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传承

2021-12-15 21:27陈大阗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数学课堂

陈大阗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注重知识理论的推理和推导的过程,该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相关教学工作中,缺乏对文化类知识的讲解。而当前,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教学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对传统文化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范围。因此,数学教学工作也需要积极地融入文化教学内容,而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上的有效传承,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地探寻出教学模式。本文简要探讨,如何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并且给出见解。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04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数学教师深度地挖掘出数学教材中所具备的传统文化信息,无论是教材中的图片、文字,还是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师需要对其中的文化元素深入的了解,并且进行提炼,来落实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还需要全面的融合各学科的教学优势,实现对数学文化教学工作短板的有效弥补,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效率。

一、深度挖掘数学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虽然在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融合了信息化教学的元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中,仍然无法改变学堂在学生知识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下,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全方位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教材中不断发掘传统文化元素,向学生讲解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意义。总体来说,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观点以及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气息以及人文素养、道德内涵等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重点的讲解,全面引导小学生对教材文化内容进行品味与解读,从而逐渐加强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的认知,并且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传承。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材中引入了我国天安门城楼的鸟瞰图片,并且引入相关知识问题,来帮助学生辨别国家地标性建筑的方位。通常来说,地标性建筑具备较强的历史文化含义,并且地标性的建筑也是我国在经历漫长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结晶所在。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故宫、天安门的文化内涵以及北京紫禁城的变迁历史等。

同时,结合图片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学生讲解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背景,并且向学生弘扬为中华民族独立、国家独立所付出宝贵生命的历史人物永垂不朽的精神。以此,融合电子课件,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中心,分别将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地标性建筑进行讲解,在帮助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教学工作中,也顺带向学生讲解各地标性建筑的实际文化内涵和价值,从而落实对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承教学工作。

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历史文化内容的教学工作中,要对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细致的挖掘和讲解。总体来说,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材课本的知识内容体系以及知识细节,对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对其中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等富含文化内涵的元素做好记录,等到相关教学工作开展到对应章节时,能够对其中的故事、文化内涵以及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使得数学教学课堂能够引人入胜,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环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二、课堂上渗透古典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数学教师要担负起具体的文化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落实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相关价值取向正确的解读和讲解工作,要全面将民族倡导以及尊崇的主流文化价值理念全面落实贯彻于整个数学教学工作中,从而落实对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时,应当以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并且站在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来对其中的文化传承内容进行慎重的选取,将对应有经典价值的文化内容进行提炼和筛选,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并且实现传承。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广角》的教学篇章中,引入《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哲学观念。教师可以根据该教育篇章中鸡兔同笼的历史故事,向学生讲解《孙子算经》中数学思想,借鉴砍足法的计算方式向学生全面讲解划归法的思维,即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有效的改变原有问题中的条件,使其得到转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划归法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具备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细致的掌握,同时将古典文化中使用的方法进行现代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的理解《数学广角》教学篇章中的教学内涵和教学意义。

虽然针对数学的学习是一项对逻辑思维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但是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简而言之,数学的发展进程也是历史的发展进程,在两者相互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出了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此类文化引领着我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因此数学教师在落实小学生数学教学工作时要结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对相关数学教学元素进行慎重的講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余,也能够产生对文化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

三、多学科融合,感受文化传递的魅力

数学的教学工作是需要让学生充分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并且数学教材本身就充满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工具性,对于数学教材中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内涵,数学教师要将其与其他各学科相互地融合起来,全面发掘数学教学中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人文内涵。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建立小学数学教学模型,在合理的教学篇章中引入学科之间的交融实例。例如在小学数学与语文的交融中,在学生完成了小学语文《曹冲称象》的知识学习以后,学生在感叹曹冲丰富的学识的同时也需要对曹冲称象教学篇章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具体来说,《曹冲称象》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类似于《数学广角》教学篇章中所讲解到的鸡兔同笼问题的划归法。语文教材中的《刻舟求剑》也可以引入到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篇章中。

针对小学数学与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数学教师可以借用小学历史知识在春秋战国《管子》中提到的“九九之数,以应天道”来引入数学乘法学习。此外,针对圆周率的教学,数学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借用祖冲之等历史人物来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同时,还可以借用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玩具,与学生一起探讨此类玩具的规律和玩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并且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数学教学工作的文化价值,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文化传承。

总体来说,针对当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文化传承教育工作,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地探寻文化教学工作的实现途径,需要注重数学知识体系与文化知识的有效融合。而小学数学课堂文化传承工作,不是单方面地将数学知识讲解与文化讲解分成两类独立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实现两者的有机交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学习的印象以及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晓晶《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传承》,《学苑教育》2019年第22期。

[2] 朱晓菁《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传承》,《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