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研究

2021-11-27 09:01孙立艳
山西青年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

孙立艳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国内高等院校入学人数呈井喷之势快速增多,现有学生管理模式已被实践证明失去了应有效力,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出现了学生管理部门人手不足,校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校内管理模式以被动应对和管制为主,任课教师得不到学生管理部门的全力帮助,部分不良学生干扰任课教师课堂正常授课,大量学生迟到早退,不遵守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等行为,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将此类影响教学效果的恶劣行为纳入管理范畴,按规定严惩违纪学生,借鉴先进经验改良学生管理体系,重新构建系统化的学校宣传教育网络。与此同时,加强大学生多个方面的管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国内高等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因精神空虚沉迷网络游戏,还有一些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习惯于农村生活,对在城市校园内的集体学习与生活有隔阂感和疏离感,与导员和任课教师缺少交流,同学之间没有来往,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容易与室友发生纠纷争吵,严重情况下还会演变为斗殴。现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导员和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那些贫困学生以适当关注,提拔此类学生,并且定期与之进行谈话交流,了解其精神状态与家庭情况,并给予适当物质援助和言语鼓励,学校管理层必须调整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各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学生时应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改变对问题学生的态度,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应附带具备侮辱性色彩的言语词汇或肢体动作,避免刺激、打击学生自尊心,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自身错误行为的可耻可悲之处,仅靠粗暴简单的惩戒手段是没有效果的,为保证管理效果而一味地提高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必将适得其反,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持续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投入资金创建校园心理诊疗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排解内心苦闷,在校内进行大规模精神文化宣传,做好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学生群体主动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新时代的学生管理应当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严格惩罚手段为辅,做到刚柔并济,宽严适度,这样的管理模式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2]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

对于处在高校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在对他们进行实际管理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多个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导致其依然存有某些方面的问题与不足。例如,教师的教学手段与管理理念较为滞后,这样非常容易让大学生形成抵触或者是厌恶等心理。与此同时,也需要构建高素养的优秀大学生管理团队,因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非常高,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政治方面的觉悟,逐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导能力。[3]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提升其管理能力与水平。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非常容易被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进而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方向并不准确。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促进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高等院校对此方面的教育程度有待提高,并且其教育创新程度并不明显。[4]根据高等院校的管理情况分析,并未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放置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有关教育也十分匮乏,对教育工作的正常展开起着不良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措施探究

针对现阶段心理健康角度下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存有的诸多问题以及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及手段,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整合,实现教育管理模式的全面合理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式,这对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注重心理健康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为了保证大学生管理的水平以及能力,应该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全面整合起来,在思政教育活动当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内容。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人员,因此,他们需要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大学生管理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将两者之间有效整合起来,把其落实在各个大学生的身上,掌握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实际改变情况,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情况都需要掌握,实现思政教育活动的生活化,有效提升其生活化水平与程度,在掌握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管理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报告内容落实在实处。[5]

(二)强化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实施

在大学生管理活动实际展开的过程当中,应该把管理与教育之间全面整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着手,有效拓宽其范围,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内容充分渗透其中,把心理资料内容当作是前提条件,了解以及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放入到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关范围当中,制定合理以及高效的管理规划,保障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6]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会面临许多的负担以及压力,这样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不良影响。因此,在具体管理工作当中,要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着手分析,将为他们服务的观念落实在实处,实现大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全面整合,将管理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三)建立教育管理结合的网络模式

利用新时代的信息沟通平台开展高效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向。适当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管理效果,高等院校管理者要想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就必须借助现代网络科技工具达成目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高校学生普遍习惯于使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传递消息,例如QQ群组、微信聊天群、新浪博客等热门网站,学生之间的交流具备较高的渠道依赖性,这是高校学生管理能够进行利用的特质,高等院校管理工作者可指定各班级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加入网络群组,定时定量地向校领导和导员汇报同学的思想情况,详细探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原因,校方可采取相应方法进行调解,校方可给予配合管理工作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校方还可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举报,揭发其他同学已经实施或待实施的违纪违规行为,举报者可获得升学考研的优先权。[7]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必须将信息搜集工作放到首位,从学生、教师、家长处了解相关情况,评估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管理手段,针对部分学生实施个性化管控,保证教育效果。职业学校可全面整合下属各部门、各院系的学生基本信息,布置信息员监管学生聚集的网络群组,从信息中挖掘学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学校管理层可基于此类规律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措施。

加强大学生的管理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构建完善以及健全的管理体系,保障该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结合有关措施与方案的实际落实情况分析表明,高等院校需要强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把该教育与大学生管理之间全面整合起来,树立新型管理观念,将具体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充分落实在实处。[8]与此同时,各个课程的教师都应该学习以及掌握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增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明确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实际情况。

(四)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与知识和技术教育不同,学生管理具有长远性、潜隐性,学生管理效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展现出来。要想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高等院校必须要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都纳入教育评价范畴,将试卷考试与学生日常表现、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素养进行全面考核。[9]此外,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状况,将学生自评、互评、辅导员和教师评级结合起来,借助评价了解学生的思想水平,发现和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束语

为解决现阶段高校校园管理低效、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现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必须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管理为主,推广德育教育,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以交流沟通为主,避免严厉处罚学生,以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敦促学生转变自身思想理念,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管理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学校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管理过程当中依然存有许多的问题,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不良影响。[10]针对此种现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保证大学生管理的质量以及实际成效,在心理健康方面着手分析,加强对大学生多个方面的管理,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