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现状与发展方法初探

2021-12-07 00:32祝青松
江西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公益林林业管理工作

祝青松

(婺源县林业局,江西 上饶 333200)

生态环境是确保人们能够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林业发展水平不但会对我国经济收益产生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为直观的影响。而生态公益林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之一,构建生态公益林能够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分析生态公益林现实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1 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作用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可以降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必要消耗,特别是在一些缺乏植被、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区域,构建生态公益林还能够抵御风沙,加固土壤。从某种角度来说,生态公益林能够对风力进行控制,使土壤的含水量得到提升,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

构建生态公益林还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比如说,人们在生活中所运用的茶叶、煤炭以及水果、药材资源等都来自于自然。构建生态公益林能够提升周围的环境质量,使环境得到优化,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条件,降低噪音的影响,为群众生活、学习、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

2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现状

2.1 尚未构建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根据现实情况分析发现,在进行生态公益林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开展监管工作。通常情况下,公益林的建设以及保护工作需要由公益林经营机构以及资源管理机构负责,但是并没有构建生态公益林管理机构,这就导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冲突,找不到负责人。并且,部分机构部门所开展的工作是重复的,很可能会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多人开展管理工作或者是无人问津的情况发生,无法高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不但会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还会限制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

2.2 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对现有的林业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比如说,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生态公益林林地管理的方案,但是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大部分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较为片面,比如说林地流转与保护过程中缺乏依据,这并不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部分条文规定和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无法进行现实应用。

2.3 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当前,在开展公益林管理工作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说,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公益林管理人员的薪资报酬比较低,并不能够满足其生活需求,需要承担较大的生活压力。这就导致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身兼数职,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公益林管理工作,所进行的生态公益林监督管理较为随意,并不规范[3]。

我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任务,并推行了一系列生态工艺保护工程。但是,从当前情况分析发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不健全,这就导致林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公益林经营管理工作时缺乏热情,不愿意主动加入到工作之中。第一,我国在对于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时,所制定的标准并不高,并且没有明确提出管理水平好坏、优劣补偿制度,这就导致林业工作人员无论是公益林建设好坏,所取得的经济收益是一致的。第二,公益林补偿比进行林业经营管理所投入的成本要少,难以取得回报,这也是林业工作人员不愿意进行公益林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生态公益林发展方法

生态公益林对于林业的发展非常关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果以及经济发展水平[4]。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推动生态公益林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工作:

3.1 加大力度进行宣传

我国非常关注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宣传,较为有效地提升了群众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地理面积广大,所进行的宣传工作缺乏深度,难以让全部群众认识到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关键性。特别是在较为偏僻地区,有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随意地砍伐树木,并不注重树木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开展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宣传,并帮助林业工作人员解决在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使人们从源头上注重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约束自身的言行[5]。

3.2 对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进行补充

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能够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我国有关部门需要对公益林管理政策进行补充、健全,加大力度开展重点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并定期对其进行改造,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应用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结合各地现实情况,出台配套政策,这能够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

3.3 构建健全的管理机制进行动态监测

在对生态公益林进行栽种时,生态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树木生长情况。这里所提出的生长情况主要是群体结构会被枝叶、密度、叶片的透光能力等影响。比如说,如果枝叶的密度不合理,很可能会导致光合作用无法顺利开展,无法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支持。因此,在开展种植工作时,要充分关注生态林群体结构,将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定期对树枝进行修剪,为其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确保生态公益林能够稳定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工作,了解该项工作的现实情况,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6]。

3.4 增强林业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能力

推动林业工作人员的发展,增强其各方面的能力,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效果。我国林业以及环保部门应该认识到生态公益林的关键作用,并加大力度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传统模式下的考核工作较为随意,并没有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作为关键工作,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开展考核时,应该构建完善的制度对生态公益林管理人员进行全程监管,避免破坏行为的出现,这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效果。

3.5 做好公益林补偿工作

第一,注重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退耕还林能够提升对沙化土壤以及水土流失土壤的管理水平,在这些区域进行树木种植,能够提升绿化覆盖面积,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出现概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对社会现实情况以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全面考虑,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为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作为较为普遍的生态公益林管理途径,能够对沙化土壤结构进行优化,使土壤性能得到提升,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7]。

第二,开展封山育林工作。封山育林是构建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属于传统的造林模式,特征较为明显,通常是借助于人工手段使疏林、幼林、荒地等处在适宜环境形成树林。封山育林能够提升森林的生态效益,所投入的资金比较少,并且能够为绿化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在开展封山育林工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多种树木混合的情况,这能够保证物种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出现概率,并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出现概率。

我国对于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所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但是,部分区域在进行补偿时并未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这就导致公益林管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对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行补充,提升补偿数额,才能够使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到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使生态公益林质量得到提升,改善周围生态环境。

4 总结

建设和发展生态公益林,是今后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生态公益林不但能够确保我国的生态安全,还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优化生态环境,保障物种多样性,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注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但是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仅凭林业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够创造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目标。

猜你喜欢
公益林林业管理工作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land produces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