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围住幸福

2021-12-02 09:24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大队辅导员
少先队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观澜讲解员少先队

上海市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大队辅导员 曹 静

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但我们现在面临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业期望,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培训机构和兴趣班广告,导致家长和孩子一起焦虑,紧张的情绪、学习的疲劳、低迷的兴趣以致孩子幸福指数越来越低。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吹来了新时代少先队再出发的春风。近来,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的工作措施》的通知,这些文件让我们明确意识到新时代倡导幸福教育。

新时代幸福教育就是“在幸福中开展教育,在教育中分享幸福;通过教育传递创新幸福,通过幸福优化促进教育”。立德树人的幸福教育新体系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础上的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而提升个人和社会幸福意识、幸福能力的教育新体系。

党有号召,队有行动。观澜小学秉承黄炎培老先生的“实用主义”理念,以实施“少先队幸福教育”为主线,对标中央文件,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合力打造“5+2”幸福圈。

一、顺势而为幸福“5+2”

“5”即德、智、体、美、劳。

“2”即立足校内、拓展校外。

我们融五育于时空之内,充分利用地处川沙古镇的地理优势,整合区域红色、教育、文娱、体锻等实践资源,校内校外结合,让队员在愉快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得到发展,提升队员的幸福指数,“圈”住队员的幸福,编织队员幸福童年。

“德”护幸福。用足用好每周一课时少先队活动、一至五年级少先队仪式系列教育、道法课程等,用少年儿童听得懂、易理解的形式解读好、传达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打造“澜星道德小讲堂”;同时,持续开展“红船引航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归属感、幸福感。

“智”启幸福。加强创新科技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积极开展发明创造等8个智创常规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外科创天地、开能公司、浦公检测等单位的合作,让队员听讲座、动手做、参与生活化的研究,让“智慧”开启“幸福”。

“体”会幸福。推进“澜星体育俱乐部”“武术兴趣社团”“四年级游泳课”的建设,学校现已有14个体育社团,聘请专业的志愿辅导员教学;与校外锻炼场馆构建良好的协作关系,保证队员参与体育锻炼“有场地,有伙伴,有指导”,让更多队员参与到“每天校内校外锻炼2小时”中,用汗水体会幸福。

“美”享幸福。注重打造艺术特色,作为区艺术教育特色校,“水墨·老城厢”特色课程建设富有成效,并成为市级项目,丰富的拓展课程深受队员喜爱。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用足用好下午4:30—5:30这一拓展服务时间,让更多学有余力的队员参与到校内艺术社团中,我们的艺术社团多达90个,涉及科创、艺术、体育阅读等多项内容,让更多的队员“欣赏美、懂得美、发现美”,享受幸福。

“劳”创幸福。学校努力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格局,关注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养成教育,培育劳动创造幸福的意识。双线链接家校社劳动,针对劳动项目对不同年段队员的分层达标,制定家校两级劳动清单,在劳动中体会幸福的不易,通晓幸福的智慧;校本劳动课程“朝观夕澜”结合地域特色,给队员创造劳动机会,促使队员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幸福,在劳动中为幸福蓄力。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辅相成,是幸福重要的内涵支撑,也给孩子们的幸福“上保险”,让幸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全部底气,一种持续的能力。

二、守正创新幸福共同体

学校地处川沙古镇,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周边有内史第、宋庆龄纪念馆、浦东营造馆、古城墙公园、张闻天故居、黄炎培故居、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八灶村、志愿军文献馆等一批现成的活动场馆。这就成为学校打通“幸福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学校少工委主动出击,多方联系,争取各方支持,让周边的各种阵地为我所用,让所有少先队员都可以小队为单位进入以上活动场馆,开展各项活动,初步形成了观澜小学“15分钟少先队校外幸福活动圈”主框架。

我校少工委聘请了上述相关单位负责人为学校少工委成员,聘请有关人员为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我们的活动都有专人对接,由他们提供活动场地,配备活动辅导员,形成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不断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基地的志愿辅导员带领观澜少先队员开展“领巾寻访”“小小讲解员”等实践活动,如志愿军文献馆为观澜学子开设了“红领巾重走上甘岭坑道”“小红军学走长征路”等活动项目,八灶村党总支为观澜学子提供了“春种菜、夏摘桃、秋收割、冬送暖”系列活动,深受队员喜爱。

这些多样化的阵地浸润式活动让队员们实践、体验、感悟:幸福不在彼岸,而是在去往彼岸的路上。幸福是浸含在额头的汗水里,汗水既涩又甜!正是在守正创新盘活的过程中,校内外实践基地成为了队员们的幸福成长共同体,更多队员被凝聚、被吸引,发现兴趣、引领专注、挖掘深度,时空不断被融合,他们练本领、增才干,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今天的幸福生活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了解党、团、队特殊政治关系,理解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含义,树立从小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理想志向。

三、先行先试幸福新领地

建立百个社区小队。学校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社区中、小队建设,打破年级限制,组建少先队社区大队、居委中队、楼组小队、闺蜜家庭小队等队组织新形式,让少先队员们在社区的少先队组织中感受到与在校内少先队组织中不一样的幸福。队员曹程尧的妈妈是一名中学老师,且有团队工作经历,以她为核心的一批闺蜜妈妈,把平时节假日的闺蜜家庭亲子活动与少先队紧密结合,组织大家参观黄炎培故居、考察古城墙、学走长征路等各种实践活动。队员凌镕蓉家有一个葡萄园,她与伙伴们一起组成劳动小队,在自家果园中采摘葡萄,体会劳动的艰辛,享受丰收的果实……像这样的闺蜜家庭小队还有二十多个,并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聘请百名志愿辅导员。学校聘请黄炎培故居、宋庆龄纪念馆、志愿军文献馆的讲解员,周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及一大批各有所长的家长担任志愿辅导员,形成“学校辅导员+社区基地辅导员+家长志愿辅导员”共同为少先队保驾护航的“三员制”,定期组织交流。

组建百位红领巾讲解员。学校大队部用公开招募的形式,招聘“古镇小导游”“古城墙讲解员”“黄炎培故居讲解员”等100名红领巾讲解员,聘请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开展专题培训,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开展常态化活动,用队员喜欢的形式,在校外红色基地讲好党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打造幸福活动课程。在挖掘、整合周边资源,将原有的少先队校外活动基地建成有实践体验项目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形成特色活动菜单,有实践体验环节,并与争章活动结合的红色实践活动课程,打造实践活动地图。通过“奖章激励”,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最大程度发挥评价效能,激发队员幸福感。

2021年对我校的少先队来说,迎来了战略转折点。我们初探、初试少先队幸福教育,边学习,边落实,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在市、区两级少工委的指导下,做强学校主阵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幸福教育体系,打造校内外幸福新天地,让每个队员在这片天地中拥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我们相信,通过“5+2”为幸福教育赋能,幸福教育为“双减”赋能,不断突破现有的时空界限,在幸福校园中成就幸福童年,在幸福社会中成就幸福人生,让幸福教育为孩子的丰盈成长不断赋能!

猜你喜欢
观澜讲解员少先队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观澜文学社
加入少先队
朱顶红
湿地观澜
我当小小讲解员
加强初中少先队 做好建队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