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需要多方发力

2021-12-03 12:34叶水涛
江苏教育 2021年62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发力双减

叶水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根据此次文件精神,全国各地“双减”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双减”《意见》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问题,尤其是要消除“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阻断学生和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还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减负旨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双减”工作亟须家校社协同发力,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一、调整家长教育观念是重要任务

“双减”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地位举足轻重。家长的期待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减负的决心,决定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走向。期待自己的孩子在升学竞争中胜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多的选择、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坚实的平台,这是学生家长普遍的心理诉求。这种心理诉求导致家长产生严重的焦虑心态。事实上,这种焦虑并不意味着是有价值的,更不意味着是不应改变或不可改变的。

为此,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对教育进行理性而系统的思考,对孩子的发展形成合理的期待,避免对其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和对孩子发展水平的评价观,不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设立符合成长规律的目标;应避免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课业负担,尊重孩子兴趣,拓宽对“成功”的定义,去除教育焦虑;应客观认识并尊重个性教育差异,避免盲目而功利性的追求,杜绝校外培训机构不合理的诱导,保护孩子心智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举措

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方式。“减负”并非一减了之,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善教育行为,做到应教尽教,站在公平均衡和全面发展的立场,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中小学承担着中小学生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双减”工作的主要推进者。

中小学应进一步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自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并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引导家庭和社会,形成价值共识。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学校管理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权益的保护与积极性的调动提升校内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个性和兴趣,尊重个体差异,推行因材施教,在保留或增加适量、适度、形式多样的合理任务的基础上,减少过繁、过难、过于枯燥的作业。此外,学校还须健全“五项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加强课业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志趣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学生才能在校内学足学好,真正减轻负担。

三、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必要环节

校外培训机构是“双减”的主要整治对象。目前,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情况复杂,应雷厉风行地整肃那些不规范的培训机构。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划分范围,应基于此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意见》,加强对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的治理工作,把学生从不合理的校外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防止教育内卷。同时,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自觉完成角色的转变,在助力素质教育方面做到尽责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由利益驱动逐渐走向公益服务,使其由逐利者转变为公益服务者,这样才能保证“双减”的真正落地,恢复和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教育即生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育和成长都是慢的过程,基础教育是养成教育,既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也应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育是重大的民生事业,“双减”顺乎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本清源、整顿教育秩序、净化教育风气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说,“双减”改善和优化育人方式,改变单一的应试化倾向,既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业水平。因而,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负起责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重,多方协同发力,形成多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切实推进“双减”文件精神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发力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