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研究

2021-12-18 13:03肖友娥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摘  要: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与品德修养方面的職业素养;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实施热潮下,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高职语文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故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本文探讨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提出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应对策略,以彰显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语文;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8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8C1820;项目主持人:肖友娥);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语文金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C0106;项目主持人:谭源渊)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肖友娥(1974—),女,硕士,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当前企业极为看重人才爱岗敬业、有责任、肯担当等良好品质,这与高校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实施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挖掘语文课程思政元素,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切合企业用人要求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一种迥异于传统学术性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旨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但通过调研发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高技能和高素养不对等,感恩心、忠诚感和使命感缺失,一些企业重用的高技能人员只为一己私利就轻易抛弃曾经栽培他的单位任意跳槽,极大影响企业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更需要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忠诚可靠的人才,所以立德树人的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当前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高校大学生正是中国未来的圆梦者,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民族复兴大任的实现息息相关。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享乐主义、唯我为重等腐朽思想混杂而来,对青少年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教育是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险恶的掘墓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育人之本在育德。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就是让教育回归德育之根本,消除德育弱化倾向,共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着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相比职业技能,当今用人单位更关注人才的职业素养,因为职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而事关人品德行的职业素养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前面所述的人才频频跳槽问题让企业在选聘人才和后续提拔重用人才时越发关注职业素养。所以,与品德修养密不可分的职业素养不仅决定着高职生的就业,对其事业的终身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就是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出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懂得做事先做人[1]。

二、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语文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目标不明晰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应在各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情感、素质、价值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政修养。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公共选修课程,其人文性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合乎企业要求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职语文也因此把教学目标偏重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和应用写作等能力,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不明晰。

(二)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认识有误、挖掘不够、融入性不强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需要充分认识其思政元素,当前对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认识还有误区,导致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融入性不强。误区一在于,把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等同于思政课程元素,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刻意挖掘理想、爱国、担当、责任等思政元素,不管课文是何体裁、题材、主题,都要生硬扯进思政理论,没有因势利导挖掘,自然而然融入,让原本趣味横生的语文课牵强附会成生硬的思政课。误区二在于,把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等同于德育元素,具体表现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就是深化德育因素,如道德情操教育、人格人品教育等。其实,语文这门综合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思政元素远不止德育因素,还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要素。只有全面认识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才能充分挖掘,“润物细无声”融入,尽显语文课程的魅力,这才是成功的语文课程思政。

(三)高职语文教师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

高职语文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先天的人文性使其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故高职语文老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敏锐性理应更高。但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不太待见的思想由来已久导致语文教师队伍不稳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定位不准、对语文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故不能系统地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置[2]。

三、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明确立德树人的引领地位

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语文课程思政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其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精神新要求有待体现,反映高职育人要求的教学目标有待具体化。故高职语文的课程标准需完善,教学目标需明确,要凸显立德树人的引领地位。

(二)理清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加大挖掘力度,增强融入性

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慧眼识珠找到其思政元素,充分挖掘,自然融入课程教学。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中国的文学传统强调“文以载道”,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关键就是把蕴含在“文”中的“道”充分挖掘出来,“道”既思政元素。

1.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理解归类

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归类形式多样,有的归类为爱国思想、哲学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教育、职业教育的,有的归类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的,有的归类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胸怀苍生、社会责任、赤子之心、重情厚义、故园情深、念家报国、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热爱生命、珍惜光阴、诚实守信的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对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形式分类有多少,其内涵都是一样的,即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同的分类只是在这两种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大同小异的细分而已[3]。

2.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挖掘高职语文思政元素,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企业对人才的根本需求和人才终身发展为导向,以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在课程教学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为例,对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入手,着力三个目的:提升人文素养、拓展专业能力、构建幸福人生。在此基础上开辟课程思政七个主题单元:人与文学、人与自我、人与理想、人与责任、人与坎坷、人与自然、人与科技,致力于培养有思想、有情怀、有匠心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必须立足课程本身,在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坚持语文教学的独立性,遵循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注重语文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强化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相融合,做到“文道并重”,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4]。

(1)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思政熏陶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所以组织学生每天课前五分钟轮流上台分享新闻热点很有必要,可以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时政思维。语文教师根据当天课文内容和时事热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精准把握师生共情点,也能自然融入思政元素。譬如,教艾青的詩歌《我爱这土地》时,恰逢敬爱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就可把这节的课堂导入和袁老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奉献结合起来,师生共情起立哀悼袁老,既切合时事,又契合课文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和家国情怀,能取得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2)知人论世挖德育点、选价值点

每个作者的生平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传奇,总有可供汲取的正面或反面经验,这就是语文思政的德育点,需要充分挖掘。譬如《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满腹才华连皇帝都折服,却一辈子郁郁不得志。让学生探究其原因就明白,青春年华不能只沉迷爱情,玩物丧志,更不能意气用事做情绪的奴隶,从而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每个作品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从中往往能筛选出价值点作为思政元素。譬如《国殇》,当时楚秦发生多次战争均为秦胜楚败,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无人替他们操办丧礼举行祭祀,故放逐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名篇祭祀他们。此背景可以筛选出如下价值点:国弱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的历史观,这些价值点就是语文课程思政元素。

(3)聚焦教材寻找切入点、重视拓展深化思政点

课堂教学最终离不开教材内容,课程思政元素的视野自然离不开一篇篇鲜活的课文,语文老师要善于从课文内容里寻找思政切入点,在拓展延伸中深化思政点。譬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文字幽美,意境空灵,富含哲理,思政切入点就可聚焦课文内容的赏析,领悟本诗营造的自然之美、哲理之美、人情之美,激发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此外,还可以通过视频从音乐、色彩、美学等方面对文学内容大胆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思索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领悟人世人情人性,寻求“天人合一”的“文化之根”[5]。

(4)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身临其境提升思政素养

语文课堂不能仅局限于教室,还需要开辟第二课堂,让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通过诗词大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写作比赛、表演比赛、读书分享会、人物采访、市场调查、模拟招聘、红色旅游等方式,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室外,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使命意识等思政能力,这种身临其境产生的思政效果比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十次百次还显著。

(三)提升高职语文教师思政教学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应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思政理念,言传身教中注重价值引领;其次,教师应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勇于打破传统,转变旧的教学理念,将“三教”改革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和创新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语文课堂吸引力;再次,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是大势所趋,身为高职语文老师,必须明确课程思政政策,夯实自身的思政理论,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想方设法又不留痕迹地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高职语文课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

参考文献:

[1] 傅瑶,林赛. 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析[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3):91-93.

[2] 王珺.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9(07):140.

[3] 彭鲜红,王巧兰,方小芳,等.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8.

[4] 翟均林. 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交流(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2019,26(29):45.

[5] 张蓓蓓.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教师,2020(08):19-20.

(荐稿人:尹文偈,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校企合作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