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思路

2021-11-27 09:01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内生载体院校

彭 亮 陈 涛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质量文化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研究的客体主要是经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数量级明显向质量级转变,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反复提出要质量发展。201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着重强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质量人才培养的主体,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随后学校质量建设进入加速期。

关于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主要体现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建设视角和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认为质量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建设视角方面,学者张永元提出抓好党的建设、落实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在校园文化中倡导工匠精神、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学者赵健认为以协同创新建设质量文化;学者曾珍以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着力点建设高校质量文化;学者曲夏瑾认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主要从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质量保障机构和制度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常态监测与专业评估、问题反馈与改进等方面进行。借鉴国外经验研究方面,学者李海平认为高校质量文化要从建立健全学校质量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建设氛围等方面入手。纵观现有研究文献,高校质量文化建设主要从多个角度和维度着手,总体上看主要是以构成质量文化的四个层次为研究起点。但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的文化载体研究还不够深入,文化载体的内涵还鲜有提及,以文化载体为中心来研究的还比较欠缺,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契机。

国家发展离不开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质量是高职院校提升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有力途径,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包括质量建设在内的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质量优秀的品牌高职院校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典范和改革的先锋;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摆在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内涵

关于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阐述。管理大师朱兰在质量手册中阐述到:“质量文化是人们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背景。设计并保持满足自我控制标准的职位,是实现积极的质量文化的必要前提。”学者刘德仿认为质量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的‘软件’的总和”[1]。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稳定的,主要以质量生成的内生“载体”为主的价值观体系以及以这种价值观为核心所形成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群体意识等。其中内生“载体”不仅包括教职工,还包括为学校教育提供服务的密切相关者及其服务本身,如设施设备、基础建设、传承物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从静动两个角度理解来看,静态的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观念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动态的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目标价值与实践追求的统一,它涵盖了教育全过程,是以质量为目标的价值认同和履行质量承诺行为的有效统一。

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现状

(一)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情况不乐观,且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一是质量文化建设主体的质量意识淡漠,尤其是中层干部和服务人员,未形成质量价值观;二是质量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质量制度不完善,质量标准不清晰,质量内容不明确,质量评价缺方法;三是质量文化建设机制和保障条件缺失,主要体现在虽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但管理职权不明,任务不清,运行不畅,缺乏统一的监督和有效的权威。在建设动力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激励。在其他保障方面缺乏物质基础;质量管理部门形同虚设。

(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研究情况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视角提出了“质量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概念,是以人为本的建构。二是从管理视角探讨目前资金问题不是困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是在控制、规划、评估和资源重新分配和有效组合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学校的实力。三是从组织的视角研究教育质量文化规律。

三、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突出体现在其立德树人活动中的质量精神、理念、制度、行为方式及其物化形态。其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推进,要将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同步推进[2]。从质量文化生成的内生“载体”角度顶层设计,明晰高职院校的远景和使命,并层层分解和内化;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和目标体系;构建信息数据系统和完善质量保障系统;在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育人质量。

(一)战略规划与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在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上深刻理解和内化质量文化的基本内涵,突出高职院校的远景和使命;要全面树立质量管理文化的价值理念,正确选择质量管理文化的建设路径、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才能充分保证学校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内部评估与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建设,需完善目标链和标准链。目标和标准的学习和内化,并以制度保障为前提,才能使得内部质量预警、检测、评估和反馈有实质性效果;构建信息数据系统和完善质量保障系统使得评估更有效、反馈更快捷。从高职院校质量管理理念、模式、流程、手段和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实现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生成的内生“载体”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管,事后有总结、对标和考核,转变粗放式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内生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教职员工、教学保障与服务人员、学生等,内部利益相关者要积极参与,认可并不断追求质量,才能更好地体现质量价值,实现“多赢”局面。领导要做到规划清晰、标准明晰、监督到位、考核保障、营造氛围和积极推动;老师要做到内化质量目标和标准,认真落实,支持考核;学生要积极参与和客观对待,相互监督,逐步成长[3]。内部利益相关者要按照标准,各行其是,各履其责,相互联系和约束,才能共同提高。以成果导向和贡献导向为主的质量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效果。高职院校外部质量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是否社会发展趋势一致,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一致,一般通过效益评价指标和质量评估体系来实现[4]。

四、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在其质量文化生成的内生“载体”方面积极推进。要求高职院校内生“载体”要积极理解质量文化的内涵,明确质量文化生成的要素和机制,在明晰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和使命的前提下分解和内化阶段目标和使命;在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确立质量目标和方向,构建共同质量愿景和内化质量理念;打造卓越的高职院校质量文化。

(一)爱惜和尊重人才

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上,要信任教师;从教师本身来讲要内化目标和标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从学校角度,学校要“以人为本”量才使用,在极大的可能性上建立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和氛围,关怀教师,服务教师,让教师在学校的小环境里自由畅游学术和知识的海洋,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要把“三全育人”和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生成的内生“载体”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内生“载体”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质量文化建设凝聚力量。

(二)崇尚制度,提高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质量文化保障制度和质量标准,构建信息化平台。让制度合理,标准科学,信息快捷。以制度为保障,需要内生“载体”的核心要素人都认可制度,崇尚制度,学习制度,应用制度;以制度和标准为前提,形成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质量成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三)传承优秀的个性文化

尊崇高职院校的个性而优秀的历史文化,是每个高校应当积极投入和践行的。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改变文化形式,但内涵很少会有变化,一所高校优秀的历史文化就是其创办时的“初心”,一般体现在校训校风上;要在校训校风上追寻质量文化的故事和承载的历史遗迹,形成质量文化的有形载体。

五、结语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内生“载体”深刻理解质量文化的基本内涵,树立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价值理念,从战略规划上明晰质量目标,战术上对标建设。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整体上看主要从精神心理和组织管理两个维度着手。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首要是以高职院校内生要素为中心,以“三全育人”为要求,以成果导向和贡献导向为建设策略;在教育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前提下,以质量成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尊重人才、崇尚制度和传承个性文化方面积极并长时间推进。

猜你喜欢
内生载体院校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