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实践研究
——四川省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21-12-07 00:32康建莎张利吕伽丽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三州原生态生态农业

康建莎,张利,吕伽丽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 638000)

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是指分布于四川西北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四川西南山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三州”。“三州”地区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高山、峡谷、平原、丘陵、盆地相互交错,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具有发展“有机、天然、环保、健康”等绿色农产品资源的天然基础。但因为地理环境险峻、交通不便、技术人才外流、产品结构单一,所以长期处于“富饶的贫困”境地。

1 项目背景

在如今互联网浪潮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下,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理顺校内管理机制,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开展项目式学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

本项目是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来自于“三州”贫困地区外出求学的贫困大学生,其始终铭记求学“初心”,不忘担负着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大胆提出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努力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互联网+”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原生态产品销售平台的创建,主要依托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原生态农产品资源,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化营销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营销策略,帮助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的农民打开原生态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三州”地区原生态农产品“品质好而无价格、产量高而滞销”等问题,最终以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带动“三州”经济发展。

2 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追求解决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保证食品绿色安全,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然而,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真正的绿色天然产品流入市场甚少且价格昂贵。

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占地总面积为 29.76 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1.26%; “三州”地区高山、峡谷、平原、丘陵、盆地相互交错,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具有发展“有机、天然、环保、健康”等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天然基础,有着丰富的原生态产品资源优势。然而该地区基础设施陈旧、交通堵塞、销售模式落后、销售渠道淤塞,季节性生态农业产品销售渠道还处于最传统模式,导致生态农业产品滞销,农民收入不理想。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将传统生态农业销售融入“互联网+”销售模式,带动原生态农产品的经济发展,重点解决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原生态农产品保存、产品特色创新、销售渠道的融通等问题。可创建“互联网+”四川省甘阿凉“三州”地区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为“三州”贫困地区打开销售渠道,解决“三州”地区原生态农产品“品质好而无价格、产量高而滞销、产品季节性太强”等问题,打响“三州”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动“三州”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同时,通过原生态产品的推广,让更多的人接触到原生态优质产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三州”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单一

尽管四川“三州”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缺乏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导致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单一。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缺乏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制度,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未进行打造,致使区域内经济增长缓慢,使其长期处于“富饶的贫困”境地。

3.2 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经营模式单一

“三州”地区虽然存在着一些特色优势产业,但是都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农民从事经营与销售,生产经营模式还没有从“个体化”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对广大农民来说,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卖出农产品的收入,但是常常因为农产品缺乏有效保存技术和品牌创意,加上天气、交通不便等因素,出现衍生农产品卖不出去等问题,从而出现了产品鲜卖不出、质量好价不高的现状。

3.3 人才技术外流

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资源条件有限,容易造成高素质人才外流,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技术、人力资源流失,留下来的老年人、家庭主妇等群体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农村贫困户往往与外界交流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低,绝大部分的小孩没有接受高等素质教育,而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外就业,未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家乡建设。

3.4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州”贫困地区大多数集中在偏僻的山区,农户往往生活环境较差,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不够便利,容易脱离市场循环的轨迹,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较少,不能从外界获取到农产品供应和销售方面的有效信息和资源。

4 “三州”地区“互联网+”原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策略

4.1 打造“三州”地区特色品牌

应结合“三州”地区自身的特色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例如,与农业加工厂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生态农业保存技术研发,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保存期限和质量;与广告公司进行合作,还要吸引产品包装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就业,从而针对“三州”地区独有的风土人情进行产品外观设计。

4.2 创建优质的生态农业产业服务团队

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团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创建优质的生态农业产业服务团队的基础。同时,这个团队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以及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破壁效应”,引导和扶持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络网点,成立电子商务中心,充分利用淘宝直播、天猫团购、唯品会、京东商城、拼多多等平台,将“三州”地区的土特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4.3 线上线下双联动营销平台创新

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伸,在交易效率到产业效率转变的过程中,供应链势必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创建线上线下双联动营销平台。线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直播和微商等方式进行网络推广销售,创新网络服务平台,使得消费者可以观看“三州”地区农产品加工过程、种植过程、养殖过程等,全程参与体验,进而放心购买产品。线下:以校园、网络网点为起点,在各地创建特色“体验区”,面向全国各大超市、康养中心、美容院及集中性消费群体推广。

4.4 形成“三州”地区生态农业产品生产链

积极探索新型农牧业经营模式,采取“合作公司+政府机构+农牧民户”的经营模式,建设一批集聚性高、辐射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链,以销带产,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进一步促进甘阿凉“三州”地区生态农业循环发展。

5 结语

本项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切入点,主要解决甘阿凉“三州”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现代信息化“互联网+”营销扶贫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开辟销售渠道,以销带产,带动甘阿凉“三州”地区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三州原生态生态农业
“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现状
作文呼唤“原生态”
“三区三州”(四省藏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迪庆举办
聚焦“三区三州”决胜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部:研究部署“三区三州”产业扶贫工作
原生态静宁苹果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