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18 16:40刘美岑曾鹏瑞赵永田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乡村振兴战略

刘美岑 曾鹏瑞 赵永田

摘要 十九大以來,党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本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现实性更加强烈。而在此之前,随着新媒体越来越普及,各种形式层出不穷,人们对媒介的了解和运用随时在更新,这也给农民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新媒体时代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四川开放大学培养的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了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基于所调查的现状,找到了农民大学生在媒介素养建设中所担任的多重角色,并提出了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媒体、学校以及农民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3-025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3.069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Media Literacy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Open University of Sichuan

LIU Mei-cen1, ZENG Peng-rui2, ZHAO Yong-tian1

(1.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ichuan, Chengdu, Sichuan 610073;2. Ziy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Ziyang, Sichuan 641300)

Abstrac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urgency and reality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local talents in rural areas have become stronger. Before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new media, various forms emerge in endlessly,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media are constantly updated, which also brin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armers.Tak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edia literacy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d by Sichuan Open Univers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nd summarized their media literacy stat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rvey, we found out the multiple roles of the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a literacy, and put forward that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ir media literacy,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the school and the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needed to make joint effort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Farmer college students;Media literacy;One college student per village plan

基金项目 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重点科研课题“基于新媒体的农民大学生学习素养研究”(KTKYC2020019Z);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视角下‘政校协同’共育村社干部本土人才培养路径研究”(SCJG20A111);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重点教改课题“四川电大政校合作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实证研究”(XMKYC2020015Z)。

作者简介 刘美岑(1989—),女,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从事传播学、新闻学、农民大学生培养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19;修回日期 2021-04-30

我国乡村振兴建设离不开现代传播媒介的参与,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重视和处理好与大众传媒的关系。面对高速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对现实的理解、对价值的把握,都会受到大众传媒的直接影响。作为我国数量最庞大但又最弱势的受众,农民对信息化的掌握和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前我国整体国民的媒介素养水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于网络的成人高等教育,正是培养乡村振兴干部等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之一。四川开放大学(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实施了17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经验显示,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农村,对于培养广大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此,笔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新媒体时代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四川开放大学培养的农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了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基于所调查的现状,找到了农民大学生在媒介素养建设中所担任的多重角色,并提出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媒体、学校以及农民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 四川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1.1 四川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项目简介

四川开放大学自2004年实施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主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以来,不断改善教学基础条件,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立足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广大农村培养了大量的管理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有效提高了村社治理水平,带动了区域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乡土人才、精准扶贫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2017年,四川开放大学对四川省12个市(州)19 877个行政村79 476名村干部开展调研,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7 464人,占21.97%;高中及以下学历62 012人,达78.03%。由此说明,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不足仍是四川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四川开放大学于2018年成立乡村振兴学院,与市县组织部门一起,探索出一条适合四川省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在市县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元、巴中、达州、自贡、宜宾、资阳、内江、三台、沙湾等16个市、县相继实施了“村社干部学历提升”项目,2019年四川省招生4 000余人,2020年招生6 000余人,项目获评“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图1)。

2020年,农村村社干部学历提升项目又进入了“升级版”。当年4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四川开放大学作为责任单位,与省委组织部、民政厅、农业农村厅一道共同实施四川省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结合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开展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截至2020年6月,学校已累计为四川省培养2万余名农民大学生,其中村(社区)干部是主体,他们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2 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四川开放大学所培养的2万余名农民大学生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媒介素养的现状,笔者向广元、巴中、达州、乐山、资阳等与组织部门共同实施农民大学生项目培养的市县发放了《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与学习关系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656份,回收656份,全部有效回收,有效率达100%。填写调查问卷的656人全部都为当地组织部登记审核的村社干部和后备人才。其中,男性374人,占问卷总人数的57.01%;女性282人,占问卷总人数的42.99%。年龄30岁以下的占17.53%、30~40岁的占65.24%、40~50岁的占16.16%,5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1.07%。

问卷主要针对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情况,即媒介使用情况、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分析和解读能力以及媒介参与和使用能力进行了详细考察,并总结出农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即农民大学生对媒介接触的广度、深度以及对媒介的认知[1]。

1.2.1 媒介接触的广度。

从图2、3可以看出,手机和网络目前以绝对优势成为农民大学生接触媒介最多的方式,接触的时间大多集中在3 h左右,甚至达到了5 h或更多。这与近日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的数据是一致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接入的终端显示,手机上网接入比例为99.7%[2]。这些数据都说明,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思想也逐渐开放。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了农村人民,特别是农民大学生获取信息、消遣娱乐、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1.2.2 媒介接触的深度。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介已逐步的取代电视、广播、书籍等传统媒介,成为农民大学生获取资讯和学习资源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更加快速地浏览和搜寻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由图5可知,在浏览信息或新闻时74.24%的农民大学生会辨别其真实性,25.76%的大学生会听之任之,不会判断真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农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然需要提升和普及。

1.2.3 对媒介的认知。

从图6可以看出,农民大学生觉得媒介最大的作用是了解资讯和新闻,其次是获取知识、满足信息需求、休闲娱乐和社交聊天,说明农民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当好当地农民的领头羊,成为他们的信息“把关人”。图7考察了媒介对于农民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明显看出,93.90%的农民大学生承认媒介使得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仅有4.57%的人选择了媒介耽误和影响了学习。

1.2.4 调查总结。

经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到農民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广度、深度和对媒介的认知3方面的基本情况,对于掌握农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问卷发放的地点是四川广元、巴中、达州、乐山、资阳等市,各市农村发展不均衡,培养人才的政策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数字乡村已经深入到了各级农村,各地的农民大学生也已跟随时代的脚步,对媒介素养有了基本的认识,且高达90%的人认为媒介对自身发展乃至乡村振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鉴别信息真伪,不会全部采用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并能够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

调查问卷显示,在组织部登记备案的各地村社干部和后备人才中,年龄多数集中在30~50岁的青壮年,他们对时下流行的手机APP、微信、网络了解得比较深入,可以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使得村民们对这些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所以村社干部应主动做好与村民联系的桥梁作用,让信息非常清楚地上传下达,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

此外,通过期末巡考、调研考察、访谈毕业学生等方式,笔者面对面地与农民大学生进行访谈,与当地组织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深入地了解到了四川开放大学农民大学生项目在培养四川乡村人才工作方面的探索。从调研汇总情况看,该项目得到了普遍认可,认为“是一个好项目”“让农民成功圆梦大学”“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本土精英”。

2 农民大学生在媒介素养建设中担任多重角色

2.1 充当信息“把关人”,成为“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人们认识和所信赖的人,在团队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人[3-4]。他们不一定是正式领袖,但往往消息灵通、精通时事,在某方面有出色才干,或者有一定人际关系能力而获得大家认可,成为群众的意见领袖[5]。

对农民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层基本分布在30~50岁,是农村的青壮年,在农村也拥有一定地位,有更多应用媒介的能力和主观兴趣,是农村文化传播中较为活跃的分子。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和传播,成为村民接收信息的关键“把关人”。

2.2 识别虚假宣传信息,培养议程设置能力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6-9]。例如,目前门户网站的首页、微信订阅号、今日头条等都是通过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来对受众进行强有力的引导。

农民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微信、QQ、微博、宣传栏、广播等向农村地区村民传播新闻、推广农技经验。在选择的过程中,农民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议程设置能力,帮助村民筛选有用信息,让他们能够在闲暇时间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识别虚假宣传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个人的媒介素养,从而提升自己。

2.3 培养媒介敏感性,借助媒介力量

2020年11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后的丁真成为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为推动扶贫、发展当地旅游贡献了力量[10]。丁真是一个个例,但通过他可以看到媒介在乡村振兴上的力量。在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物流、直播带货等新兴的传媒形式也渐渐融入了农村生活,并日益占据了村民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会新时代带来的便捷,农民大学生在农村进行信息传播时要培养媒介敏感性,善于利用媒介的力量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2.4 推广终身学习理念,调动村民积极性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在特殊的社会、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

通过农民大学生的引导,培养村民主动接收信息、善于分辨信息的能力,推广终身教育理念。长期以来,农村由于信息闭塞以及个人媒介素养的欠缺,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形成了被动的局面。农民大学生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媒介素養的意识,从而从被动接受的角色中走出来,主动学习。

3 农民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对策

3.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11]

实践证明,政校合作是培养乡村基层人才的有效方式,通过完成地方政府提交的“人才培养需求订单”,四川开放大学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组织部门对学员人选把关、备案,严格落实农村带头人从个人申请、乡村推荐、县区组织部门审核到市委组织部备案的推荐程序,四川开放大学紧扣农村基层人才实际需求,将基层党建、“三农”政策、信息素养等重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两者通力合作,对学员起了监督作用。他们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帮助媒介素养较低的农民,发挥信息教育的作用,以此来缩小村民之间的“数字鸿沟”。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罗上莒表示,通过2018—2020年的学历提升教育,巴中基层干部学历结构优化,纵向比有了很大进步。因此,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工作将在巴中持续推动。

3.2 媒介发挥桥梁作用

随着新兴媒介的普及,广大农民拥有的媒介类型也将逐渐丰富。他们通过教育学习,也会具备最基本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也会要求更高。因此,媒介也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应该积极发挥传递作用,报道更多与农业农村相关的信息,而且应做好桥梁,选择更多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信息。想农民之所想,做农民之所需,并且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这样的信息内容和方式将更符合农民乡村振兴的需要。此外,媒介还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例如,定期组织一些媒介素养教育宣讲活动,告诫农民信息诈骗和犯罪的相关信息,提升他们的防范意识。

3.3 学校发挥协助作用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12]。除了组织教学团队送教下乡、宣讲等方式传授农民一些新闻如何制作和传播、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和媒介进行互动等媒介方面的知识之外,学校还可以在授课内容中加入信息化、网络化的内容,鼓励农民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理性、正确以及批判性地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学校也应适当地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加入到课程体系中,帮助学生提升对媒介的认知、解读和把控的能力。

3.4 农民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调查显示,以村社干部、后备人才为主的农民大学生已然基本掌握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怀疑。在“当上网遇到一些反动、迷信、暴力、色情等信息时,我觉着无所谓”这个单选题前,有15.4%的农民大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9.6%的农民大学选择了“比较符合”,这说明提升他们媒介素养还需要空间。农民大学生还远远不具备掌握和提升媒介素养的能力,被诈骗、随意泄露身份信息或者随意转发道听途说的消息等行为屡见不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要想促进他们对媒介信息功能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农民大学生、农民自身。乡村振兴背景下,只有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媒介素养,才能形成思辨的能力,让媒介真正地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 严章.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媒介素养建设:福清市石竹街道跃进村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6.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2-0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102/t20210203_71361.htm.

[3] 谢俊.自媒体背景下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研究[J].法制博览,2019(26):295.

[4] 姜睿雅.浅谈网络舆论监督[J].新西部,2019(26):110-111.

[5] 张萌.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虚拟社群意见领袖作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6,24(4):13-16.

[6] 陆哲斌.新媒体环境下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路径优化[D].苏州:苏州大学,2015:6.

[7] 任子雯.综艺节目主流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刍议:以《快乐大本营》为例[J].新闻传播,2021(3):39-40.

[8] 谢婉莹,刘笑眉,尹明珠.新冠肺炎疫情下媒体的融合发展[J].新闻传播,2021(1):39-40.

[9] 李洁.后疫情时代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6-11.

[10] 刘小贱.2020图片新闻大事记[J].摄影之友,2021(1):32-33.

[11] 张曼茵,李广德,夏冬梅.远程教育培养乡村振兴本土人才的先行探索:以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1-8,92.

[12] 李晓华,郑美丹.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出路:构建大学三大职能的共生系统[J].江苏高教,2020(11):35-38.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乡村振兴战略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