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11-30 13:45方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胸椎全麻麻醉

方筱

(谷城县人民医院,襄阳,441700)

开胸手术具有较大创伤性,如果仅仅进行全麻处理,不能有效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易增加炎症反应发生率[1]。所以,应对炎性及应激反应及时调控。本研究探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效果,希望提高麻醉效果和生命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52.6±0.9)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2.5±0.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超声下置管、进针,注射15 mL罗哌卡因(浓度:0.375%),15 min后对麻醉平面检测,1 h后再次注射15 mL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注射3 mL利多卡因(浓度:1%),麻醉平面检测,若不是全脊麻,给予8 mL罗哌卡因,1 h后注射5 mL罗哌卡因。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咪达唑仑、丙泊酚,剂量依次为3 μg/kg、0.2 mg/kg、0.03 mg/kg、1.5 mg/kg。麻醉维持:注射瑞芬太尼、丙泊酚,剂量依次为0.3 μg/kg,50~100 μg/kg。

1.3 观察指标 1)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处理,获取血清,于-80 ℃保存,分别于麻醉前(T0)、术前30 min(T1)、术后(T2)、术后6 h(T3)应用酶联免疫法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测[2]。2)2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与睡眠质量比较,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对患者T0、T1、T2时睡眠状况监测,监测值<80则表示患者进入睡眠,术后第1晚监测值<80的合计时间为睡眠时间,监测期间其值<80的百分比则为睡眠效率。并对MAP、HR水平监测[3]。

2 结果

2.1 2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对照组T0、T1、T2、T3时间点血清IL-6水平分别为(35.5±9.3)pg/L、(39.6±10.4)pg/L、(42.0±10.1)pg/L、(45.8±10.9)pg/L,观察组T0、T1、T2、T3时间点血清IL-6水平分别为(34.7±8.6)pg/L、(39.7±9.0)pg/L、(43.2±9.1)pg/L、(46.0±9.2)pg/L。观察组T0、T1、T2、T3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1.7±0.3)pg/L、(2.1±0.5)pg/L、(23.5±6.0)pg/L、(24.8±5.9)pg/L,观察组T0、T1、T2、T3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1.6±0.3)pg/L、(2.0±0.4)pg/L、(23.6±5.0)pg/L、(25.8±5.3)pg/L。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MAP、HR水平与睡眠质量比较 对照组T0、T1、T2时间点MAP水平分别为(90.3±9.7)mm Hg(1 mm Hg=0.133 kPa)、(81.8±8.2)mm Hg、(87.6±8.6)mm Hg,观察组T0、T1、T2时间点MAP分别为(90.2±9.0)mm Hg、(86.8±8.9)mm Hg、(89.5±9.1)mm Hg。观察组T0、T1、T2时间点HR水平分别为(74.2±7.6)次/min、(62.8±6.6)次/min、(73.0±8.1)次/min,观察组T0、T1、T2时间点HR分别为(74.3±7.5)次/min、(62.7±6.7)次/min、(72.9±8.2)次/min。2组各时间点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分别为(249.3±10.8)min、(432.6±15.1)min,观察组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分别为(249.6±10.6)min、(472.8±17.6)min,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睡眠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手术创伤、紧张情绪和血容量变化等为炎症反应诱发因素,炎性细胞释放及神经冲动传入会激发炎症反应[4]。IL-6是应激反应较敏感的标志物,该因子水平上升会加重患者病情,IL-10和IL-6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为重要的抗炎性细胞。

该研究探究2组炎性因子水平及MAP、HR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2组各时间点血清IL-6与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与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都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率,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睡眠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可延长患者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患者麻醉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有非常好的麻醉效果。

猜你喜欢
胸椎全麻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4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