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可见:小学生习作图式学习的运用研究

2021-12-14 13:02盛彩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如何将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成为当前小学高段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将选择从图式理论出发,研究小学生在习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中需要构建的图式内容,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图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88-02

学生在习作中,总有“有米依然难炊”的困境。很多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些实例,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现有的“米”和材料串在一起形成一篇佳作。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勉强完成习作,但内容层次混乱,表达主体不清,甚至在逻辑上也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图式理论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结构图”。这些结构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掌握习作框架。有专家曾说,只有脑海中有一类文章的表象,才能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这就是说,在习作之前,學生头脑中必须要埋下“作文的样子”,也就是作文的图式[1]。

一、习作图式概述

(一)习作图式内涵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认知事物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脑海中已经有一定的图式框架,即早先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将以单元的形式存在于这些框架中。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在遇到新的知识时,立刻调动与之对应的图式框架单元,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图式理论延伸到语文习作教学中,可以称之为习作图式。习作图式就是指学生脑海中存在着的文章的样子、结构和规范。学生具备习作图式后,能够更快更合理地组织现有写作材料,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习作图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2]。

(二)习作图式类型

第一,体裁图式。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习作中,一般会接触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体裁的文章。这些体裁又可以划分出一些小类,如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等,应用文中的书信、日记等。这些体裁的文体格式是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鲜明特征。

第二,结构图式。不同的作文有不同的结构,包括写作顺序、内容层次和其他写作规则。这些结构上的图式,能帮助学生在具体习作中有效组织语言,将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

第三,语言图式。在习作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也会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积累语言,分门别类形成有效的语言图式对小学生的习作是很有必要的。

(三)习作图式特点

习作图式一共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稳定性。学生脑海中的习作图式越清晰,其习作过程中的表现就会越稳定。第二是熟练性。习作图式在不断运用中会逐渐准确、清晰,最终能更加自如地运用图式。第三是灵活性。当学生脑海中习作图式增多时,他们将更加开放地容纳多种外部信息材料,会选择信息材料中最适合自己的进行写作[3]。

二、习作图式的三个主要构建对策

(一)通过阅读形成体裁图式

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形成体裁图式,教师应当选择那些特点鲜明的文章作为例文。当学生将这些例文看清摸透之后,就会将脉络结构沉淀在脑海中,形成稳定的体裁图式。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利用统编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课外阅读,分阶段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在脑中形成稳定的图式类型。

(二)通过训练形成结构图式

学生要想在记忆中形成牢固的习作结构图式,就需要集中时间去阅读。教师也要通过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类型,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层次、详略安排等,提高学生构建结构图式的能力。在图式建立之后,学生还要不时地进行回顾,强化记忆中的印象,再加上不断在习作中进行应用训练,就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结构图式记忆。

(三)通过积累形成语言图式

在阅读时想要获得丰富的语言图式,教师要选择各种类型的阅读书目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图式。较少的语言图式肯定是难以满足习作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形成不同的语言图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的语言图式。图式越多,学生的写作就会越自由灵活,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在阅读的书籍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专注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使他们在一开始就能够接受高品位的佳作,积累一些水准较高的语言图式,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三、图式在习作训练中实际运用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习作图式学习过程中的训练模式主要由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分别是阅读习作例文、结合趣味活动进行口头习作练习以及书面习作。

(一)提炼例文图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例文中的习作图式,并根据实际教学目标从例文的体裁图式、结构图式、语言图式中选择目标图式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在阅读例文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阅读、研究、讨论例文,进而形成习作图式的雏形。

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点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此为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体裁图式”,对比发现日记、诗歌、信件、记叙故事等的体裁特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阅读习作例文,提炼例文图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习作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框架和结构。

(二)结合趣味活动进行口头习作训练

该环节主要是要加强巩固学生脑海中的图式印象。当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形成某个习作图式之后,教师要设计出与该图式相关的趣味活动,注意要将活动内容和阅读内容相统一,也就是将阅读内容具象化。

如在练习人物动作描写时,教师可以开展趣味跳绳比赛,让学生观察同学的跳绳过程,并记录下来,按照从阅读中吸收内化的图式类型,将真实的人物形象、动作等,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从而锻炼学生对习作图式的初步应用能力。

这些趣味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加的丰富和生动。在趣味活动中,教师成为了引导者,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把握活动进展,使学生相互讨论,最终使其在习作时能够言之有物,写出的文章饱含真情实感。

(三)基于图式的书面习作训练

小学生在面对习作主题时,往往会出现想法天马行空,下笔空无一言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形成有效的图式的習惯。构建习作图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之前,把文章的大纲确定下来。建立一个有逻辑顺序、有个人思想、有实际案例的图式,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表达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将自己的语言放入图式案例中,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

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重点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以此为目标的习作课,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图式。无独有偶,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重点是“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这里就是对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训练的进一步要求。在提炼结构图式时,不仅要注意分清层次,还要分出主次。

图式理论对学生的课外习作学习也很有帮助。如教师在完成教材习作教学训练的基础上,还可以试着结合一些课外习作教学内容,设计习作的主题。学生依靠“图式”,以主题为中心,进行思维的发散,将图式画出来。学生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思考搜寻与主题相关的案例、名言等,用以补充图式。除此之外,在构建图式时,学生还可以自由插入关于引出下文或者承接上文的逻辑连接语。如在写作关于“爱国”主题的作文时,就可在图式中插入连接语“爱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宽广胸襟,爱国,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由此则可以很好地承接前文中的林则徐事迹,以及引出后文中的范仲淹事迹,使文章思路更清晰,实现让思维可见的习作图式化教学。

总之,小学生习作图式学习法,不仅为学生语文习作知识的结构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开辟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付隽.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6).

[2]孙越.概念图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陈雅婷.于永正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盛彩瑜(1993~),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习作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