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委员身份认同及队伍建设研究

2021-11-27 10:38乔海霞董志文
山西青年 2021年3期
关键词:委员身份心理

乔海霞 董志文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身份认同概念早期研究是以哲学方式为主,在哲学上按其主体论的发展将身份认同分为三种研究模式:一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启蒙身份认同,二是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三是后现代去中心化身份认同。社会学领域中的身份认同意味着,主体对其身份或角色的合法性的确认,对身份或角色的共识及这种共识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心理学则称身份认同的本质是心灵意义上的归属,更关注的是人心理上的健康和心理层面的身份。关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应首推社会认同理论。它的理论创始人Tajfel认为,一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和群体类别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张人们努力地获得和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从而提升自尊水平。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的研究对象是化学与化工系大二、大三13名心理委员。笔者设计针对心理委员的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500份。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心理委员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班级学生对其的身份认同状况,进而为全国心理委员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心理委员的身份认同

(一)个体的角色认同感低

Tajfel和Turner认为,个体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独特性的意识,由此,个体认同使个体在时空上确立自己是同一个人而不是其他人。Ashforth认为,角色身份认同提供了一个自我在角色中的定义,它包括和角色有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

关于心理委员的选拔方式,64.04%的学生选择集体推荐这一方式,自我推荐方式占比31.3%,由其他班委兼任占比30.7%,自我推荐方式和其他班委兼任占比相同。G:“自己觉得心理委员感觉没啥用,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其他班委的职务重要性高。”更多的心理委员是因为没有竞选上别的岗位退而求其次才选择当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自身对自己的这一职位的身份并不认同。

(二)心理委员存在感低

42.08%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委员是班委的重要组成部分,26.82%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委员是更亲民的班委,22.42%的学生认为心理委员没什么用,是个闲职。只有极少数同学(8.68%)认为心理委员是负责搞活动的宣传委员。

他人对其的身份认同感低,造成在班级的存在感低。82.84%的大学生在心理上遇到困扰或障碍,选择自己调整,49.84%的大学生会选择与同学沟通,只有19.99%的学生才会去找心理委员聊天,18.08%的大学生会找老师、辅导员、导师倾述。81.92%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并没有向心理委员沟通。60%的同学认为心理委员没有困扰是因为问题本身较为严重。

H:“我是学委兼心理委员,平时也是只与女生交流多,与男生交流少。感觉大家有什么心理问题不愿意和我讲,感觉自己这个心理委员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也比较低,大家甚至可能不知道班里还有一个心理委员。”

自我的身份认同低造成了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低。自己对心理委员这个角色理解到位,积极为班级每个同学服务,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动态,自然存在感就会变高,班级学生对其的认同也会提高。访谈过程中发现刘同学作为心理委员做的班级心理工作比较好,他自身对心理委员这个职位的认同感也比较高。

L:“我平时与同学们交流比较多,民主测评也比较好,每次路上遇上同学,我都会与他们打招呼,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包括失恋的、挂科的,我都会主动与他们交流,安慰他们,帮他们缓解情绪。我自己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心理委员这个岗位是称职的。”

二、心理委员履行岗位职责的影响因素

(一)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在心理工作方面有它的优势与劣势,是交叉的,深刻理解性别差异对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大量的访谈发现:劣势方面是男心理委员主动了解女生的情况容易被班里的女生议论,女生的防御心理比较强,可能更难与男生敞开心扉谈论自己的情绪。优势方面是外向的女心理委员在与男生沟通可能会更容易些,男生更容易敞开心扉,可能更愿意向女生谈论自己最近的事情,性别差异男生可能有些事情并不想让同性的人知道;但这个优势在内向的心理委员这里反而成了劣势,内向的女心理委员在开展与男生相关的心理工作遇到的障碍会更多一些,因为性别差异,她们可能会惧怕与男生聊天,导致工作无法开展。因此建立一支外向的心理委员梯队比较重要,心理委员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到开展工作的效果。

B:“作为女心理委员一般与男生接触的不多,因为我是田径队的,还和班里的男生交集比较多,对他们的了解相对较多一些,但因为是女生,还是觉得在与男生交流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很多心情低落的男生不愿意与我交流,可能很多事情与女生说起来也不太方便吧,这是我当心理委员一直觉得工作比较难开展的地方。”

很多心理委员抱怨同学并不愿意与自己沟通,其实很多心理委员对自己这份职务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只认为它只是有一个头衔、一个符号而已。心理委员是需要面向班级所有同学的,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只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距离近的人相处,心理委员要关心所有同学,了解每个同学平时的心理状态,能够为心情低落的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学生安全预防机制的第一人,心理委员是离学生最近的,是发现问题的前线人员,遇到棘手、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应该首先报告给班主任和辅导员。

(二)化学与化工类学生心理特点

化工类专业学生普遍内向。一是受学科思维的影响,化学学科注重实验和理论的联系,所以更多的同学主要打交道的对象是化学反应,通过事物客观反应现象形成认知,这种认知影响了生活中的一般行为。二是受专业场所的影响。化工类专业的主要场所是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的人文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主体,如:有机合成反应反应周期长,平均在6个小时以上,并且反应的动态性因素较多,如控制反应温度,压力,以及产物的纯度。这些客观因素极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此外,实验室组员之间缺乏交流,且有限交流的话语体系多是专业性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在封闭环境下的停留时间[1]。三是受发展要求的影响。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发展主要在基础科研和应用工程方面,基础科研需要不断测试和总结实验数据,撰写论文,申请项目及经费,筹备药品仪器,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应用工程和基础科研类似,并有专利专著的成果要求。在“实验-理论-成果”循环的要求下,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专业工作模式较为单一,生涯工作时间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时间。长期的工作环境影响和专业思维影响导致本专业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

化工类专业学生部分存在偏执现象。一是学业压力较大,化学化工类专业,以化学为核心学科,数学为基础学科,工程类学科为导向学科,大多开设专业课程较多,配套实验也较多。如,传统的化学学科分类方向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每门学科均有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从药品性能、反应原理、实验操作、安全保障、机械作业、仪器表征、数据分析、拟定结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时和全过程培养。再加上科研和撰写论文的要求,广大学生学时较长,要求较高,所以压力较大。二是专业风格在思维习惯中突出,化学化工类专业要求较严谨认真,尤其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精确度要求较高[2]。造成广大学生将专业风格迁移到思考习惯中,潜移默化为行为习惯。所以,一些引申义词汇,如“理工男”反映了部分化学化工专业男生的情商指数和处事习惯。

三、心理委员队伍建设研究

(一)严格选拔

心理委员要进行严格的选拔,心理委员最好选择性格开朗的学生、同时愿意与同学沟通,遇到事情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委员同时要具有奉献精神。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学生们更希望心理委员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奉献者、问题解决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59.3%的学生期望心理委员能够解决心理障碍与困扰,40.57%的学生希望心理委员能够成为倾述的“树洞”。

(二)培训专业知识

文章阅读方面要求心理委员们每两个星期提供一篇论文,由心理委员写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系统的培训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能力。课程教育方面要求心理老师为心理委员进行专门的心理知识培训,课程可以包括《艾利斯的非理性信念》《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并通过MOOC课程,让心理委员持证上岗[3]。

(三)团体辅导培训

为心理委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答疑解惑”主题、“团结协作”主题、“沟通交流主题”等。可以在团体辅导中设置“心理剧”环节,以宿舍关系、学业问题、适应问题、恋爱关系、生命教育五个主题拍摄情景剧,由心理委员自导自演。担任心理委员的同学,需要同每一位同学至少做一次简短的谈话,更好地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在班级里设置烦恼信箱,同学们可以给心理委员们写信。心理委员之间要互相交流,创立班级心理委员qq群,系级心理委员qq群。班级qq群活跃+爱说话(自己主动与班级同学说话)+大家说(倾听班级同学说话)关注大家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随时了解同学们的情绪动态。同时组织学生和心理委员们一起观看心理电影,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情景。

(四)利用性别差异化原则设置心理委员

可以设置一个男心理委员、一个女心理委员,负责班级的心理工作,利用性别的优势全方位、全面对班级学生的心理有一个精准的了解。作为心理委员,首先需要在班级里刷存在感,让同学们知道心理委员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这样学生才会有事情就去找你。心理委员要经常窜宿舍,通过窜宿舍与同学处好关系。担任心理委员应该具备三个素质:“主动”“勇敢”“倾听”。

(五)严格管理

建立考核体系,严格奖惩制度。健全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制度。对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定量的考核。定期进行评比表彰,表彰系级优秀心理委员、院级校级心理委员。以评促建,以严格的考评制度促进心理委员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委员身份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看望委员、代表
携手同行政协委员大型系列访谈节目反响热烈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