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地位与应用

2021-12-15 21:27孙亚萍刘冰心
关键词:跨文化学习者汉语

孙亚萍 刘冰心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能提升学习者的自我修养,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因此,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并以合理化的方式促进文化与语言教学内容的融合,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对外汉语 价值 地位 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03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满足国际需求并且了解中国的汉语人才,因此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技能的基础上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

一、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提升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竞争实力也在提高,世界各国人民都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并且想要更加了解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也更加向往,这也是汉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发展历程,才能深入认识现在的中国,并在文化的相互对比中,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而不会因为文化差异影响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历史上的内忧外患没有让中华民族走向衰败,反而逐渐走向繁荣,这充分说明了多样性且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此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它记录了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具有多语沟通能力,但由于语言的使用范围和表达方式因人而异,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有所不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是出于了解中国的目的学习汉语,然后是出于工作目的或是满足自身的学习兴趣。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能辅助外国人的语言学习,还能让世界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

最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留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我修养得到提高。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便于留学生跨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审美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西方国家的教育一直在倡导人文和科技相结合,因此对于留学生的教育也要将德育和智育两者结合起来,让育学和育人两者协同并行。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建设阶段,而市场经济能实现快速发展是凭借历史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也就是丰富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时,只有让留学生深入认识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是以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实现对外汉语的中国特色化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汉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学习汉语需要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作为基础,并将多个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方面需要涉及诸多内容,中国的文化、概况、历史、经济和民俗等都是需要学习的。而中国文化作为教育的支撑点,能将这些课程出衔接起来,让课程内容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教育者需要掌握全局,课程之间既要保持独立又要有横向的联系,让课程内容与教学工作相互照应,避免内容重复的情况出现。

对外汉语面向的教学对象众多,层次也不同。其中,语言进修生学习汉语旨在用最短的时间提高语言的交流能力,而传统文化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的基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对语言的学习效果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融合教学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语言教学有了文化背景的辅助,能深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三、对外汉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策略

1.教材融入

对外汉语教学要从语言教学转向汉语文化教学,再从文化教学逐渐转向文化的融合教学。结合学习的具体情况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让学习者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而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社会道德意识。对外汉语教材的质量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现阶段对外汉语的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只有汉语语法和拼音等基础内容,缺少文化与语言的融合内容,这也使学习者的汉语应用能力较弱。对外汉语的教材当中,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增加与之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加深学习者对于文化的印象,通过了解文化的差异,提升文化学习的兴趣,这也能使学习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2.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编排方面,传统文化的课程一直远离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在教学部分学习对外汉语知识仅能了解表面层面的意思,对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一知半解,所以部分教育机构开设了文化相关课程,但是课时安排极少。让外国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就准确掌握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将语言和文化作为独立的个体分开教学也同样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对外汉语教师要从宏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文化作为衡量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重点,提高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整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划,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素材,积极开展文化教育课程。在有限的课堂時间内充分导入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并积极开展文化融合活动。

3.实践性教学

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也具有很大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大了跨文化交流的难度。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面向外国学习者的,目前大部分文化教学主要是分析和介绍西方的文化,使外国学习者具有极强的文化优越感,并且对于其他文化的认识程度相对浅显,不利于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教师要打破这一思维定式,运用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教学,使外国学习者能客观分析、理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对外汉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减少学生学习语言的困难,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和语言的融合,以一体化教学方式,减少外国学习者文化学习的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教学活动,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者只有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才能掌握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者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以此作为教学素材,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瑾、穆瑞锋《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才智》2019年第24期。

[2] 杜可欣、关立新《浅论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8期。

[3] 文婷《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智库时代》2019年第20期。

[4] 宋佳、吴诗婷《体验式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1期。

[5] 于亚楠《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2期。

[6] 鲍玉芹、谷伟《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文化认同机制路径研究》,《东西南北》2019年第15期。

[7] 黄苏《基于跨文化交际冲突视阈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人文之友》2020年第2期。

(孙亚萍,女,1993年生,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现为海军潜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学习者汉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学汉语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汉语与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