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上海某高校为例

2021-11-27 09:01付永康唐佳慧雷齐圣范佳瑜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对象仪式大学生

付永康 瞿 淳 唐佳慧 雷齐圣 范佳瑜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130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看待世界的基本观念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尤以2000后出生的“00后”群体突出。当前,“00后”陆续进入高校,标志着大学生群体正在发生代际更迭,他们对于恋爱的期待和向往成为自然发生。然而,由于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裕,“0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较之前有所不同。除了美好梦想以外,高考的学业压力和原生家庭父母的期望与相对轻松自主的大学环境带来的巨大反差,学生与父母互相不理解,沟通不畅,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本研究通过对上海某高校包括部分2018—2020级“00后”大学生进行恋爱观念近况调查,掌握“00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困境及成因,为今后对“00后”大学生开展具有时效性和高度针对性的恋爱辅导,调整和促进其恋爱观向健康方向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上海某高校部分2018—2020级“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用自拟的匿名封闭式答卷,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的同时,确保收到的回答的真实性,通过《00后自我认知调查问卷》表现出“00后”大学生恋爱观近况。通过线下纸质问卷集中发放和网络问卷分发相结合的形式,共回收到有效问卷380份,其中男生264人(占比69.5%),女生116人(占比30.5%),专业方面覆盖了包括电气类、材料类、机械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等。

二、“0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分析

对于每一个独立个体来说,所谓恋爱观念脱胎于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最基本的三观,是三观在处理两性交往问题上的有机结合和表征。[1]鉴于所调查的每个个体,其先天性格和后天成长经历的不同,从而有着各不相同的三观,在大学校园相对轻松的大环境下,也会产生各样的对待爱情的看法和态度。这一恋爱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则更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引导。[2]

因此,本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学生恋爱现状以及经历,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对于恋爱中产生的消费行为的看法,关于异地恋的态度,恋爱对于仪式感的需求程度,失恋后对行为的影响,对待恋爱萌芽期的反应,如何开始一段恋情的问题以及恋爱观的影响因素。多方面多角度,相对客观、科学地分析大学生恋爱观念的近况。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00后”大学生恋爱经历少,有43.7%的被调查对象没有恋爱经历,有25.6%的大学生仅有一次恋爱经历,只有14.1%和8.5%的大学生有过两次和三次恋爱经历,但我们也注意到,有极少数(7.7%)的被试对象有超过四次及以上的爱情,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的恋爱经历呈现一定差异。

而当谈及恋爱初期对于这段恋情的反应时,有43.7%的同学认为自己是慢热型步入恋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表明了大部分“00后”大学生对恋爱比较认真,选择慢慢接受恋爱对象;此外还有24.3%的同学选择不断试探对方,这表示这些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对异性的未知有种恐惧;有13.7%的同学进入迷恋期,对对方无休止地想念,其中男生中进入迷恋期的同学占比16.08%,而女生中进入迷恋期的同学仅占比8.7%。这表明在恋爱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冲动。

当被问及以何种方式开始一段恋情时,9%的同学选择通过社交媒体开始接触,7.3%的同学希望有亲朋好友介绍对象。绝大多数(82.7%)的同学都选择从朋友开始发展。由此表明,在“00后”大学生自由恋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在恋爱中产生消费行为时,主要应由哪一方承担的问题,有46%的被试认为应双方平均分摊即所谓的AA制,也有不乏40.7%的被试认为男方应该承担大部分费用。仅有2.4%的被试选择让女方多付,还有10.9%的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视双方的经济情况具体决定,有能力多承担的一方就多负担一些。由此表明恋爱消费仍是男生负担为主。

在被问及关于选择恋爱对象时,会着重考虑的三项因素时,有90.3%的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要考虑对象的人品,其次是有66.2%的同学认为外貌也是比较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再者也不乏53.6%的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在“00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中最看重人品和相貌。

谈到对于异地恋的看法时,有27.7%的同学接受异地恋,同时相对的也有21.1%的同学选择不接受异地恋的。除此以外,更多的有51.2%的同学认为需要看双方的亲密程度以及相处的时长决定是否能够继续维持这段恋情,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对异地恋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且一部分学生视关系而定。

此外,仪式感也是恋爱过程组成的一部分,所谓仪式感,其实就是将一些日常的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从而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所有被试对象中,有12.5%的同学认为恋爱非常需要仪式感,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把仪式感看得很重;“00后”大学生也有61.3%的同学支持恋爱需要仪式感,这表明相当数量的“00后”大学生认为仪式感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有很大帮助,也有21.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有仪式感与否,仅有4.8%的同学认为恋爱不需要仪式感。总而言之,随着物质生活需求的逐渐满足,更多“00后”大学生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当提到在失恋后通过何种方式排解自己内心情绪时,有半数以上(55.6%)的同学选择自我消化,也有39.8%的同学选择找好朋友倾诉,一吐为快,其他的也有36.1%的同学想要通过娱乐活动或者消费来促使自己走出失恋的阴霾。

三、加强“00后”大学生恋爱行为的引导对策

伴随着“00后”大学生长大成人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在这么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中,爱情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笔者认为,各高校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0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恋爱观。

(一)引导大学生减少网络行为,增强现实生活社交能力

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上网人数高达8.29亿,学生群体占比达到25.4%,平均每人每周上网时长27.6小时。[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其匿名、灵活、自由等的特点,使“00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但也正因此,不少“00后”大学生在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相应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社交的时间不免被挤占。同时调查发现“00后”们绝大多数并不愿意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媒体上开始一段恋情,这是导致了“00后”群体中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超过半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00后”大学生网络的使用时长不断增长,做好大学生的网络时间管理变得极其重要。高校应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更强的网络监管措施、多加关注“00后”大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合理的方式控制大学生网络使用时间,以增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思考爱情真谛,树立正确恋爱观

在上述调查中,“00后”大学生他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有66.2%的同学认为外貌是比较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不乏53.6%的同学觉得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就能找到心仪的“ta”。反而是对方的个人能力、个人潜力被放在不甚重要的地位,仅有少部分同学选择。考虑到在被问及恋爱中仪式感的重要性时有超过七成的同学认为其很重要,在我们线下访谈时,在谈到关于恋爱与今后婚姻大事的态度时,多数“00后”大学生表示谈恋爱不以结婚为目的。这表明大学生更享受恋爱过程,而并不关心恋爱的结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目前以网络自媒体为代表,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传统电视广播、书刊等的各路信息渠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吸引消费者,对恋爱氛围进行夸张描写和过度渲染,[4]导致了大学生存在对待恋爱不够严肃,仅仅享受其过程。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增加有关爱情心理、恋爱与婚姻关系等课程,帮助大学生理解爱情真谛,加强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加强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提高受挫承压能力

“00后”大学生多在“四二一”家庭环境中长大,自我中心意识强。[5]这些“温室中的花朵”往往难以面对遇到的挫折。尤其在恋爱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单恋或失恋的情况发生。因此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学生在爱情中承受挫折的能力,如高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疏导员,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同时要求辅导员随时注意学生动态,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沟通干预,防止不可挽回后果的发生。

很多“00后”大学生在高中生涯结束踏入大学校园时,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高考这一目标,从而陷入了一种迷茫和对未知的恐惧。甚至不乏同学在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蜕变的艰难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而大学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来驱动其继续学习和奋斗。同时拥有目标,也会让学生将注意力从恋爱上转移,尽可能减小恋爱失败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和导向性,可以通过诸如开设专业导论、大学生生涯规划启蒙等课程,或者请一些成功校友、企业家前来演讲,助力“00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猜你喜欢
对象仪式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Talking strategies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