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2 13:19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刘淑君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办学技能院校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刘淑君

一、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向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教质量是高教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自高职院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除了常规升学的普通中学毕业生外,还包括退役士兵、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士,学生人数激增无疑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201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也明确显示出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正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发展。毋庸置疑,在走向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地方高职院校必须积极谋求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社会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于只掌握技术,还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得技术创新的人才。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9年发布的《促进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2019—2035年,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将由1.99亿人增至3.56亿人,其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更为突出。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但另一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尽可能避免教育滞后性所带来的不足,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主观需求

人才培养是学校承担的首要职责,一所学校的声誉与办学能力最终都会体现在其培养的学生身上。对于大部分的地方高职院校而言,它们在地理位置、办学资源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局面,办学硬件条件的缺陷给人带来办学能力差的客观印象,需要依靠学校软件方面来打破,这种学校软件便是人才培养质量。对此,地方高职院校要想打破办学困境,提升办学能力,就必须在人才培养质量这条路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结合现实办学条件,实施适应本校特征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在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因此,强调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主观需求。

二、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办学资源紧缺

办学资源关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般而言,办学资源越充足,学校的办学能力越强,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所能取得的效果更为明显,反之,办学资源紧缺的学校往往因为教育教学达不到某些条件而在教育教学中步履维艰,这种困境所带来的影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地方高职院校与省会中心城市的职业院校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然而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各地的区域发展差异日渐显现,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自然也受到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地理位置的劣势以及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情况都会对职院的办学资源产生影响。例如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办学资源紧缺仍是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困境。

(二)生源质量欠佳

由于区位因素以及办学条件的限制,地方高职院校在招生上处于不利的局面,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升学院校时更青睐于大中型城市办学条件好、专业优势明显的高职院校。相比之下,地方高职院校成为学生报考的后备之选。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够,也造成职业院校在招生时面临重重困境。受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许多家长依旧认为只有上普通本科院校才有出路,对职业教育根深蒂固的某种偏见使得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报考职业院校。正因如此,分数较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本科学校,而职业院校招收学生的分数越来越低。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这样的困境更为严峻,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校的办学质量最终也会受到影响。

(三)信息闭塞落后

社会产业的极速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方面,学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依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对人才培养状态做出新的调整。然而,地方高职院校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制订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无法及时跟进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即便地方院校通过调研后了解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最新要求,也有可能因为其他一些因素影响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此外,与其他院校之间的沟通缺乏也是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有规模的职教城,如此一来,地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其他院校的沟通机会就较少,对于学习和了解更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诊断自身人才培养的不足是非常不利的。

三、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面对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懂得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可以依据专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已有资源共享最大化来弥补资源的不足。例如,某些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或实验室,此时可以通过学校专业群建设实现相近专业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共享,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外,学校在资源配置中应注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避免绝对的平均主义,并非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资源都是等同的。面对资源有限的困境,学校可以在资源均衡分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竞争机制鼓励不同系部或专业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动力,更能提升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更能达到以有限资源创造最大效益的目的。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学校的人才培养对象是学生,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也体现在学生身上,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学校的活招牌,因此在任何时期学校的发展都应以生为本。地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虽在一定程度上受生源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后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无可作为。面对基础较弱的生源,地方高职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定位,不可在教育教学中带有任何偏见,误以为学生基础差就无可救药。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结合实际学情制订符合本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教学效果,或是与其他学校盲目攀比,那么不仅难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反而可能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应关注生源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三)立足本土,特色创新

地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职院校既需要向外学习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立足于当地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过程,避免因为学习其他学校先进的育人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与当地实际需求不一致。另一方面,地方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公办的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并在多年的办学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办学优势和育人模式。这对于当前一些发展稍弱的地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经验财富,通过创新性继承原本有效的办学育人经验,不仅可以继续保持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形成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就地方高职院校而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既要学习外来的经验,还需要充分发掘本土经验,立足本土,总结有效经验,将本土特色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办学技能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