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

2021-12-15 21:27宋雯雯
关键词:西化民间民族

宋雯雯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各民族传统的民间风俗习惯有许多,这些风俗习惯与民间传统习俗共同构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诸多的民间传统文化中,民间游戏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来,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并且为现今时代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珍贵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幼儿教育 传统文化 民间游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27

民间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几千年总结出来的,每个地方不同的风俗习惯下,民间游戏也不尽相同,具有一定差异性。在很多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安排上,许多民间游戏被充分利用与挖掘,应用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中,用来改善幼儿园课程体系。这样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课程安排中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园本课程内容,同时也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教育西化导致传统文化缺失

传统的民间游戏是丰富我国幼儿成长生活的有益娱乐,因为它们很适合中国幼儿的心理特征、生活习惯等,是丰富园本课程的好资源。但是在现实中的幼儿教育,为了幼儿在未来可以适应小学教育,多数强制引导幼儿教育小学化。我国本土化的课程却少之又少,与幼儿的心理特征严重不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授极度缺乏。幼儿教育普遍在课程内容、环境布置、娱乐活动三个方面存在西化倾向,从而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

1.课程内容西化

我国的教育体系受到当前全球化与文化大融合环境的影响,儿童教育课程也深受成人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有严重的西化倾向。华东师范大学曾对一些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对教材的抽样统计,得出结果:虽然这些幼儿园的园本课中并没有带有明显的文化倾向特征,但是在一些课间故事、游戏娱乐、艺术培养等方面有严重的西化倾向。这样的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的幼儿园课本教材编写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并没有考虑到在学前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多元化的教学固然可贵,但是不能一味地追求西方价值观念,这不仅不符合现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大环境要求,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不利于爱国情怀的引导等。

2.教學环境氛围西化

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维与观念。幼儿大部分的生活与学习时间都消耗在园区内,所以园区内的环境氛围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在对许多幼儿园的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幼儿园的室内布置与环创设计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装饰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西式卡通形象。幼儿园环境创设本质上是一种隐性课程,其安排与布置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当前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少之又少,所以幼儿园在环创中应该考虑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一方面。

3.娱乐活动西化

进行娱乐活动时,教师为了安抚年纪小的孩子,通常会给他们一些玩具,如芭比娃娃、变形金刚、奥特曼等,这些玩具形象都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色彩。有些幼儿园会组织亲子课堂,让家长与幼儿在园区内一起过圣诞节、平安夜、万圣节……很少有幼儿园会组织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活动。这会让幼儿认为西方的节日更加有趣,以至于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本民族的民俗节日,什么才是他们最应该珍惜和传承的东西。

二、在游戏中传承民族文化

幼儿园对游戏活动方安排上应考虑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中幼儿游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民间游戏更加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幼儿园在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将民间游戏与幼儿活动紧密相连,能够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幼儿园课程有必要整合民间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游戏与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把握重点要素,使蕴含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更加符合当代我国幼儿的发展需求,继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如何合理地在幼儿园课程中加入民间游戏?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民间游戏课程的教材构建

课程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其内容选择很大程度决定了目标的实现度。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应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作为教材依据。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的目标,设计时应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定制具体教学内容,应更多考虑乡土教材、地方教材,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底蕴的内容进行编写。

2.民间游戏环境的氛围营造

园区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各种资源设施,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并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的底蕴,要让教学环境中的每个角落都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可以创设一个具有教育性的民间游戏文化长廊,供幼儿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地探索。活动室可以用当地民间风情的小挂饰和工艺品进行装饰,不仅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还能促进幼儿生发对家乡与民族的热爱情怀。

3.民间游戏同日常活动相结合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室中,教师可以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具进行分类摆放。可以创设益智区、手工区、表演区、音乐区等。在益智区可以放置“东南西北”“七巧板”等开发智力的棋盘游戏;在手工区可放置彩泥、剪纸、雕刻、折纸、草编、等工艺美术品;在表演区可以放置京剧脸谱、民间头饰等;在音乐区可以放置唢呐、琵琶、二胡等民间乐器……这些游戏活动材料较为简单,同时设计摆放区域时也要考虑到幼儿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户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跳房子、编花篮、滚铁环等民间体育游戏。这些需要幼儿们跑挑的游戏运动量较大,不仅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孩子在互相跑跳的环节中还能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除了将民间游戏穿插在课程中以外,也可以单独安排某一天为“传统游戏日”,这一天里,将传统文化因素贯穿于每个教学和活动环节中,对幼儿的启迪效果更好。早上,小朋友们来到班级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他们在教室内单独完成民间游戏,如翻绳、东南西北等;当小朋友们全部进入班级后,可以进行集体游戏如击鼓传花、木头人……通过娱乐的方式使幼儿愉快地度过一天,帮助幼儿在有效地放松心情。

三、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民间游戏是千年来锻造的中华文化烙印,儿童可以在民间游戏中接触、学习本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让幼儿找到了文化归属感,对于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倡导和开发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游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更重要的是重拾那些自然和文化赋予的儿童的童年欢乐,尊重幼儿游戏的愿望和权利。并且在幼儿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熏陶,让幼儿在感知我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促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总之,在幼儿教育课堂中贯穿民间游戏是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儿童在园区内参加传统民间游戏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的关注。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幼儿园和一线教师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利用民间游戏中特有的教育价值,继而探索出更有效的课本开发策略,为中国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江岚《从五省市幼儿园教材文本的故事材料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倾向——华东师范大学关于五省市幼儿园教材文本的调查》,《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5月。

[2] 巩玉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构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西化民间民族
MINORITY REPORT
语文课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
传承 民族 文化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