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提问教学探究

2021-12-02 13:19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五小学陈惠惠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情境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五小学 陈惠惠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程序、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核心手段,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将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各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作为课堂提问的主要实施者,应重视提问的意义,通过设计有效提问来诱导学生有意识、有逻辑地展开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各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存在“灌输式”教学多、课堂提问少,无意义提问多、思维品质不高,预设性强、生成性少,问题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相符等情况,整体教学陷入静态、单边的模式,学生难以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提升。本文将从利用语言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强化小学英语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利用语言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高水平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前提。语言能力主要靠后天习得,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获得认知水平的提升,认知范畴的思维能力又能反向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与思维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不仅能使二者相互促进,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能够有利于学生把“find-think-solve”的思维模式当作课堂常态,在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见解,使他们的思维向高阶发展。

二、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客观上由于课时少、缺乏语言操练的环境,主观上由于大部分教师未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一)浅表化的问题挤压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经常提出“Yes or No?”“Is it...?”“Are you...?”等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看似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回答,实际上学生的思考活动处于较低的水平,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思维认知浅显,无法达到高阶水平。

(二)提问方式碎片化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高效方式,也是建构学生思维体系的重要手段。许多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没有进行总体提问设计,提问缺乏布局与整体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提问,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呈割裂化、碎片化的状态,不能形成逻辑完整的思维过程。

(三)课堂提问只关注教学目标的知识化

一堂课不仅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专注于完成知识的传授,很少将焦点集中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他们的提问是为了机械学习的完成,而不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学生的视野狭小,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四)课堂提问对理解性问题关注较多,对分析性、创造性问题关注较少

尤其在文本理解的环节,教师经常提出“What...?Where...? Who...?”等理解事实性的问题,忽略“How...?Why...? What do you think of...?”等分析性、批判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处在理解文本内容的低级阶段,没有向开放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高阶思维迈进。

三、强化小学英语提问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提问

一堂英语课的教学环节包括“热身—导入—新授—操练巩固—拓展生成”五个基本的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环节有效设计提问。例如,在导入时针对标题细节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Reading for Pleasure”中的一篇绘本故事“A Visit to the Zoo”,在揭示课题时,教师与学生展开如下问答。

T: Sam, Amy, Lingling and Daming are at the zoo. What animals do they want to see first?

S1: They want to see elephants first!/S2: I think they want to see monkeys first.

T: They must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just like you. What happens then?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Can you guess?

S3: They will go to see their own favourite animals, then come back together again.

通过上述问答,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挖掘标题信息,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文本内容作了引导和铺垫。

(二)谋篇布局,考虑提问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前面提到,课堂上教师经常对于理解性问题关注较多,对分析性、创造性问题关注较少。一堂课中,提问的类型应全面,包括激发学生兴趣的提问、理解文本内容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开放性提问等,从而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防止他们思考的层次停留在低阶。笔者在曾经执教的一堂公开课中,在课堂上就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问题。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 8 Unit 1“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的课文情境发生在Smart家、机场和海滨三个地方:(1)前往海南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催促Sam和Amy早点睡觉,以便第二天早上能够早起;(2)第二天在机场,Sam和Amy遇到了去看望爷爷(或外公)的Xiaoyong,他们很快就成了朋友;(3)Sam和Amy到海滨去游泳时才发现,他和Xiaoyong在机场时拿错了背包。

笔者根据情境设计了不同的提问,教学片段如下。

情境一(At home):T: Listen carefully, where are they going? And how are they going?(用课件呈现海浪和飞机起飞的声音,让学生猜测Sam一家要去哪里、怎么去。)

情境二(At the airport):T: Who do they meet at the airport?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情 境 三(Hainan, at the seaside):T: What’s in Xiaoyong’s bag? Why does Sam take the wrong bag?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story?

情境一中,教师利用激趣式提问让学生进行预测,自然导入文本;情境二中,教师提出事实性问题,带领学生理解分析文本;情境三中,教师的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并且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炼自己的观点,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主题引领,设计问题链

主题意义的探究对学生探索文本内涵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主题意义的引领,学生在文化品格和情感态度方面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能够快速抓住文本的主线,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建立正确的思维路径。

例如,四年级下册Module 10 Unit 1“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的教学中,Daming和Sam去骑自行车,又饿又渴的他们买了一个西瓜,Sam边搬西瓜边骑自行车,结果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Daming竟然也撞伤了头。教师明确这是一节关注交通安全和建立积极情绪面对挫折的对话功能课,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抛出问题链:T: What did Daming do yesterday?/And then...?/What did they buy?/Who fell off the bike?/Why did Sam fell off the bike?/Why did Daming bump his head?/What do you think of Daming’s day?

学生在问题链的帮助下,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还深刻地受到安全教育,学习到主人公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四)优化评价,重视反馈

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并给予全体学生公平的答题机会,避免只关注优生或自问自答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学生及时评价,以评促学。首先,教师应关注答案的内容,避免答案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在评价中使学生形成辩证的观点,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其次,教师应关注答案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学生的情绪、语调及肢体语言,对其进行正向的、鼓励性的评价;最后,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整合归纳、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正如美国学者Gillian Brown教授所说:“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像指南针,能引领学生进入奇妙的问题世界。它也是一粒种子,能播种学生求知的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