行胰岛素注射,每次不超过6~8个单位,避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造成低血糖等。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口服。首次服药量不超过0.25 g,每天服用3次,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增加药物量,但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 g,需提醒患者在餐后或随餐进行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适感。同时,还需注重对患者的运动及饮食干预。为患者提供安全性较高的运动计划,并提醒患者注重足部的保护。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在进行药物、运动、饮食干预的同时,需检测患者空腹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将二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效果。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以血糖正常水平为参考,接近正常值为控制效果较佳,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为≤7.8 mmol/L。②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无并发症等不适状况发生;有效: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一般,并发症等不适状况较少;无效:患者血糖并无好转,伴随持续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③血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TG、TC、LDL-C、HDL-C 指标,每级指标正常值为TG:0.22~1.21 mmol/L、TC:2.86~5.98 mmol/L、LDL-C:<3.12 mmol/L、HDL-C:0.9~2.19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50 50干预前空腹血糖7.33±1.05 7.45±1.03 0.577 0.565干预后空腹血糖6.85±1.36 5.02±1.01 7.639 0.000餐后2 h血糖9.86±1.98 7.11±1.06 8.658 0.000餐后2 h血糖10.02±2.11 10.46±2.36 0.983 0.328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TG、TC、LDL-C、HDL-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注: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C-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35±0.58 0.81±0.15 6.374 0.000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50 50 TG 2.85±1.05 1.05±0.89 9.247 0.000 TC 5.72±1.33 3.17±1.85 7.914 0.000 LDL-C 3.88±1.58 3.01±0.58 3.655 0.000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老年群体,若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将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4-5]。临床对于老年二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给予门冬胰岛素30进行胰岛素补充,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控制血糖,降低高糖毒性[6]。胰岛素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作用药物,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而言,注射胰岛素的安全性较高,且能兼顾患者餐后及空腹时期的血糖变化,在临床应用较广[7]。

对于老年初诊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治,临床最终目的是降低血糖,即预防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避免患者因糖尿病的影响而降低生活质量。门冬胰岛素30属于生物合成性胰岛素,主要成分包含门冬胰岛素及鱼精蛋白,药物半衰期较长、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久,门冬胰岛素30 的血药高峰浓度可持续3 h左右,能有效的维持胰岛素在患者机体的释放,在维持血糖平衡的情况下,降低低血糖的风险,可有效的调节患者血糖水平[8]。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之一,作用机理是通过控制患者食欲,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及肝脏对葡萄糖输出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9]。适用于体质量肥胖且食欲旺盛的患者,二甲双胍不仅能降低患者血糖,还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可对高血糖与高血脂并存的患者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服用此类药物时,患者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10]。

将门冬胰岛素30 和二甲双胍口服用药进行联合,可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降低患者高血糖状态下造成的并发症及对患者脏器功能和血管造成的严重损害。此外,多数中老年人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性疾病,若血糖迅速下降会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对老年人而言比高血糖的风险更大。且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因二甲双胍可增强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强化了门冬胰岛素30的作用效果,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用量少于单独用药。除此之外,对患者的生活干预和饮食、运动也需引起重视,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血糖升高的不良原因,使患者血糖处于平稳状态。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效果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实验组患者血脂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对老年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临床治疗,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脂指标,利于患者血糖稳定。

猜你喜欢
空腹血脂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你了解“血脂”吗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