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体教融合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2021-11-27 11:29樊炳有李晓鹏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题热点趋势

向 萌,樊炳有,李晓鹏

(1.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2.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体教融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1]。自20世纪初,国家政策层出不穷,体教融合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已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改革事项,旨在以体教融合实现青少年体育治理体制和机制的全面融合,共促青少年健康发展[2]。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国多位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对体教融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整理可知,从研究对象来看,针对体教融合组织实施的文献较少且局限于对文献资料的统计与总结;从研究框架来看,各自研究,比较零散;从研究方法来看,各有不同,鲜少有人运用可视化软件对体教融合的演变趋势、特定时期研究热点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不易从宏观上厘清体教融合研究的演进历程。基于此,本文运用CiteSpace,通过3大数据库,以“体教融合”为主题对2010~2021年该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做可视化分析,弥补数据空白,有助于了解近10年体教融合领域发展脉络,以期为广大研究者进一步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做出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作为可视化数据来源,设定检索条件:“主题”=体教融合;设定时间: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刊的范围是:设定时间内发表的所有期刊论文。遵循以上的设定条件分别从3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去除学位论文、报纸等无关文献之后,获取检索文献依次为104条、116条、57条。为保证数据来源全面、可靠、客观,利用多数据库5.0软件去重筛选得到有效数据171条作为样本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知识图谱分析法

本文应用的是由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开发基于java运营环境CiteSpace V(版本号:5.0.R4(64-bit))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软件功能主要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研究者共现分析、机构合作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3],能够识别并显示某一领域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展现研究热点及前沿方向。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0~2021年间发表在3大数据库关于体教融合的期刊。将所选的171条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并通过CiteSpace V进行转码处理,形成此次研究的样本数据库。然后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2021年上半年(2021年2月之前)TimeSlice(时间分割)为每1年1个阶段,阈值设定为50,输入关键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网络节点,从而绘制出近10年来我国体教融合的科学知识图谱,并生成相应的参考信息,从而揭示体教融合这个主题的前沿热点及演变趋势。

1.2.2 文献统计法

从文献的“量”出发,通过Excel汇总收集文献中所包含的期刊量和时代时区分布的量、作者发表文献量、机构发文量等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做到最大程度的量化处理信息。对我国体教融合的研究现状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内容文本、针对可视化图谱结果,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维度进行质性分析,探究研究的力量、主题、热点、趋势。

1.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理论和方法,对知识图谱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深层次了解体教融合趋势发展,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分析

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该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研究热度,也是判断其研究程度的重要标志[4]。笔者根据171条样本数据结合Excel绘制出体教融合发文量的年代分布。从图1可知大致分为3个阶段:2010~2016年,关于体教融合研究处在起步阶段。6年间发文量不到40篇,篇数少研究不深入,并没有引起科研学者的关注。201~2019年期间,发文量缓慢上升,学者逐渐关注这一领域;2020至今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与国家政策表现出很高的契合度,同时表明学者的研究思维上得到了转变。2010~2021年期间有关体教融合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演变趋势,考虑国家的政策因素,可以预测,体教融合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图1 体教融合期刊发文量

2.2 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 V(版本号:5.0.R4(64-bit))转码处理后的171条样本数据再次导入,设置操作:node types选择“Author”,pruning选择 “无”,selecttion criteria设置为Top 50 per slice,时间跨度为1年,visualization设置为cluster view-static和show merged network,考虑样本数据有限,设置c,cc,ccv分别为(1,2,20),(1,2,20),(1,2,20),运行CiteSpace,得到如图2所示N=275,E=304,密度d=0.0081的作者共线图。该图的节点是以不同色号的圆圈表示,色号与顶图年限颜色一一对应。圆圈的大小代表作者高质量发文数量的频次,作者之间连线的大小代表两位及其以上作者合作的共现网络关系。从图2看,张艳平、翟丰、胡金波等人的颜色节点为蓝绿色,视为早期学者,但没有明显的合作关系。后期形成了以柳铭毅、孔年欣、龚海培等为核心;以孔琳、汪晓赞等为核心的两大作者合作群,作者的共现群体均以3~5人为主。科研工作者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参与者,是推动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科研作者、作者产文量和作者合作关系的分析能够折射出该作者的科研贡献率[5]。对于核心作者的确定,主要依据了普奈斯(Price)提出的普奈斯科学定律,即N≌0.749×(Nmax)1/2(N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6]。根据收集的样本作者数量,经过运算公式可知,发文量≥2时,可以被确定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表1和图2可知,在发文量上,柳鸣毅、但艳芳、孔年欣、龚海培、胡雅静、龚海等12人均为这个领域的高产核心作者,连线密集,研究合作较显著。可以看出,加强沟通合作,对于体教融合的探索具有巨大的理论贡献意义。另外笔者通过网络查询得知图上的合作团体作者多半是师生、同事或同区域的合作,表明体教融合的研究区域性合作较强。但是数据显示,核心作者共有12位,占总数的2%不到,说明团体合作只是少数,像钟秉枢、王登峰、杨国庆等作者合作程度不明显,很多学者属于个体专研,研究核心队伍并没有形成。

图2 体教融合作者合作共现图

表1 作者发文量(n≥2)

2.3 研究机构分析

将样本数据导入CiteSpace V后,分别设置参数信息如下:node types选择 “Instiution”,pruning选择”pathfinder”,selecttion criteria设置为Top 50 per slice,时间跨度为1年,visualization设置为cluster view-static和show merged network,考虑样本数据有限,设置c,cc,ccv分别为(1,2,20),(1,2,20),(1,2,20),运行CiteSpace,得到N=172,E=135,密度d=0.009 2的机构合作共线图。

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连线的粗细和数量代表机构合作的紧密。通过CiteSpace的处理,依据图3来看,有3大研究中心的圆圈大,并与其他机构的连线多且密集。一是以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为中心,与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合作等高校合作研究;二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为中心与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华侨大学体育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体育教研处、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等高校合作密切;三是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沈体、宁波大学开展合作。众所周知,合作研究是实现知识交汇贯通的重要途径,3大研究团队向四处发散成为该领域研究力量的中流砥柱。

图3 科研机构共现图

目前承担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机构大都是高校,其中专业院校占80%,这与我国一直以来体育领域的研究依托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但是地理位置以中东地区为盛,不利于地区体教融合同步发展。从整体看,我国许多研究机构数量多,但研究机构单线合作互动少,缺乏紧密的学术联系和团队攻关,例如首都体育学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等机构具有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相应政策及科研资金投入的支持,但是这些院校具有较大的资源整合潜力没有有效发挥,不利于体教融合的良性研究。

2.4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学者赵蓉英等人在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中,指出关键词是文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核心的精炼,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反复出现的高频次关键词往往能够反映出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领域,而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提取的关键词,则能直观地发现该文章的主要议题[7]。从表2可看出,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结合”“青少年健康”“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育”“立德树人”“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国家体育总局”等高频词反映了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其中圆圈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成正比,节点外环代表关键词出现的年份,按照时间从早到晚颜色由冷色到暖色过渡[8]。从图可知,对比年限颜色,体教融合一词在近10年中年轮越宽代表在相应的年份里被引用或者出现频次的次数越大,这一时期是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重点关注。

表2 体教融合高频关键词一览表

“Modularity和Silhouette是网络模块化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模块值Modularity用来衡量一个网络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拆分成相互独立的模块,值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网络中模块越独立,通常该值需大于0.3;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用来评估聚类本质的不确定性,值在-1到1之间,值越接近1,则说明模块越独立,一般该值需大于0.5”[9]。运用CiteSpace软件将CiteSpace V中的阈值(c、cc、ccv)分别设置为(1、2、20)、(1、2、20)、(1、2、20),利用LLR对数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由图4左上方可知,该图有415个节点,545条连接线绘制,并且模块S值=0.782 2>0.5,聚类结果令人信服;模块Q值=0.879 9>0.3,聚类结果显著。所以根据量化程度该图谱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图中显示了64个聚类,折射我国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的现状。其中,前9个聚类结果分别是#0国家体育总局;#1青少年;#2体教结合;#3人才培养;#4学校体育工作;#5青少年体育;#6体育赛事;#7儿童青少年;#8文化课。通过对文献数据进一步整合,大致分为4大聚类的研究热点,它们分别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教结合、学校体育、青少年发展。

图4 关键词聚类共现图

1)国家体育总局,是研究体育发展战略、协调体育区域性发展、拟定国家体育政策、起草草案督促实施的体育行政部门。所以它是知识图谱中最大的聚类,体教融合发展历程变化都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变化而相应做出改变,学术界也紧跟时政热点进行研究。

2)体教结合,学者刘海元等人认为一定程度上,“体教融合是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的产物,先后经历了“无体教结合阶段”“体教结合,以体为主”“体教结合,教育发力”“体教结合,走入困境”,体教融合的变迁过程[10]。从图中可以看出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的中心性呈现紫色说明他们的引用频次高,关注度高。例如“体育管理”“竞技体育”“三位一体”“后备人才”“基础教练员”等关键词都体现了彼此同本位的概念。学者翟丰等人说到以“混合型”体教结合模式为基础,省校联办专业运动队为突破口,加强体教融合进程,可以实现体育和教育之间资源互补[11]。从这一说法,笔者可以认为要想弄明白体教融合如何发展,必须厘清体教结合时期教育与体育部门的关系,不仅在资源,甚至在制度、利益、政策等多方面了解。

3)学校体育,从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2]等一系列文件,正如杨国庆认为,学校是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的核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13]。所以,学校是进行体教融合持久阵地。

4)青少年发展,从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历史演变过程中,青少年发展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包括体育进中考、开展校园足球、建设一校一项等措施都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尤其在2020年4月《意见》出台,学者毛振明一直强调通过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实现青少年竞技体育乃至体育的教育回归,使青少年体育的训练与竞赛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进行。青少年的第一身份就是学生,此时专业体校和运动技术学院的“另国民教育体系”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14]。这与学者严军等人认为该意见明确了体教融合的战略重点,即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关键,促进青少年健康是核心,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是保证[15]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青少年是体教融合的目标群体,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进行融合中避开不了且重点关注的话题。

2.5 突现分析

CiteSpace在数的基础上对研究关键词的频次及不同关键词之间共现的频次进行提炼,并运用较为直观地可视化的形式将关键词的频次高低和聚类关系表现出来,从而得出某一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6]。通过CiteSpace的突现功能进一步分析图5可知:在体教融合发展历程中,有7个突现研究阵地如下图所示,分别是“体教结合”“运动员”“上海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后备人才”。根据数据展示,主要聚焦归纳为“体教结合”“上海市”两大模块涵盖2010~2021年间的研究热点问题。

图5 体教融合突现词

体教结合:体教结合一词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针对竞技体育发展提出来的一种模式的办学方针,1986年1月1日,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86)教体字105号文件);1987年9月4日,国家教委(8)7教学字008号文件,首批公布了51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便由此形成一个高潮[17]。而后《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8]一系列国家政策致力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以在CiteSpace提供的突现关键词里面出现了“运动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都是体教结合过程中必备因素也贯彻了人才培养的宗旨,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认知的理念。

上海市:上海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先行地,也是全国第一个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排头兵”,多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教结合工作,体育、教育部门也结合上海特点,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把“优秀的运动队办在学校里,让优秀的运动员从校园里走出来”[19]。跟踪调查资料获悉,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2年时出台了《关于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2015年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出台《关于开展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暨体教结合工作督导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的落实,2016年出台《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跟进体教结合理念。这个时候的上海是探索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生发展的领先市区,省市级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正式提出和系统构建,在全国尚属首次[20]。这也与2013~2017年的突现词是上海市不谋而合,上海市经过多年的体教结合的实践也加快了体教融合的步伐。

2.6 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趋势

TimeZone View(时区共现图)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21]。所以,借助体教融合的研究热点演变趋势,更好把握体育的研究动向和流动变化。启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软件的时区共现功能,对2010~2021年中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在功能区Visualization处,选择TimeZone View。通过适当调整控制面板参数,得到图6所示。大致把我国体教融合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图6 体教融合历史演变时区图

1)2010~2016年,研究发现我国体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呈现出动态变化,其演进过程涵盖了体教融合的初始阶段:研究者将体育和教育工作放置在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尤其2010年国办发〔2010〕2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体育部门要和教育部门融合的政策要求,针对体教结合出现的诸多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体教融合初次以政治文件出现学者视线中,从政策颁布看,国家致力于解决举国体制下的竞技赛事和教学的矛盾,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社会强国增加强力。所以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体育训练”“人才培养”“业余训练”“体育强国”等方向探讨与当时特定背景相吻合。从CiteSpace呈现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出,2016年是个空窗期,登录知网检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关于体教融合的全部文献,结果少之又少,说明这个时候的体教融合处于摸索时期,还是起步阶段。但是2016年10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重新定义了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此拉开了“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帷幕[22]。虽然国家政策出台,地方高校响应,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如何发展的大局性问题,专注于健康问题,所以效果甚微。这一结论与上文的发文量的图示结果相吻合。

2017年至今,体教融合逐渐发展。通过图谱可以发现,“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等宏观方向依然贯穿体教融合发展中,研究观念开始由宏观转为微观,研究广度与深度逐阶段扩展。例如“新举国体制”“体育教学”“立德树人”“利益诉求”“认知功能”“科学循证”“现实审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校一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词凸显了学者的研究热点开始入微着手,深层次探讨体教发展过程。从图中“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校园足球”等战略在体教融合发展过程中突出,也印证了政府政策导向性明显。综上可知,体教融合的研究从宏观转向微观,逐阶段深入的趋势明显,从普遍联系的视域去考察的趋势明显,其历史背景与政策导向性的趋势明显[23]。

3 结论与启发

体教融合理念一直是体育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2010~2021年间发表在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关于体教融合的全部期刊去重后得到的171条有效样本并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首先,通过对期刊的文献量统计来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2010~2016年期刊发文量较低,2017~2019年期间期刊发文量缓慢上升,2020至今发文量猛升。可见,有关体教融合的理论不断丰富,学者对于它的研究热情逐渐高涨;其次,通过对体教融合中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图谱及数据分析,研究作者以柳鸣毅、汪晓赞、龚海培、孔年欣等为代表形成该领域的研究核心主体和高密度的网络合作团体,研究机构以武汉体育学院青少年运动训练评价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最为显著。整体看来,基本形成了以国内知名体育类专业院校为核心,向其他各个机构辐射蔓延的形式。但是,图谱数据显示个人或者机构都有大量合作密度不强现象,合作范围未打破区域、机构单位等局限,有待加强建立“多作者、勤合作、宽机构”的学术共同体,提高科研产出效益;其中,通过对体教融合的研究内容来看,关键词聚类以学校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发展为重点研究对象,体育原理、体育思想、法律保障、立德树人、健康素养、价值取向等词汇相继出现,致力于发挥教育育人价值。体教融合不仅仅是发挥了运动与教学本位功能,对于功能外延内涵也逐渐思辨化,这与习书记倡导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谋而合。最后,从时区图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体教融合研究热点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各个地区开始根据政策的指引加强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的合作。综上所述,自2018年以来,国家颁布各种融合政策,文件传达出的上下一体、内外互动、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共创分享的深度融合、交叉融合、跨界融合,成为“融合观冶”的重要表达,也成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24]。融合将成为体育界的突破关键词,贯穿顶层设计政策理念。在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的研究路径会逐渐成为新一批的研究热潮,有待纾解。并且笔者认为,学校是进行体教融合的载体,是进行学与训的重要场所,也是今后改革的第一关卡。随着政策指引,各地高校实践成果也在不断的丰富,所以盘活“以体育人”新生态打通国民体育与教育贯通通道将是未来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主题热点趋势
热点
趋势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初秋唇妆趋势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