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与临床结合的方法研究

2021-12-02 16:25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病理案例教学方法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吴 琳

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理论学科教育是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为医学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病理生理学实践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病理生理学能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相关的临床案例,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将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融入案例分析,将教师主动讲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将案例融入讲解中:“一名女性患者,发生车祸事故导致肺部与左腿受到重创,急送医院,体检血压在80/40mmHg左右,脉搏在130次/min,呼吸23次/min,膀胱检查无尿。”通过这个案例,思考该病人发生了什么病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祸外伤后出现血压降低、脉搏加快、呼吸加快、膀胱无尿。学生根据案例自己设计实验,取出一只健康的成年大鼠,将1%的利多卡因注射入体内进行局部麻醉,在健康大鼠的身上模拟人体出现的休克过程。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休克的本质,以临床病例结合动物实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病理生理学实践教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的注意点

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病理生理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充分发挥临床案例的作用,同时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课前制定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知识目标是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机制,能力目标是将病理生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三种目标进行重新整合,进行三重结合。通过引入临床案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包含的病理生理过程,帮助学生思考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联系,然后再对照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第二,通过任务驱动法将教学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分配给学生任务,学生作为合作的团队进行思考,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重难点,课堂中进行梳理总结。第三,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充当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角色,帮助学生梳理任务,将案例进行分解。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知识汇总,通过分析案例,思考其中包含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分析疾病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这样与临床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全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力较差。案例和任务的分配,恰恰是模仿真实的医患就医关系,为学生打造了一种置身于临床实践操作的机会,能帮助学生主观分析问题,自己通过案例的分析去查阅资料,掌握临床知识。另一方面,临床案例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需要主动去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包括内科、外科、急诊科等科室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课堂教学,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发展。

三、理论、实践、临床三结合的方案设计

(一)转变教学理念

融入PBL、项目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师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任务分配。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目的是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根据学生特点组成团队进行协作,发展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退居引导位置,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去思考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如何将任务完成得优秀出色。这些都是从理论、实践、临床三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课堂反馈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找到临床与教学结合的关键点,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角色互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需要思考实践教学如何设计,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讲解实验的方法,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间讨论,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到两个启发式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将实践教学进行任务分解,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间通过任务协作的方法,找到各自擅长的地方,将知识进行分解细化,针对课程难点进行梳理分析。

(三)坚持“以实践为教学主要目的”,奠定临床研究基础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们尝试引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例的临床资料,教师抛出思考问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及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哪些并发症”,让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会引起脑梗死这个设想自主设计实验,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提出“动脉粥样硬化如何预防”的任务,让学生结合任务进行自主设计。在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早期预防,如何通过控制饮食降低血脂,如何通过加强锻炼减少身体的脂肪堆积。同时,需要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脑梗死患者,是否因为高血压引发脑血管的破裂,进而引起大出血,患者出现半身不遂和言语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设计,自己主动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从而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同时可以对身边人进行日常宣传,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改进实验考核体系,加快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

尝试引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是指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包括学生通过课前导学案的学习,对课前导学案的理解程度、课中课堂参与程度、小组间的互评。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实验设计,根据小组间的协作能力、实验设计的逻辑性是否合理、案例分析情况、团队的协作情况进行整合,评定优秀的学生团队。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情况,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相融合,既动手又动脑,双重锻炼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在整个基础医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尝试申报了省教改课题、省教育规划课题,将“BYOD+项目教学法”融入翻转课堂中,通过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大胆改革创新,将翻转课堂2.0融入课堂教学,将案例进行整合,通过PBL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尝试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和临床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充分反映学生个性化特征和学习特点,取长补短,学习同组其他同学的优点,摒弃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且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变革。

猜你喜欢
病理案例教学方法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