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04 18:44周群美
考试周刊 2021年84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生历史

摘要:历史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关键科目之一,它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及价值观,对于高中生的个人文化修养提升也起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史料实证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一名高中生学习历史所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学习成绩,忽略了高中生史料实证认知的培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生的成长。对此,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还应提高史料实证认知培养的重视程度,进而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成绩的增长。

关键词:历史;教师;高中生;史料实证;教学

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冲刺阶段,在此时高中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无限多的知识,以期能够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历史的全部知识点皆源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正因此,历史科目的知识学习存在更大的难度,并且学习的过程也较为枯燥。史料实证简而言之即为结合真实历史材料对历史问题、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实证认知不仅能够提升解答题目时的准确率,还能够增强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自信心,进而加速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一、 史料实证认知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部分学生、教师,学习、教学的理念呈现出片面化发展,学习与教学只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但历史科目与其他科目不同,历史科目的知识内容更具深度,并且诸多历史事件当中也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实证认知,就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其进行判断与区分,进而提高对于历史内容把握的准确率。

此外,历史并非只是简单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而是要辩证地去看待过往已成定局的事件。史料实证要求结合真实、可信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客观判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这对高中生而言虽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对高中生未来是否能够在历史领域有所建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授课时不仅需要教导高中生现阶段所必需的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其自身史料实证认知的培养,进而为高中生的历史素养成长保驾护航。

二、 史料实证认知培育前的学情分析

教师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认知前,应先对高中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进行整体的判断,明确其自身已具备专业素养以及有待发展的素养。

(一)高中生已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内容:

1. 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其具体的发展经过。

2. 从现有史料当中提取有关信息,并将之转化为适合自身成长的历史知识。

3. 认识不同史料当中存在的不同价值,并对其进行梳理与规划。

(二)高中生有待发展的素养包括以下内容:

1. 对较长时段史实加以概括和说明,并在此环节中掌握史料核心内容。

2. 解答历史题目时灵活运用现有的史料素材作为论据、论证的观点。

3. 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事实作出解释、分析有关历史结论。

三、 史料实证认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中培养措施

(一)剖析历史教材,把握历史核心概念

历史事件很少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其过程通常极为漫长。但历史教材版面有限,难以将历史事件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多数事件都是三言两语带过。这一方式虽然能够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但对于高中生史料实证认知的塑造却会造成一定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深度剖析历史教材的方式,借此来提升高中生对于历史核心内容的把握。即结合现有的历史材料进行展开,使高中生可以准确判断历史现象会带来的历史结果,进而初步塑造高中生的史料实证认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可以剖析历史教材,抓住“统一”这个关键词,从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秦完成大一统前期,时局动荡,七雄争霸。教师在此时重新分析前一课教材中的战国形势图和本课中的学思之窗的《史记·李斯列传》,结合文字材料分析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ǎn),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材料二: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史记·李斯列传》

和学生一起探讨之后整理归纳出:

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①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商鞅变法后,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③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秦一统六国的时间段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以远交近攻的方式相继灭六国。教师在此时则可以运用秦灭六国示意图和成语典故来分析秦朝的进军路线、战事策略等。秦灭六国后,通过秦朝示意图和战国形势图的对比,分析秦开疆拓土的方向,从而落实基础史实。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秦如何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完成统一后,为何会速亡?教材提供的史料详实丰富,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相关的信息,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系列史事做出解释。

教师深度剖析教材内容,使高中生能够清晰地知晓不同历史时段所发生的不同事件,既能够强化其对于当前知识、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结合真实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技巧。

(二)设计史料研读,破解关键问题

史料研读是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认知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是指高中生结合具体的历史资料进行判读,解析其中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并将其为己所用。历史歌曲、诗文、典籍皆可以成为史料研读的载体。如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该曲为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歌词中提及“中原”“北国”“江南”,无一不体现清朝时期国家幅员辽阔;后续又以“冰刀雪见风雨”“铁蹄铮铮踏遍万里山河”,表达出康熙时期民族间斗争的惨烈。又如诗文方面,教师可以选择同一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诗人所作的文章,通过对比研读的方式,使高中生可以更为详细的知晓不同历史时段所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并对其产生的影響形成更深层次的感悟。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教材学思之窗: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也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历史上应该没有哪位君王会比秦始皇嬴政更让后世的历史学家头疼了。史书对于秦始皇的记载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对于他的功绩,史官们从不吝惜笔墨;但是对于他个人的生平,史书上却又遮遮掩掩。教师围绕历史人物进行展开,既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史人”,还可以在人物剖析的过程中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从战国时期的石刻《诅楚文》入手,到湖北云梦县发掘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并结合《史记·秦始皇本纪》,分析嬴政和他的长子扶苏及其背后的楚系外戚的利益纠缠。

(三)利用习题实践,提升史料实证的应用

应用能力是高中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提升高中生的史料实证应用技巧,旨在强化高中生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使高中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习题实践的方式进行授课。即,教师以具体的历史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课堂习作、课后作业布置等方式,为高中生提供史料实证应用的机会。教师以此开展授课,既能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还能够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分析技能,进而在历史题目习作的过程中,促进史料实证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时,可以联系课程重点,选择相关的历史题目进行习作分析。如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选项A. 提升谏官地位以强化集权;选项B. 权利相互牵制以巩固皇权;选项C. 注重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选项D. 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在解答这一题目时,应先判断考点,结合题干可以确定考点为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宋代加强君主专制。而后,则可以引导高中生结合史料分析选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谏官的地位变动,故选项A错误;宰相与谏官之间相互牵制,可能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故选项C错误;材料中“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表明决策失误依然存在,故选项D错误;材料中“付之公议”表现宰相与谏官相互制约,限制彼此权利的同时,实现皇权的巩固,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教师利用具体题目解答的方式进行教导,通过对题干、选项各部分的深入解析,既有助于强化高中生对其中包含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严密的历史题目解答思维,进而在具体的例题解析中增强高中生的史料实证应用能力。

(四)拓展课外探索,塑造全面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习其最终要面对的是高考,如何在高考时发挥良好,思维意识极为重要。但书本教材当中呈现的部分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难以为高中生打下全面的历史基础。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探索的方式进行延展授课。即,教师利用与课内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课外事物进行讲解,利用客观存在的历史影片、历史书籍等事物作为授课的载体,使高中生能够知晓、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历史知识,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还有利于构建高中生更具高度的历史价值观,进而在广泛的课外事物学习中塑造全面的历史思维。

例如可以组织、倡议学生观看《帝国的兴衰》《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觉醒年代》等,这些高质量的纪录片或影片记述了各段历史,形象生动地阐释了不同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定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而《大国崛起》《英雄列传》等纪录片,则将主线置于世界历史,同样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同一历史时间段但不同历史时空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高中生观看《国家宝藏》相似的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则是以全新的角度,从国宝级别的古董出发,逆向探索古董背后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渊源。教师选用纪录片作为课外探索的载体,既能够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能够带领高中生品味历史独有的魅力,并在更具高度的纪录片观看中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史料知识,进而塑造其自身坚实的历史基础与完善的历史思维。

总而言之,史料实证认知是高中生学习历史所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更是分析历史事件最为关键的“工具”。教师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历史内容的讲解,既能够为“老去”的历史知识注入新的生命力,还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风趣、色彩鲜明,激发高中生历史学习热情的同时,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孔江.探究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J].北方文学,2019(35):229+231.

[2]廖运东.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以史料实证能力为例[J].文理导航,2019(12):50-51.

[3]陈艺铃.关注史料教学提升学科素养:浅谈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9(11):186.

[4]叶健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8):64-65.

[5]郑元兵.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8):6-7.

作者简介:

周群美,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第十四中學。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生历史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