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非奥项目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12-09 02:56李高航范焰臣贺江楠沈杨杰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7期
关键词:器材武术体育

李高航 范焰臣 贺江楠 沈杨杰 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

非奥项目是不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非奥项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大学生群体很容易被富含知识与趣味,兼顾技术与时尚的非奥项目吸引,非奥项目在高校有很大的市场。非奥项目为高校体育扩展了项目空间,为学校体育注入新鲜血液,是高校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非奥项目开展也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对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影响较大,非奥项目的生存处境堪忧,没有真正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产业属性等。本文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解决现实问题,促进我国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

一、非奥项目的影响因素

非奥项目在中国长期受到“重奥运,轻其他”的思维影响,在体育资源配置体系中,非奥项目得到的支持远低于奥运项目,非奥项目的生存处境可见一斑。虽然部分非奥项目在高校有所发展,但就整体而言,非奥项目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奥项目的良性发展。

(一)师资力量不足

非奥项目群众基础较好,项目种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高校非奥项目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师资,但实际情况则是许多非奥项目师资力量十分匮乏,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上升空间。高校的体育教师多数是体育类硕士毕业,在这些教师的学习经历中,许多非奥项目被列为普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仅有54学时或者72学时,部分非奥项目教师对课程认识不深入,导致了教授课程时力不从心或者效果不佳。从部分老师的访谈中,得知一些项目缺乏深入学习机会、缺乏交流平台,导致目前师资水平较低,一些院校出现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的情况,相对于其他课程,非奥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问题很难解决。

(二)场地器材缺乏

场地器材是上课的基本保障,由表1可知,在调查中的16所高校中,有13所高校的非奥项目场地器材存在缺乏现象,仅有2所基本满足、有1所满足,可见非奥项目的场地器材情况不容乐观。挑选出最常见的10个非奥项目对高校非奥项目场地器材情况进行调研,项目是: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棋类、散打、龙狮、高尔夫、攀岩、户外素质拓展等。统计后发现:非奥项目普遍存在场地缺乏的情况,部分项目严重缺乏场地。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武术等项目,场地较为缺乏,部分学校仅有1-2个场地可以进行授课,在选课时,不得不通过限定选修人数来限制报名,如果选修失败,学生则必须选择其他不喜爱的项目上课,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散打、龙狮、高尔夫、攀岩、户外拓展等项目,场地则严重缺乏,部分学校开设有相关课程,但是却没有相关场地,如散打、龙狮等项目在室外空地上进行授课,户外拓展则是在校内进行,既不安全,也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器材方面,部分非奥项目器材较少或短缺,据走访得知,部分高校的武术课堂的器材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如刀、剑等只有几把,上课时需要轮换使用,开设龙狮项目的项目仅有1-2套器材可用,导致使用时长较短,影响上课效果和质量。

表1 场地器材情况表(N=16)

(三)环境氛围较差

相对于奥运项目而言,非奥项目在高校的环境氛围较差,无论是宣传还是开发都不尽人意。如非奥项目缺乏相应的运动竞赛或赛事,作为公共体育课程,非奥体育课堂只是教授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结业时也仅是项目展示或考试,没有其他平台进行展示或者参与,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据访谈,在调查的16所高校中,仅有3所学校有部分项目的年度的比赛或运动会,市级、省级、国家级比赛更是少之又少,高校学生参加的难度很大,导致了非奥项目动力不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情况。再者,非奥项目的宣传力度、文化氛围不够,仅仅靠课程远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也较小,部分高校虽有单项体育社团,如“攀岩社”,“散打协会”等,但是仅靠社团组织活动,影响力不够,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校际差异较大

高校开设非奥项目较为普遍,这些项目深受大学生喜爱,有一定参与人群,但是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校级开设课程的差异较大,这跟高校的传统、侧重点、周边的文化氛围等因素息息相关。如大多数学校都开展有健美操、体育舞蹈课、武术等课程,仅有部分学校开设有龙舟课、舞龙舞狮课程等,而登山、攀岩等课程仅有极少部分学校有开设,这些项目的开设校际差异较大,主要受各政策环境、高校条件、师资条件等因素影响。如龙舟项目的开设主要受到水域的限制,一些北方地区的学校根本就不具备开设条件,而登山、攀岩等项目则要求附近有山或者攀岩墙,一些平原地区开设这些项目受到很大制约。

(五)经费相对短缺

向16所高校的负责人调查可知(见表2),虽然现在高校开设了许多非奥项目课程,但经费短缺现象较为普遍,经费无法保障课程良性发展。课程的发展需要资金做保障,由表2可知,共有3所高校非奥项目资金能够基本满足需要,仅有1所高校课程资金充足,占到总数的6.2%,而表示非奥项目经费缺乏的高校数量有6所,占到总数的37.5%,表示资金较为缺乏的有4所,十分缺乏的有2所,总而言之,共计12所学校表示非奥项目经费缺乏,不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达到总数的75%,可见,非奥项目经费短缺现象较为普遍。

表2 高校非奥项目经费情况表(N=16)

二、高校非奥项目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国家颁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来保障群众体育、公共设施、体育人才培养等规划,但是针对高校的非奥项目政策仍是空白。面对非奥项目在高校的现状,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高校主管部门、相关领导、体育主管部门,都要加深对非奥项目的认识,重视非奥项目的发展问题,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充分挖掘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建立起规范的课程发展体系,进一步保障非奥项目的资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加强市场开发,努力创造条件,拓宽非奥项目发展思路,为非奥项目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高校体育主要以田径、三大球、体操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各高校在这些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对大学生而言,这些项目内容单一、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低,而非奥项目则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和趣味性,非奥项目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项目的文化和内涵,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所以,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要重视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重视非奥项目的作用,把非奥项目作为培养学生的利器,加大非奥项目的科学指导,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大非奥项目的投入,合理开设课程,抓住发展契机,发展好高校的非奥项目。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体育师资力量是影响非奥项目在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高校非奥项目教师数量、质量都有很大上升空间的现状,学校要加强对非奥项目教师培养。首先要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让非奥教师在项目文化、技战术方面有所提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实际编写非奥项目教材、大纲,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在非奥项目上的技战术、理论水平的研究能力。其次,要引进相关项目人才,可以从专业队、毕业生等渠道引进人才,为非奥项目注入新鲜血液。

(四)兴办比赛营造氛围

非奥项目数目多且特色性强,虽然近年来举办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比赛,但是比赛数量及规格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项目的要求,远远不能促进项目发展。鉴于此,建议相关部门要举办非奥项目的各级别比赛,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把非奥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时尚性等融入比赛中,起到更好地普及宣传作用,要大胆的利用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开展比赛,扩大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丰富比赛形式,扩大非奥项目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人了解非奥项目,只有广泛的开展比赛,才能促进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发展。

(五)形成特色协同发展

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特色项目也不同,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体育项目,统筹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突出特色项目,让各项目共同发展、协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服务,为培养终身体育服务。如河南部分高校开设有“太极拳”课、“八极拳”课、“武术”课等课程,因为武术在河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武术资源,学校鼓励学生学习武术、切磋技艺、参加比赛,在这样浓厚的武术氛围熏陶下,许多高校成了“武术传统学校”,一些高校教师也受邀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研讨,成了武术项目的权威,学到的知识或理论又用来指导教学,所以,武术的氛围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武术,就成了武术特色项目。这些特色项目又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体育事业也逐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非奥项目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重视非奥项目的功能和作用,要充分发掘非奥项目内涵,加强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高校要结合地域文化,在年轻人中推广和普及非奥项目,让非奥项目在青少年中扎根,要积极探索,转变发展观念和模式,形成合力,激发非奥项目的内在动力,为学生健康服务,为终身体育服务,与奥运项目协同发展,一起为体育强国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器材武术体育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生灵月赛优秀作品
我们的“体育梦”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