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筑梦”文化促进教师自觉发展

2021-12-02 08:20蒋国和
教师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一等奖青年教师课程

蒋国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打造优质的“梦之队”,必须要有优秀的“筑梦人”。近年来,我们学校以此为基点,培育“筑梦”文化,促进教师自觉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多种举措,塑造自觉发展的文化

(一)以“三证”“四有”,明确发展方向

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教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总书记用四个“引路人”的概念,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全面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为此,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要努力拥有“三张通行证”,即“教学艺术通行证”“教学效果通行证”“教科研通行证”,并以此作为立足岗位的根本;同时,对师德规范提出了“四有”要求,即“头顶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正气,手上有绝活”。

(二)以新的理念,营造发展的氛围

我们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能仅满足于做蜡烛,而要做霓虹灯,既要照亮学生,又要美丽自己。在见证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用自己的高尚言行,照亮学生德行成长的旅途。教师在“自强不息,知行合一”这一校训的激励下,心中有梦想,人人做能师,不断锤炼自己,练就教书育人的绝活。

(三)以专题课程,提供发展的支架

制订专题课程,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引导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丰富和升华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新课程目标及教学理念。近年来,我们提供的专题课程有:教师幸福课程、教师健康课程、师德课程、教师发展课程。丰富的课程,让教师突破了自我发展的“藩篱”,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力支架。

二、多种平台,研磨全体教师的能力

(一)建学习平台,培育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单位保持活力、高速发展的标志,建设学习型校园是学校努力的方向。只有掌握了全面、专业的教育理论,才能进行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

学校会定期为教师推荐好书、美文,让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学校教科室每季度出版《教科研通讯》,报道最新学术前沿动态,关注当前教育教学热点,提供优秀教育文章,宣传身边榜样事迹,让教师了解时代要求,立足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教研成果。

(二)建研修平台,提供研修载体

学校立足未来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南京高校与科研院所等有利条件,与外界合作,与重要报刊社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共同培训,专业辅导,为教师提供服务。学校会为教师提供研修课题,并对教师有待发表的论文给予修改指导,提供教研上的帮助,这既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又提高了部分教师的研究素养,增强他们的收获感。

(三)建发展群落,促进报团发展

学校会及时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敏锐地抓住教师发展中的新动向,“育种、培土、施肥、扶持”,加以培养、引导,努力促进教师发展群落的形成。近年来,学校已形成多学科、多形式的教师发展群落,如外语学科的张怀恩工作室教师发展团队、物理学科的蒋鸣教师研修团队、语文学科的唐修亮青年教师孵化团队、体育学科的王达梅教师校园体育发展团队,以及王芳、杨懿、李晓黎等跨学科抱团发展小组等,为学校教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多种激励,释放青年成长的能量

指方向,搭台子,拜名师,压担子,给奖励,学校给予青年教师成长中需要的一切,给予青年教师展示的机会,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一)激励专业成长

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坚持以赛促研,打造一个,成长一批。

教师争先创优,百花齐放,教师队伍成长迅速。2019年,朱婷婷在江苏省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中荣获省内一等奖;檀辰馨在江苏省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中荣获省内一等奖,在南京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南京市实验教学说课及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田琪在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博览会示范课(化学)评比中获全国特等奖;杨懿在南京市思想政治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在第五届“秦淮好课堂”评选中,学校获得学校团体一等奖,李晓黎等七位教师获得个人一等奖。在第二届秦淮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竞赛中,夏黎竹、王璨获得一等奖,沈伟获得二等奖。朱婷婷即将参加“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评比。

(二)重视干部培养

管理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优秀的管理队伍,特别是青年管理队伍,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学校培养优秀管理人才20多人,已完成学校中层与校级管理团队的年轻化转变,并向区内新名校输送多名专业性强、能力突出的管理人才。

四、多种视野,拓宽名师成长路径

(一)高度上,追求国际视野

在名师培养上,学校重视国际视野,让教师到国外去交流,为教师征订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与理念的书刊,开阔教师的眼界,以便教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创新务实、与时俱进。

(二)培育上,到名校去学习

尽管学校经费相对紧张,但一年一度的暑期集中研训“雷打不动”,浙江湖州、江苏扬州、浙江杭州、安徽芜湖等地的名校都留下了学校研训活动的身影。教师不仅拓宽了视野,还获得了专家的指点,更新了观念。

(三)行动上,在“田野”里研究

学校重视日常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的需求展开研究,请省市赛课获奖的教师进行专题介绍,诉说从试讲、修改、研课、磨课到比赛的酸甜苦辣,同时分享获得大奖的喜悦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日常教学中,学校会组织各年级教师参加每周一次的推磨听课、每年一度的“百花奖”优秀课评选,以及定期的研究课、观摩课,让教师在学习、观摩中改变,在研究、展示中提升;从“青蓝工程”到“同伴结对,互助成长”,教师与同伴在交流学习中,共同成长。

努力带来了成绩。仅2019年,在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评比中,学校唐修亮的“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和沈伟的“英语话剧表演”均获一等奖。沈伟主持的江苏省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优化实践研究”,郑宁玲、王芳主持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城市高中教学的语文历史学科交叉互促式实践研究”,端木彦、杨懿主持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唯物辩证法和数学方法论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均顺利结题。

在第三届秦淮区教育科研先进评选中,学校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孔德鹏等10位教师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一支争先创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一支教育科研力量强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为适应这一形势与要求,促进学校的健康、持久发展,以及稳步提升,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分享了些许成功的喜悦。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的工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一等奖青年教师课程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