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及引导

2021-11-27 14:02邹伟琦
山西青年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

邹伟琦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生活方式反映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状况,同时对人的生命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群体或社会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引导下,利用外界有利于健康和身心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表现出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综合模式,其目标是促进身心健康。[1]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生活幸福的目的。

一、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指年满60周岁,退出工作岗位的那部分人群。研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状况,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特有优势。美国社会学家莫尼汉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力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老人的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扶助老年人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和文明人都应有的价值取向。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拉近老年人与少、青、中各年龄层社会群体的距离,弥合老年人与各类社会群体的代沟,增进代际和谐,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

(二)有利于减轻老龄化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据我国统计数据预测,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2053年达到4.87亿的峰值,老龄化接近35%。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加深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减轻疾病对老年人的困扰,使他们健康、体面、有尊严地生活,做到“老年人本人不受罪,家庭子女不受累,还为国家节约医药费”,减轻社会养老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担。

(三)有利于让老年人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改革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国人的奋斗目标。幸福指数包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享受提升两个方面。我国政府连续十几年给离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老年人在关注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精神文化生活享受的提升。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就会把对有形改革关注、支持、拥护的热情转化为对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这种无形变革的强烈参与。

二、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特征

改革不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人们视野开阔,在生活富足之余,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我国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后,不少老年人积极上老年大学参加各种学习班,充实提高自己。他们中有的学电脑、摄影,有的学声乐、舞蹈,有的学书法、绘画,有的学习古文、诗词,把继续学习作为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期望通过“有所学”,提高文化鉴赏力、社会洞察力和社会管理参与力。有的学员读了初级班,又进提高班;学完提高班课程,接着上创作班。不少学员不愿“毕业”,要求一辈子在老年大学学下去,一样接着一样地学,他们忘记年龄、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手段。

(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运动是健康长寿的法宝。要保持健全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关键在于坚持锻炼身体。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功能有益,且对心理状态和社会行为均能产生良好影响。首先,体育运动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改善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促进人的良好情绪状态的产生,并改善睡眠;其次,老年人害怕孤独,而体育运动增加了社会交往,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再者,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提高自信,完善人格,使老年人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3]这些都对老年人的长寿健康极为有利。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是很重要的一种保健方式。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体育健身项目,不管是晨练还是晚练,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每周5天以上。长此以往就能收获良好的健康效益。

(三)充分享受社会交际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虽然变小了,但可以通过主动联系旧友、积极参加老年人活动结交新朋友等方式开拓新的生活圈子。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必然带动眼界与胸怀的变化。个人的见识与关注点因社交面的扩大而更为多元和广阔,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和愉悦,一些之前容易在意、郁闷的小事自动被屏蔽,许多繁琐事务与不良情绪也就云淡风轻了。

(四)乐于助人

在自己活得潇洒、愉快的同时,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热心社会公益。有的老年人基本养老金并不高,家庭经济也并不宽裕,却热心接济有困难的左邻右舍;有的老年人自己的家务事并不少,却热心照顾孤残病人,他们把扶危济困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这是一剂无形的滋养心灵、促进健康长寿的良药。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了身心健康,展示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老年人崭新的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加强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引导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进程,需要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排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其他社会思潮的干扰,加快它养成的速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加强各媒体正向宣传

感恩社会,以平和的心态豁达处事。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受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体验过生活的种种磨难,他们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退休后,他们中有部分人基本养老金不高,心里不免有些怨气。此外,老年人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如生病、空巢、亲朋好友甚至老伴离世等,他们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因此,要广泛运用媒体号召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宣传孝道,多报道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形势,引导老年人向前看,淡泊名利,克服攀比心理,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过好每一天生活。

(二)政府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政府可利用废弃空地、现有公园、登山路等为城乡居民修建健身步道,或打造一个个“口袋”式健身公园,并配备体育健身器材,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就能锻炼身体,把老人们“健身去哪儿”的困惑变成“健身在身边”的愉悦。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应考虑增加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如在健身步道上绘制和安装路面标识,并配备心率测试仪,让老人行走其中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健步距离、消耗能量和心率情况。

(三)社区多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建议社区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基金会等多渠道兴办老年休闲活动中心,多组织本社区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定期聘请医学专家为老年人开办养生保健讲座,组织小型老年人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征文活动等。有医学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参与认知活动(比如下棋、阅读、猜谜和写作)比较多的老年人,日后患上痴呆症的风险低。社区可以和开办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合作,定期安排学生下社区协助策划组织老年人活动,既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能为培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实践舞台。同时,建议每个社区服务中心至少配有一位专职或兼职的老年体育辅导员,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

(四)各方合力为老年人搭建文化养老社交平台

老年人要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实现。政府、社会各界应合力为老年人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交乐趣并实现老有所为。如,由柳州日报社主办的于2019年6月上线的雅致文化养老平台,集线上展示、线下体验于一体,为全市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建设健康、快乐、幸福的精神家园,目前已成立雅致旗袍队、雅致腰鼓队、雅致模特队、雅致茶修班等九大团队,开展满足中老年群体需求的各类文化培训、联谊、交流等活动,如健康走、插花、茶修、认识植物、百家宴、诗歌会等,深受中老年朋友的欢迎。

(五)紧跟时代步伐,让现代智能科技惠及老年人

随着我国家庭少子化、无子化现象的日趋突出,家庭规模的缩小,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步弱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开始居高不下,其无人照护的现象令人担忧。当前,智能技术已渗透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科技产品可以从多方面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排忧解难。比如,可以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避免老人发生意外而无人知晓。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看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采取措施组织老年人学习简单实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指导他们把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感受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我们要坚持“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既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加强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引导,更要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去思考、引导老年人不断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使生活方式常变、常新。

猜你喜欢
老年人生活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