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策略探究

2021-11-27 09:01王丹凤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学业实训

王丹凤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学生岗位意识及岗位技能双重提升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以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为例,对全面促进职业教学中的岗位技能培养提供标准化方法及途径。其次,现阶段关于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策略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提出优化措施,如明确职业教学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升职业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化、强化学业考试与实测原则、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就业一体化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意义。

一、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模式发展意义

随着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职业教育需求。电子专业是当下较为热门专业之一,且选择该专业学生颇多。如何开展岗位技能与就业保障的双重融合,一直备受诸多职业教育人的关注。首先,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将传统理论内容传授向时效性、岗位性转变,这种转变不再过度侧重学历、文凭,而是从实操能力与知识应用的双重角度入手,将电子专业的功能予以实质体现,是证明该专业学生基础能力及发展能力的一种体现。其次,从就业层面分析,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模式将“规范、标准、水平”进行同步提升。规范教学是指针对电子专业教学大纲内容,制定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及方法,通过框架设计与考试规范,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巧。标准化是指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按照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实操能力的方向,对各种标准化指标、参数等进行考核。教师与学生都要达成一定标准度。水平化则是从教师层面入手,将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体现,将教师作为其主要基础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水平。

二、基于学业考试背景下职业教学发展新要求

(一)侧重能力诠释素质教育

当下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大变革时期,传统职业教育中的弊端在于形式化严重、片面化较多,是一种应付性教学。学业考试中也掺入大量负面因素,导致职业教育在一段时期内不被社会层面认可。基于职业教育改革及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在学业考试背景下应侧重对学生能力进行重视,将试卷考试转变为能力考试。这就需要职业教学在新时代发展中必须与时俱进,以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为主,针对性的对教学方式及标准模式给予调整。同时,侧重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实质体现,是对素质核心的一种诠释。

(二)重视岗位培养提升职业认同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提供岗位适用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在学业考试中充分考虑岗位培养十分重要。职业教学在新时代发展中也要侧重于岗位教学设计。将岗位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例如: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要以岗位要求为基础,对岗位要求、岗位认同、岗位职责等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日后适应岗位及工作能力提升打下基础。结业考试不是完成学习,而是新的学习开始,是投入到企业岗位中的历练学习。因此,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一定要诠释岗位培养,对各种教学方式及模式给予岗位融合,全面提升电子专业学生综合岗位素质。

(三)以素养创新精神为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在教学开展中往往会涉及诸多问题,从长远发展角度分析,侧重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十分关键。学业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模式应以培养素养创新为主,对学生对企业岗位的认同度、岗位素养等进行提升,让学生不再是岗位上的某种工作机器,而是适应岗位、促进岗位、增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职工是企业的希望与发展动力,在该过程中一定要以发展创新能力为主,例如:研发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战略创新等,拥有这些创新能力的职业人才必将适应企业发展、企业需求。

三、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体系构建策略

(一)明确职业教学发展方向及目标

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体系构建中,学校要明确教学发展方向、教学目标。电子专业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工业信息化生产自动化的逐渐实施,电子专业在岗位就业方面具有较大前景空间。职业学校应抓住时代发展机会,对电子专业技能教学的标准化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第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将电子专业与工业生产、工业加工进行融合,将岗位功能的重要意义给予诠释。如电子程序设计、电子产品包装、电子维护保障等,对这些岗位技能都要给予重视。第二,与市场及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教学标准化体系构建中要结合市场及企业发展需求,对各种新岗位、新技术进行选择设置,添加适应岗位不断变化的新技能内容,如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电子技术等。

(二)提升职业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化

教师在电子专业技能标准教学体系构建中十分关键,并起到决定性意义。教师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职业学校也要从人才培养战略高度入手,对当下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起到实质性促进作用:第一,强化电子专业技能岗位的指导、引导能力,在教师水平提升中一定侧重岗位技能指导、引导能力培养。让教师进入企业或工厂实习,了解电子专业在工厂、企业中的功能发挥,感受真实岗位工作的意境,从专业、情感双层面入手。这种感受对日后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十分重要。第二,提升岗位素养培训,教师不能以教师身份进入工厂实习,应以学员身份进入,并对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岗位机制等进行掌握了解。对电子技能岗位的各种实践性工作流程进行掌握了解。这样才能在日后教学中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与岗位技能的融合性[1]。

(三)强化学业水平考试与实测原则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应规避以往的流程化、形式化,一定要从学业水平考试的时效性、技能性层面入手。侧重对其进行创新设计、模式强化,这样才能起到推动电子专业教学标准化的重要作用:第一,对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进行完善,针对国家职业教育大纲对电子专业技能内容给予填充、创新,必须保障考试内容与国家职业教育大纲相符,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在考试内容设计中应强调理论框架结合实践操作,将笔试与实操进行双重提升。强化考试内容的标准化,对考试试题内容与岗位方向需求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对试题及内容的认同,弱化书本教条与单一的概念化试题,全面从技能提升层面入手。第二,落实实测原则,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应开展实测工作,实测主要是基于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测试,在实测阶段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而不是单一的技能操作。

(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就业一体化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快速实现学生就业,在当下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快速脱颖而出一直困扰职业教育人。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体系构建中,可采用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2-3]。

随着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提升国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多层面来讲,我国当下已经实现高等教育搭配职业教育的双重发展模式。职业教育发展逐渐深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逐渐被诸多专家重视。教育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旨核心,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也逐渐向多元化、市场化转变。本章节主要对各种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如下:

第一,教育实训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教育实训注重其实际性,将岗位、职业的特殊属性及工作内容进行诠释,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岗位的重要性。而从职业发展与就业层面来讲,教育实训侧重于对所学专业与岗位职业的融合性培养,是促进未来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对日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4-5]。

第二,一体化培训模式在于从就业保障层面入手,体现职业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在一体化培训模式中也强调对人才的专业性培养。一体化培训模式中强调一体化效应,体现职业教育的核心意义——“就业”。就业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一体化培训模式中融入多种教学内容,将培训的重点及核心进行体系化搭建,如一体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基地、一体化实验基地等[6-7]。因此,从长远职业发展战略角度层面分析,对实训及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十分重要,符合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策略进行分析,将职业教育及教学发展方向、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化等进行观点阐明,明确职业教学发展方向及目标,提升职业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化,强化学业考试与实测原则,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就业一体化等,为全面推动职业岗位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奠定坚实基础,符合当下国家教育发展方针与职业教育战略规划。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学业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业精于勤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