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的约定

2021-12-04 11:14冯晓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童心镜子礼物

□冯晓燕

某个周一中午,三年级的一位班主任给我发来一张照片。随后,电话那头的她急切地说:“冯老师,你快来看看,有什么办法?”

在与班主任进行了简单的对话后,我了解到照片中的男孩是小A,他总是喜欢趴在地上。从教室到卫生间,要经过两个班的教室和一个过道,而小A 一直以趴着的姿势“匍匐”前进,持续了两年多。在很多人看来,小A 有些不正常,对于新接手三年级的班主任来说,则有些无计可施,而同学们对小A的行为早已习以为常。

之后,通过与班主任的交流,我了解到,小A的家庭也比较特殊,他的父母离异,爸爸再婚,新妈妈刚生了个妹妹。如果老师和爸爸沟通,回家后小A受到的不是责骂,就是被暴打一顿。

习惯了被忽视、冷漠包围的小A,该怎么走近你?改变你?

这一次,我从后门走进教室,其他同学正在听数学老师讲评作业,而小A则安静地趴在他的桌子底下。

“嗨,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愿意去吗?”他噌地从地上爬起来。

来到走廊上,我终于看清了小A。这个男孩的衣服、脸上、手上全是灰,怪不得之前许多人喜欢叫他“泥菩萨”。

我给他拍了一张照,“这是谁呀,你认识吗?”他摇摇头。

“你喜欢他吗?”他还是摇摇头。

“是呀,这么脏的小朋友,我也不认识。不过,我觉得你一定有好办法可以改变他。”

他腼腆一笑,跑向洗手间。我跟在他身后,指着墙上的“七步洗手图”,和他讨论怎么把手洗干净,还帮他擦去了午饭时在脸上留下的酱油渍。

我又给他照了一张照片。“看看,这么帅气的小朋友,是谁呀?”“我!”他大声地说。

接着,我带他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这就是我说的‘好玩的地方’”,我们开始了谈心。

“你每天趴地上,是在向谁学习呀?”

“爸爸玩的游戏里的人物都是这样的。”

“游戏里的是真人吗?”

“假人!”

“你一个真人还跟假人学,太没意思了!”

“哎,对哦!”

“你趴在地上,老师和同学们是什么反应呀?”

“他们要么就是笑我,要么就是凶我……”

“我会为你担心,万一有人路过不小心踩到你,会怎么样?”

“肯定会很痛,不过我没有被踩到过。”

“大家笑你、凶你,其实也是在关心和爱护你。因为你经常这样,所以他们就着急了。”

“嗯,有可能!”

在这样的“启发式谈话”中,我一步步帮小A澄清事实,让他尝试正向思考,改变和老师、同学“对着干”的消极、负面情绪,进而感受到老师、同学们对他的关心和照顾。

我送了他一面小镜子,和他约定“不趴地,照一照,认真听”。而后,我又用简笔画帮他记录约定的内容,夸他自己想出了好办法。

约定一:不趴地,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卫生。

约定二:小镜子,来帮忙,早上出门照一照,领巾可戴好?饭后照一照,嘴角可干净?放学前照一照,不做小花猫。

约定三:老师上课我来听,学好本领我能行。

小A和我拉钩立下承诺,只要能把约定的事做好,并坚持到周五,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找时间特地去看他。有时透过窗户,微笑着对他点点头,他也能心领神会;有时他老远就朝我拍拍口袋,想告诉我,“镜子我带着呢”。

“老师,离周五还有三天哦……还有两天哦……”我则会不断地夸奖和鼓励他:“今天你又做到了,真了不起!继续加油哦!”

小A 数着日子,终于挨到了周五。课间,我又一次走进了他们的教室。我捧着一袋学习用品来到他面前,其他同学立马围了上来:“哇!”

“你们觉得小A能得到这份礼物吗?”

“能!”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小A开心地笑了起来,脸也红红的。

“小A,你是怎么做到的?”在给他礼物后,我好奇地问他。

“好几次跪在地上正想趴下去的时候,边上都有同学提醒我,于是我就赶紧站起来。”

“老师替小A谢谢大家!你们都很了不起!”教室里一阵掌声响起!

令人惊喜的是,此后的每一天,再也看不见那个整天趴在地上的小A 了。大家看到的是每天整洁、精神、微笑着的小A。期末,小A的数学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20%,他自己也感到既高兴又意外。

每个班上都会有几个“特殊学生”,他们时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具有较低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他们往往会被贴上“捣蛋鬼”“小邋遢”“后进生”的标签。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当学生出现一些“特别行为”时,教师应该思考自身教育引导的方式是否是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尤其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高控型的管理可谓治标不治本。学生或无奈地听从,或对抗拒绝,其实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愿意亲近自己,从心底里接纳自己,而不是畏惧自身的权威。

与小A的这份童心的约定,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以对学生的信任为动力,站位学生的视角,读懂、接纳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再用积极的方式去唤醒、支持和鼓励他。这份约定是一张时刻提醒学生的“成长卡”,也是一张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能量卡”。它带动了个体的自我赋能,使小A揭掉了原先的负面标签,赢得了同学的帮助、尊重,获得了温暖的力量。

怀揣一颗童心,带着“和善和坚定”行走,就能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学生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童心镜子礼物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他者的镜子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