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1-12-15 21:27吕新露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传统文化

吕新露

摘 要:就当前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知识的讲解,但是对数学文化,教师一般都会忽视。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没有成熟,其一般都经过看到的事物得出自身的见解。对数学这门理科思维很重的科目而言,教师不仅需要重视为学生讲解知识,也需要使学生形成思维模式,如此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方式,这对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有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07

小学时期学生因为年龄很小,其思维能力不论是逻辑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是十分薄弱的,而数学这门科目重点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科思维,因此在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十分有利。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不但容易让学生参与度变低,也会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如此不但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2.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主动融入传统文化,如此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闲暇时间深入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形成民族自信心。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把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互相融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引入传统文化教学

数学这门学科不但是课本中的应用题,还和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其本身具备一些实践性与理论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让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备在学习中运用自己的思维积极探究数学的奥秘的能力。为了增强师生、生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学习为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学习时,教师作为指导者,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告知学生,使学生展开探讨,教师在旁边引导,以参加人员的角色融入其中,在教学中监督学生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需要积极展开引导,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而不是把答案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经过小组探讨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要一边巡视一边查看,进行监督与答疑。另外,教师要让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运用平时的事情联想到数学中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时,生活和教学不能分开。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三角形等部分问题,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主动探究这节课的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化的形式上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以前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运用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学习,也充分与生活结合,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突出贡献

教師在讲解除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精神听课,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数学家的突出贡献。对除法这节课,最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的是伟大的数学家哥德巴赫,由于其给出哥德巴赫猜想,认为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在这种猜想被提出以后,由于人们不具备很好的数学素养,因此没有人相信他说的。而在两百天以后的一天,中国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完全验证了他的猜想。教师通过这种伟大数学家的故事,不仅能够更好的组织教学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历史,学习数学家们的精神品质。例如,在讲解《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祖冲之的事迹,为学生讲述祖冲之的故事,有一天傍晚,祖冲之在床上想白天先生说的“圆周是直径的三倍”这句话好像不正确。第二天早晨,他就带着妈妈做鞋用的鞋绳,去村子道路旁边,等着路过的车。过了一会儿,来了一辆车,祖冲之将车夫叫住,然后对老人说:“我可以用绳子量一下车轮吗?”老人同意了。祖冲之运用绳子将车轮量好,然后把绳子变成大小3个部分,然后量出车轮直径。重复测量,祖冲之感觉车轮直径不是三分之一的圆周长。祖冲之在路边站着,连续测量很多辆车的车轮直径与周长的关系,获得的结果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可以说:“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都踊跃表达自身的想法,一名学生说“要学习祖冲之勇于向教材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同时运用自身的实践进行证明”。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且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3.在数学家中体会我国灿烂的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的数学文化伴随时代逐渐繁荣。因此中国的数学家是很多的。比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等,都是数学的奠基人,为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牢固背诵数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引导学生读这部分历史,激发学生对数学家敬佩之情,使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秀品质,最关键是要了解其数学思维,掌握他们的数学策略,比如举一反三。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展开科学延伸的时候,也需要让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小组探讨的形式使学生自由探究。

4.提升教师的素质

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力量是不能忽视的。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没有完全成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让学生爱上数学。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管教师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都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伴随时代不断变化,教材中的内容也会有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拓展自身的眼界。二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散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针对一种知识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谨记:不管是什么教学都需要一直贯穿课本内容,应该把其和课本知识互相融合。

5.运用传统文化,引入传统文化

数学课程内容具备客观和精准的特征,因此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有关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本质。根据内容引入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述“分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有分水果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掌握典故,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尊敬长辈、爱护小孩的优秀品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德育水平。还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剪纸与年画的图片,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同时说:“下面大家需要认真观察图片上的内容,图片上的剪纸有哪些特征。”采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看,而且主动表达自身想法,部分学生说“在剪纸中有平移的知识”,也有学生说“在观察剪纸的时候可以完全体会到一些剪纸是经过旋转一种图形而获得的。”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复习知识,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故事,为他们展示剪纸图片的形式,运用课堂内容引入传统文化,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

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也需要教师引入数学文化内容,让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多样性,根据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讲述课本中的知识和有关练习题,使传统文化不断融入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兰存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A5期。

[2] 刘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文化的有机渗透策略》,《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3] 陈莉《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甘肃教育》2020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