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问题研究

2021-12-02 03:19张胜男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隐患管控应急

张胜男 刘 晓

(1.国电投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233;2.三峡集团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心,上海 200434)

通过创新安全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安全风险管控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而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是更安全高效的保障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生产活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电力企业安全信息化现状及风险管控需求

1.电力企业安全信息化现状

从全局来看,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尚未建立起一整套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管控系统,业务管控手段仍较为粗放、企业间信息缺乏共享,无法发挥集团型企业信息整合、集中管控优势;从局部看,各生产经营企业业务管理模块分散、模块间基本缺少相互联系,或耦合不紧密,数据标准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现为:

(1)信息化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安全监管与生产业务间缺乏信息融合。各电力集团层面,尚未形成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管控一体化平台,基层安全监管信息传递仍沿用 OA 公文、电子邮件和微信群文件等方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缺乏体系规划;企业层面,手工建账、纸质业务单据等初级粗放型管理方式仍是常态,仅有少数企业的部分业务实现了信息化,但系统小而散,开放性、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均无法满足管理需求。

(2)信息化建设覆盖范围不全面,标准规范建设滞后,互联互通困难。各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空白阶段,各级企业间信息通道未打通,信息流转仅限于企业局域网,大量安全监管数据依赖人工统计;企业间安全监管数据采集与交换指标无法实现标准化,信息分类、信息格式以及统计口径不统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3)安全监管数据自动采集度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亟待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在人工搬运过程中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都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仍停留在简单统计和查询层面,缺乏数据挖掘,安全生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2.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需求

由于电力企业安全信息化管理的薄弱,导致其对于尽快实现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较为迫切。而其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管控信息化则是最为需要实现的板块。电力企业通过研究并实践适用于电力行业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理清风险与隐患的对应关系,可促使事故预防关口前移及强化运用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提升企业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因此,研究并应用电力行业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管控平台,能快速掌握企业安全隐患信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二、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应用

1.电力企业危险源辨识

结合近5年来对国内火电企业各类危险源辨识以及安全现状评价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依据目前国家颁布的《火电厂安全评价》的规定、《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标准要求,归纳总结出目前电力企业中较为重大的危险源(表1)。从表1中可以准确地评估出较大多数危险源均由于安全监控措施和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

表1 火电厂危险源辨识表

2.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的模块结构和应用

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从四大方向着手,以期构建以互联网、局域网和移动终端APP为工具,以管理软件网架为支撑,实现风险管理、隐患管理、应急管理的“防、管、控”三大业务功能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体系。

(1)风险管理

①风险管控与巡查。按层级、岗位及其权限实现风险动态管控。借助行业经验,根据企业情况,量身定制风险管控层级及权限,实时按岗位落实管控措施,措施到岗、责任到人。

②风险辨识与评估。通过《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要求,线上全流程、实时动态风险辨识、风险等级LEC法评估,建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点二维码及离线数据导入、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并结合线下移动终端根据风险点二维码信息进行隐患排查,实时将隐患信息录入,纳入体系闭环管理。

③风险分级信息管理。通过充分利用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定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开展过程危害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

④风险信息管控管理。平台根据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的结果,提供安全风险有效管控措施,对重点关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发生变化后的状况,实施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各类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风险管控措施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等;

c.安全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e.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⑤风险四色图及预警信息管理。平台根据风险分级管理的结果,结合GIS地图,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自动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上,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区分布“一张图”可视化展示。平台对风险点进行动态管控,对于风险分布密集度区域实行分级管理。

(2)隐患管理

①实时多终端隐患录入。平台通过分区域、按网格、逐点落实隐患排查责任与人员,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专业监督为手段,以风险点二维码信息为技术支撑,实时在移动终端进行隐患排查录入,隐患录入方式多样化,可文字描述、语音描述、图片说明。

②隐患排查治理智能化管理方案。平台通过量身定制任务流程,实现隐患自查自报、整改时限提醒、闭环管理、隐患分析、隐患查询等智能化、信息化功能。

(3)应急管理

平台通过预先录入应急预案,设定应急响应级别和对应流程,在事故发生时,可通过手机一键报警,快速通知应急指挥负责人按照事故情况发布应急预案,并通过软件中的应急物资管理,查看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

(4)大数据应用

平台在基于企业风险和隐患数据的数据统计分析图表的分析基础上,进行风险作业类别统计、区域风险统计、风险等级占比统计、巡检完成率统计,隐患统计则包括隐患类型统计、隐患整改统计、区域隐患占比统计、隐患发生率统计。各数据统计分析图表可根据年月、区域进行筛选。平台在进行风险与隐患的数据库关联后,可具备强大、高效的数据统计分,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三、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价值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也丰富了其构建的基础设施,运用5G和互联网+技术,可以系统的解决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隐患排查等新老安全风险管控问题。同时,平台的应用可以解决基层员工“怎么干”、管理部门“怎么管”、公司领导“怎么治”的问题。在任何场景均可以通过移动端及电脑,对公司安全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智慧化安全风险管控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产物,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有效地将传统的安全风险管控手段转变为全面多元系统的融合管控。从而达到更加方便地传输信息、共享信息,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猜你喜欢
隐患管控应急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