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春优926的选育

2021-12-05 18:41陈俊锟余守武吴明国高志宏
耕作与栽培 2021年6期
关键词:籼稻春江杂交稻

陈俊锟, 余守武, 吴明国, 高志宏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贵阳 550008; 2.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0;3.中国水稻研究所, 浙江 富阳 310000)

我国是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水稻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特殊地位[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特别是中高海拔区域,稻瘟病和“秋风危害”给贵州省这部分区域连年造成较大损失。籼稻和粳稻在某些特征特性上具有一定互补性,籼稻耐高温却不耐低温而粳稻耐低温却不耐高温;籼稻的抗稻瘟病强于粳稻,但粳稻的抗白叶枯病却强于籼稻[2]。结合区试、生产试验结果和引种籼粳杂交稻品种试验表明,籼粳杂交稻品种在贵州中高海拔区域种植抗寒性好,因品种和稻瘟病生理小种差异,稻瘟病未见发生,抗白叶枯病;且籼粳杂交稻品种具有比籼型或粳型杂交稻品种增产15%~30%的潜力[3]。春优926属优质稻米品种,稻米品质优于一般籼型品种。因此,引育新型籼粳杂交新品种,在贵州中高海拔区域推广,有利于保障贵州省部分地区粮食安全,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改善当地群众食用稻米品质。

1 组合及亲本选育

春优926系利用不育系春江99 A与自育恢复系浙恢26配组而成[4]。2013年春,海南正季用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测交。2014年夏,在杭州观察组合田间表现,并进行产量和病害接种鉴定,综合性状表现好,实割产量673.6 kg·(667 m2)-1,比对照甬优2640增产5.8%,差异达显著水平,中抗稻瘟病和中感白叶病; 2016年夏杭州进行品比试验, 产量为654.9 kg·(667 m2)-1,比对照甬优2640增产6.3%; 经过2年品比试验和稻瘟病抗性鉴定,该组合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定名为春优926。2018年参加贵州省水稻粳稻组区试,2019年参加续试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210024)。

不育系春江99 A,属高柱头外露率中粳不育系,利用粳稻保持系材料春江99 B(春江19 B/春江099)作父本,用滇型粳稻不育系春江16 A为母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择回交,并逐代作育性鉴定选择转育而成,2014年通过浙江省鉴定[5]。

父本浙恢26系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杂交组合“浙恢H 818×宁恢选”于2013年秋选育而成。株高适中(98.2 cm),有效穗数15.1万·(667 m2)-1,千粒重25 g,每穗实粒数226粒,结实率86%。茎杆粗壮,谷粒为圆型偏长粒型,短芒,颖尖和叶鞘均无色。

2 特征特性

春优926全生育期166.5 d,比对照滇杂31晚熟3 d。株高91.4 cm,株叶形态好,茎秆硬有韧性;叶色浓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无色。分蘖力中等,有效穗16.3万·(667 m2)-1。平均穗长19.2 cm,平均穗总粒数为232.9粒,结实率68.2%,穗型大,千粒重24.1 g,颖尖无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3 产量表现

2018年省区试粳稻组平均产量481.7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8.97%;2019年续试平均产量484.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0.07%。两年区试平均产量482.9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9.52%,增产点率达9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58.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7.1%,增产点率100%。

4 抗性和米质

2019年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主要指标:出糙81.9%,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1.8%,垩白率为32%,垩白度为5.2%;长宽比2.1,粒长5.5 mm,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3 mm,碱消值级5.0,透明度1级;食味鉴评79.5分。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

5 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贵州省内粳稻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4月上中旬播种,一般播8~10 kg·(667 m2)-1,本田用种量1.0 kg,水育秧或旱育秧均可,施足肥、稀播,培植带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6 d以内。

密度:株行距27 cm×21 cm,每窝2行。

加强肥水管理:高肥水栽培,一般施纯氮16 kg·(667 m2)-1。重施基肥,早施追肥,采用“前重、中轻、后补”的策略,基肥最好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磷钾肥,早施促早发,适时施用穗肥保大穗,浅水勤灌促分蘖,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断水不宜过早。

防治病虫害:播种前种子用药剂处理,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猜你喜欢
籼稻春江杂交稻
最特别的树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乡居春晓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矮来支撑高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