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建设的启示

2021-11-27 02:19李建树
山西青年 2021年22期
关键词:生态圈悉尼商务英语

李建树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开始了地区实行实质等效的人才互认,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专业认证体系。到21世纪,其中有针对“工程技术专家”的《悉尼协议》,这是针对接受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工程技术教育的认证。

2000年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对于高职专科三年职业教育,慢慢被社会所认可。[1]高职教育层次有别于本科教育,但是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已经大大地补充到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际化的职业教育相比较起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不管是对于国内同行的经验借鉴,还是对于国外模式的学习。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可以起到启示的作用。商务英语应用广泛,尤其是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下,跨境电商得到迅猛发展,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商务英语生态圈逐步壮大,以此商务英语专业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关于《悉尼协议》认证标准

本文中列举相关内容:

第一,关于培养目标,《悉尼协议》中明确指出,教育培养的目的是适应社会需求,于职业相契合,应该包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和核心知识。同时,培养目标应提供相应的材料证明专业课程能够支撑教育目标的达成,包括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对核心课程的评价,同时需要证明课程目标中的能力知识是否为培养目标中职业所需的能力知识。[2]对于培养目标达成度也应该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及时在学校,用人单位对体系进行修订,并评价学生的专业认同。

第二,《悉尼协议》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专业凭借自己的声誉能够吸引到优秀学生。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从而能够适应社会能力和就业优势。

第三,对于毕业的要求。这其中值得借鉴的是,要求具有通识的同时,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学科的框架体系,满足于实践需要,理解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职业品德,行业取得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中有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这些独立于通识和专业知识之外,但又是缺一不可。

第四,关于课程体系的标准。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有企业或者行业专家的参与。对于毕业设计也一样要求有企业或者行业专家的参与,通识课程应该占到15%。

第五,关于师资要求。除了以上讲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自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中来。

第六,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从以上可以看出,《悉尼协议》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持续性,系统性,而不是单纯地提供一个指标。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不仅仅工程类专业可以借鉴,其他专业也可以借鉴以上提到的标准。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形成

教育生态学是1976年由美国学者提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既包括了商务英语使用的各种环境,以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其他学科的交互作用关系,也包括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评价系统,乃至一个实训室。生态圈的成立可以让专业与行业资源,产业群相融合,保持有自身特色的同时,富有时代给予的特色,以此更进一步提升学科竞争力。[3]

根据我院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有超过50%的学生从事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相关的工作。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平台也全部是国际贸易相关。商务英语专业不是独立的语言类专业,是借助于其他相关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生态圈。不管是亚马逊平台,还是阿里巴巴,速卖通,都是学生最终毕业经常接触到的。但实际情况是,商务英语学生在校三年中,两年是贡献给了英语,而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专业只有最后一学期留给英语学习。

我们所有教材中,一些是滞后的。传统贸易的销售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逐步被淘汰,逐渐转变为数字化,无纸化。懂得基础的贸易知识,又要懂得互联网管理的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呼之欲出。

三、基于《悉尼协议》认证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建设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设置兼顾统一和个体

教育应该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参照大专业标准的同时,细分不同专业的认证范围,但是不干扰具体的专业设置。商贸类相关专业的同学在入学后根据自己的擅长学科,选择自己侧重的方向。擅长语言的可以在语言能力上花更多的时间,擅长互联网管理的,可以开展创业能力的培养,擅长美工操作的可以认真学习各个平台。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学习法律知识,管理学等商务知识。将个体和整体兼顾的教学目标势必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力,兼顾通识的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知识的获取是短暂的,能力的获得受用终身,商务英语类人才培养生态圈建设需要以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点。评价体系也不仅仅是打个分,分数的高低一个方面,而通过分数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教学课程作出及时更改。所以评价体系也是以学生为核心的。

(二)完善专业建设的细节,坚持学科有机跨界融合

专业建设细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可以根据SWOT分析法来制定专业对比,学校之间对比,行业优势,地域特征。课程包括语言+国际贸易知识+跨境电子商务+跨文化交际,甚至还包括法律,计算机等知识。以语言为核心,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提供了平台,计算机等知识起到了更新换代的作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科跨界,有利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建设。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商贸类教师们可以大大摆脱课本的束缚,用更新更丰富的多媒体知识展现给学生,包括数字化平台,线上考评系统,跨境电商平台。通过英美报刊阅读增加学生对于地道语言的运用。例如《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等。通过这些语料的学习,掌握商务活动的最新用词、思维观点和表达方式,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商务类学科还要满足区域市场的需求,立足地方,面向地方经济发展。

(三)以结果为导向,设立动态评价体系

商贸类学科侧重点各不相同,仅就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和听力而言,也不相同。以结果为导向,可以对现阶段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也为将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可持续地进程式评估是专业能够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以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监测出教学目标于市场接轨的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这种评估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每年的经济状况,就业状况,学生入学状况,以及其他专业的横向对比,推动有效的改进体系,体现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推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建设步伐。

(四)坚持把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相结合

《悉尼协议》中明确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量人力物力的倾斜。这些外部的驱动因素以制度的形式存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学任务,为国家的对外开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内部开展自我诊断机制,加强毕业生满意度跟踪,行业就业方向提升。横向与同系统高职院校学习,纵向与自己比,积极开展自我诊断,推动专业建设良性健康发展。

根据《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坚持可持续,生态进化的角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则在竞争力强大的市场需求中,毕业生不能占有一席之地,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传统课堂积极作出变革,输出新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势在必行。目前,大部分借鉴《悉尼协议》经验的高职学校以自我探索为主。[4]五年前,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发起组织,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力量,全国共135所高职院校成立了“《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

各个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运用了《悉尼协议》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即,用实践成果来指导思维。虽然,《悉尼协议》没有给出具体的教育改革的理念和途径,但同样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开展理性认知。在高职院校的各个层次的联席会议上,以及经验交流学习培训中,我们很多骨干院校和骨干教师都通过了日常积累和毕业评价系统反馈,获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很多都做到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确定专业定位和课程目标的确定。但怎么样有效利用《悉尼协议》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生态圈建设需要院校和老师在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找到更加适合本专业群体发展的新方法,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推进专业的可持续性,生态化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输出人才,让我们的毕业生在社会中不被淘汰,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生态圈悉尼商务英语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优化人才“生态圈”——延安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
北京冬奥会战略驱动下的“冰球城市”冰球生态圈构想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