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及其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中的应用

2021-11-29 00:08王小娜方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7期
关键词:PBL教学法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王小娜?方红

摘要:PBL教学法倡导探究式学习,其主要特征是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指向,这与当前高职“学前心理学”课程实施中以教师为主导、重理论和概念知识学习、轻实际问题解决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在“学前心理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可谓“对症下药”。在实践中,基于“问题创设”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可以有效阐释PBL教学法的实操程序,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学前心理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学前心理学;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C-0008-04

“学前心理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旨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但笔者发现,“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学以致用”水平较低、与教育教学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等缺陷。因此,将PBL教学法引入“学前心理学”教学实践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究的尝试。

一、何谓“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积极参与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为目的,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也译作“基于问题的学习”)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的一种医学教学法,后因其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问题导向和真实学习情境等特征而逐渐流行于其他教育教学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首先,PBL教学法的最大特征在于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其次,PBL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真实情境中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问题,且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情境、运用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才能解决,并需要小组以不同形式汇报学习成果。最后,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一名帮助者、协助者,旨在激发学生已有的学科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明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所以,在PBL教学法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在解决问题的监控下进行的,教师受制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受制于问题的解决,任何一方都不能偏离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当初只是为了帮助医科大学学生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实践做好实战准备的PBL教学法,现如今已经被许多教学研究证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3][4][5]。当前,PBL教学法在心理学、地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工程学等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学前心理学的教师也理应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变革的条件和需求,积极借助PBL教学法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能。

二、PBL教学法有助于破解“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困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或者说“基于问题的学习”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其对于破解“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有利于改变“学前心理學”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困境,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更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儿童研究能力,以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依据“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幼儿教育的实际问题。在现有的教学考评制度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理解并把控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完成,但学生的课程获得感却与教师预期存在较大差异:进入实际教学情境中时,之前所学的“学前心理学”几近完全失效,即使在遭遇幼儿教育问题时偶尔联想起“学前心理学”的某些理论或概念学习的印象,也无法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止步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门槛之外。长此以往,“学前心理学”成了学生口中难学且无实际意义的课程,所以引入PBL教学法来改善其教学困境、提升学生应用学前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

第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互动,并增强其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在PBL教学法倡导的学前心理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独特的看待幼儿世界的视角,会更多地运用各种视频资料、案例教学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质量较高的、与每一章节紧密联系的幼儿视频少之又少,案例往往又缺乏时效性,所以看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却收效甚微。学生往往一回到真实的情境问题,又无从下手。其实,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只有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相应问题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对章节内容的学习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第三,“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洞悉幼儿思维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心理互通”。从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来看,很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传统的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为例,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对幼儿而言,想象力是在儿童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在幼儿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此,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但是,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是无法直观看到的,所以在课堂上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法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幼儿的想象力,而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学前心理学”应用PBL教学法的案例分析

(一)问题创设的条件

问题创设是在“学前心理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关键,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有价值地进行,问题的创设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设置的问题情境应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贴近幼儿生活。比如在上幼儿想象力的培养这一课时,教师选择了现场连线,让学生从现场中发现问题,描述并定义问题。只有如此真实的问题才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潜力开发,增强学习的目标性和实用性。

第二,问题的答案应是多样的,角度可多变,能促进学生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的问题正因为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组内和组间成员在讨论问题时,才能有话可说,敢于尝试,从而逐渐形成自己解决幼儿问题时的完备逻辑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三,问题的难度要恰当、中等,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能引导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否则太难、太易、单一学科的问题都不能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也不能有效地引导组内和组间成员的合作与分享。

第四,设置的问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想让“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中出彩,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把问题设置得容易操作。学生通过观看幼儿的实际生活,发现问题,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为什么有的孩子把已画好的家全部涂上了黑色?”学生惊讶之余,主动性、积极性自然释放,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势必高涨。

(二)案例的剖析

1.问题情境:创设与选取。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和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问题的选择要和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相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于抽象难懂的学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理论运用到工作实际的体会,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学前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幼儿园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比如,在儿童想象力的问题选取中,教师让学生在智慧实训室实时观察了美术活动中一名幼儿的表现:兰兰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画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问题是在此情境中,幼儿的想象力呈现出什么特点?让学生不自觉地跟着幼儿的表现状态思考起来,这也是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2.小组合作:探索与解决。为了保证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将兴趣意愿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全班形成多个小组,让学生在各自小组内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发挥小组中各成员不尽相同的知识储备,参与到问题的实际解决中。每个小组内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明确问题,统筹安排。记录员负责随时记录各成员的想法。汇报员则将本组的交流结果汇报给老师和全班同学。本节课中,各小组通过设计任务表格、视频回放、查找资料、与幼儿园老师和幼儿电话沟通交流,整理出了幼儿想象力呈现的特点。

3.汇报成果:评价与运用。针对学前儿童想象力的问题,每组的汇报人员在课前就将问题讨论好并在课堂上汇报给老师和全班同学。教师首先对每组同学的汇报给予评价,对于合理的观点进行表扬与肯定,对于误区给予点拨与指导,并让学生明确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其次,教师对问题进行变通,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在学生了解幼儿想象力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想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幼儿想象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的正确做法。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去,并且深化理解。

4.课堂小结:反思与巩固。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得到的体会,最后布置作业。作业内容仍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搜集幼儿绘画作品,并利用本节课知识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幼儿真实场景,整节课都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围绕该问题不断深入探讨、分析、思考。“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探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幼儿想象力的特点,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获得了很强的学习成就感。

四、总结

PBL教学法由弱结构化、开放性的问题而引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个体探究、协作共享、对话来认知和理解,实现了问题的解决[6],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确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荒废传统教学法。同样多的教学内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所需要的课时远多于传统教学法,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教师要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来适时安排这两种教学法。对于涉及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如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教师尽量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幼儿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涉及学前心理学各流派的学说,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这样能获得较高的效益。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课程知识,提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名协助者、指导者、引导者,保证PBL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KANTER SL.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the new facilitator[J]. Bull Med Libr Assoc, 1998(3).

[2]付連国,姚荣英,韩慧,等.学生个人能力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1).

[3]KAUFMAN DM, MANN KV. Basic scienc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al: students attitudes[J]. Med Educ, 1997(3).

[4]ALBANESE MA, MITCHELL S.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J]. Acad Med,1993(1).

[5]NORMAN GR, SCHMIDT HG.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Acad Med, 1992(9).

[6]胡先锦.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2019(3).

责任编辑:陈向阳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一般立项“基于问题解决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方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YB225)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1-07-20

作者简介:王小娜,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2131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方红,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213100)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学、职业心理学、道德心理学。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法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