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松材线虫病防控和防治策略

2021-12-07 00:32段绵运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疫木松材线虫病

段绵运

(常宁市林业局,湖南 常宁 421500)

松材线虫病也被称为松树枯萎病,主要是由于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寄生,引发树体死亡的一种病害,其被公认为是检疫性病害的一种。针对松材线虫病进行分析得知,其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且传播与蔓延的速度相对较快,这会导致寄主的死亡速度加快。通常来说,在松树被感染后的40天左右,往往就会枯死,而如果整片松树林受病害侵袭,则只需要3~5年的时间松林便会毁灭。由此可以看出,松材线虫病对我国松树资源的发展具有严重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具体的防控和防治措施,而根据我国目前的防治防控现状可以看出,在此项工作上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因此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防控和防治力度,从而有效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1 松材线虫病防控防治主要内容

1.1 疫木清理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并有效开展了相关防控工作,标记了疑似存在病情和发现疫情的林区,同时还组织相关专业团队开展防治工作,具体包括采伐工作和现场指导等。相关部门派遣了专门的监督人员来有效督促疫情防疫工作的开展,对被砍伐的枯木和不能使用的树木,会将其就地焚烧,而对于其他木材,则按照相关专家所提出的安全使用方案,将其运送至木材加工厂和利用地。对于枯树和病树的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 cm,在每个伐桩放置磷化铝2粒,再加套0.8 mm以上厚度的塑料薄膜,用绳捆紧再覆土压实,并在伐桩旁设立警示标牌,严禁人畜破坏[1]。

1.2 隔离控制疫情

为了避免在人为运输过程中出现疫情传播问题,各地需要有效检疫处理外运的木材,对已经感染疫情或者疑似感染疫情的木材进行妥善处理,禁止将其运送至其他没有疫情出现的地方。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合理安排人员,有效管理疫情出现的林地,避免出现偷砍盗伐的现象,这样可以在源头上有效管理和控制疫情。除此之外,相关木材加工厂需要严格检疫木材,在将木材运输到相关工厂或者企业时,需要由专业人员来有效落实木材的检疫和复检等工作。

1.3 防治疫情传播的媒介昆虫

松材线虫疫情主要是通过具有传导功能的昆虫传播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发挥疫情传播媒介作用的昆虫如松墨天牛进行有效防治。森林防检疫机构需要组建专业的疫情控制队伍来有效监督和管理存在疫情的树木,还需要结合昆虫习性设置诱杀器。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或者具有较多松墨天牛的区域,需要设置更多诱杀器,还可以对昆虫诱杀器进行挂设,从而使疫情媒介昆虫的整体防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2]。

2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和防治对策

2.1 疫情监测和疫木监管

针对没有出现松材线虫的相关非疫区,需要有效开展病害检疫以及疫情监测工作。对于松材线虫传播而言,具体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传播方式。首先,人为传播的范围相对较大,是由于人将受感染松木带到非疫区当中,而媒介昆虫则会在该区域的健康松树之间传播松材线虫,进而造成该区域松树受到感染。其次,针对自然传播,其主要是以昆虫作为传播媒介,其传播范围通常可以达到几千米以内。在我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域当中,人为传播方式所占比例可以达到75%以上,所以需要严格检疫和监测疫木以及带疫制品,使人为传播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对各口岸进行检疫时,尤其针对美国、日本以及加拿大等国家所输入的松材加工制品和原木等,需要严格开展检疫工作,在源头上对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防止疫木以及相关制品大范围扩散。除此之外,在监测疫木和带疫制品时,还需要对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例如应用无人机监测技术等[3]。

2.2 疫木除治

疫木除治是《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明确的核心措施,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能大幅减少媒介昆虫数量,减缓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无论是疫情控制区、还是疫点拔除区、预防区,都要做到对当年发现的枯死松木必须在当年除治作业季全部完成伐除和除害处理。

每年的11月至翌年3月严格按照“一查、二砍、三清、四烧(碎)、五包、六捆、七埋、八标”的除治流程及标准进行,对疫点拔除区、疫情控制区内枯死的松树(濒死松树、衰弱松树)进行统一采伐和除害处理。除治性采伐一般采用择伐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枯死木周边的濒死木以及对孤立的、病死树率高且松林无保留价值的疫区采取皆伐措施,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分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100 m以上,由内向外皆伐所有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将所有伐除的病死树、活树以及直径超过1 cm的枝条进行除害处理。还要开展全年巡查,发现一株清理一株,清理的松木立即按要求进行除害处理。除治工作按照由治理区边缘向内推进的原则进行规划,在除治过程中,利用松线管家云平台和手机APP,生成枯死松木清理专属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录入枯死松木定位、除治作业照片等相关信息,方便过程监管和后期核查,达到提高枯死松木除治质量和除治效率的目的[4]。

2.3 媒介昆虫的防治

在松材线虫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杀灭媒介昆虫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松材线虫病需要通过媒介昆虫,主要是松墨天牛来传播。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天牛羽化之后,其体表会携带松材线虫,并在健康松树上进行传播。对此,相关林业部门需要从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入手,有效杀灭媒介昆虫,具体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方式。

首先,化学防治方法在将媒介昆虫消灭手段当中比较常见。当天牛成虫进入到补充营养期和交配产卵期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树冠进行喷雾,或者采取空中喷雾的方式,从而使天牛成虫被有效杀死。在采用化学喷雾方法时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第一是喷雾药效持续时间往往比较有限,第二则是天牛的羽化时间存在差异,而且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当大范围喷洒药物时,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喷洒,此工作会导致许多人力和物力浪费,同时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所以需要采取小范围喷雾的方式,有效保护松林。

其次,物理防治法的应用。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引诱剂与诱捕器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当天牛羽化之后需要及时补充营养,进而侵入健康大树,而在产卵时则寄生在濒死树或者衰弱木上。对这两个时期的化学信号物质进行掌握,开发相关引诱剂与诱捕器,从而有效达到杀灭效果。

最后,生物防治法在松材线虫防治研究工作当中是研究热点。在对环境进行保护时,一方面需要对松材线虫进行有效防治,另一方面还应保证森林的健康成长,因此应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法。具体而言,生物防治主要对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有益生态因子进行利用,对有害的生态因子进行控制,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益害平衡进行调节后,可以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状态[5]。

2.4 树干注射

除上述的防控和防治方法,还可以采取树干注射方式,从而起到主动预防效果。在每年1月-3月对相关生态保护区以及古树名木区的松树进行打孔注药,每两年注射一次。具体的注射方法是:在树干距离地面1 m左右处用穿孔器斜向下打孔,打孔角度为30°~45°,孔直径约7 mm,孔深约3~7 cm;然后将装有药物的药瓶插入孔,在瓶底开小孔,药液就可以注射到树干里,隔一段时间后将已注射完药物的药瓶回收,并用木条封孔或用泥土封孔。需要注意的是,打孔位置需避开死节、受伤部位及枝桠下部,以保证药物注射有效性。如今所采用的保护剂,其有效成分大多为阿维菌素或者甲维盐,注射量由松树胸径大小和注射剂浓度确定,打孔注药的方式能有效保护松树,避免其感染松材线虫。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具有较大难度,而且对松木资源所产生的危害十分严重,这需要相关林业部门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防控力度,同时合理创新和完善相关防治和防控措施,从而起到良好效果。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加强林业发展和保护力度,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和防控手段,有效降低松材线虫病带来的影响,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疫木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要点探究
四川省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木焚烧处理过程中森林防灭火工作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平昌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有序复工
关于利用松材线虫病疫木栽培茯苓的可行性报告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